大汉帝国风云录_第十六节-第二十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节-第二十节 (第4/15页)

他们利用了。”

    崔琰苦叹:“我的苦,你们哪里知道?许劭、王剪、张燕、襄楷、王真等人最近在晋阳悬瓮山谈经论道,大谈援道入擂、道儒相融之事,和晋阳的儒生们通宵达旦地辩论。张燕说,要道儒互融,而襄楷提出了以道代儒,许劭更是惊人,竟然说要弃儒入道。”

    崔均和崔林闻言大惊。“这是真的?”崔均失声问道。

    “大将军和长公主结为夫妇后,权势太大,如果他们被张燕、许劭、襄楷等人说服,把道家黄老之学引入国策,不但中兴大业受到影响,就连新经的官学地位都要受到挑战。”崔琰愤怒地说道“张燕、杨凤和很多黄巾系文武大臣当年都曾从事张角学习《太平经》,都是道家子弟。这些年他们隐忍不发,就是在等待机会。现在他们看到新经和今古文经学斗得两败俱伤,随即准备东山再起,而襄楷的突然出现,必定和此事有莫大关系。”

    “张燕学的是《太平经》,他现在敢提吗?”崔均问道“他不怕长公主砍了他脑袋?”

    “张燕是道家子弟,他学的是《老子》,是《黄帝四经》。”崔琰叹道“我一直小看了他,没想到他道法高深,竟然在这个时候以这种办法东山再起。”

    崔均和崔林面面相觑,感觉长安形势越来越复杂了。

    “我绝不会让他得逞。”崔琰斩钉截铁,掷地有声“谁敢亵渎新经学,我就杀了谁。”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十二章旌旗未卷第十七节

    新年快到了,西北两疆和大漠上的胡族各部首领、边郡文武大吏担心大将军的身体,纷纷以各种借口派遣使者和属吏携带重礼赶到晋阳探视,匈奴大单于刘豹和东部鲜卑王柯比熊甚至亲自赶到了晋阳。

    十二月二十七,天子圣旨送达晋阳,同意大将军李弘于正月初七迎娶长公主,赐长公主食邑万户,赐价值两亿钱的金银绢帛,并把晋阳宫赐给大将军和长公主夫妇为新居。

    大将军和长公主上表,婉拒天子厚赐,仅愿意接受食邑两千户的贺礼。

    十二月二十八,不其侯伏完、丞相李玮到达晋阳,随同而来的还有骠骑大将军赵云的夫人蔡琰、征西大将军庞德的夫人王芙等一帮大臣家眷。长安诸府和众多公卿大臣都派人送来重礼相贺,京城中的门阀世家和商贾富豪纷至沓来,晋阳热闹非凡。

    老大臣郭蕴、太尉张燕、左卫将军吕布、并州刺史张白骑出城迎接不其侯伏完和丞相李玮。

    不其侯自阳安长公主病逝后,几乎与世隔绝,除了偶尔和淳于嘉、张喜、赵温等一帮老朋友聚聚外,很少出门。这次长公主大婚,第一个邀请的就是他,现在和长公主最亲密的长辈也就剩下这位年迈的姑父大人了。因为长途跋涉的原因,伏完疲惫不堪,气色很差,但精神不错,看到多年不见的郭蕴,他非常高兴,拉着郭蕴说个不停。

    李玮和众人寒暄一番,闲聊了几句,然后邀请张燕和自己同坐一车。

    “今年冬天,晋阳已经下了几场雪?”李玮掀开车帘,望着车外白茫茫的原野,笑着问道。

    “两场雪。”张燕捂着嘴打了个哈欠,漫不经心地说道。

    “最近很累?”李玮放下车帘,坐到了张燕的对面。

    “马上过年了,又要准备迎亲大礼的事,的确有些忙。”

    “不要办得太隆重,如果过分奢侈,大将军肯定不高兴。”李玮笑道“另外,也要照顾到两位夫人的情绪。当年大将军娶她们的时候,非常简朴,这次…”

    “陛下已经下旨了,我不敢不尽力。”张燕苦笑“大将军和长公主三番两次嘱咐我,叫我不要太铺张,而两位夫人却说,要以最隆重的方式把长公主迎进家门,我夹在中间难做人啊。”

    “这事很突然。时间仓促,想办得隆重一点很困难。”李玮说道“陛下是不是很遗憾?姑姑出嫁,他却远在南阳战场,一定非常伤心。”

    张燕叹了口气“殿下这个决定太突然了,我们完全始料未及。”他颇有深意地看了李玮一眼“都是因为你啊。”

    李玮歉疚地笑笑“大将军的身体怎么样?”

    “恢复的速度很快,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张燕说道“现在可以下地走走了,到了春天,应该能痊愈。”

    “这次大将军算是捡了一条命。”李玮叹道“除了他,还有谁能让天下最有名的医师全部赶到晋阳?我听说襄楷大师突然现身晋阳后,就知道大将军无忧了。”

    张燕失声而笑“仲渊,你也能未卜先知了?”

    “我要是能未卜先知,还用得着到晋阳来避难?”李玮没好气地说道“长安的形势对我越来越不利,朝堂上下齐心协力对付我一个,我招架不住了。”

    “是吗?”张燕不以为然地说道“你还会招架不住?长安的形势正在向预料的方向发展,一切都在控制之中,并没有出现意外啊?”

    “飞燕兄,你何必明知故问?”李玮的眼神里带了几分恼怒“你到晋阳后,和道家一帮人都干了什么?襄楷大师、王真道人、长乐道人、郗俭道人…嘿嘿…天下有名的道家高人都聚在了一起,不用说也知道干什么。”

    张燕微微一笑“道家子弟聚在一起,当然是谈论道家之事,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道家自孝武皇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开始,至今已衰落三百多年,而大汉倾覆又和太平道、正一道(即五斗米道)等道家学派有直接关系,这时候你提出什么道儒相融、援道入儒,你什么意思?你让儒家怎么想?他们会任由道家东山再起?”李玮的语气渐渐严厉“长安形势正因道家的这些言论而变得复杂,本来矛盾重重的儒家各派突然尽释前嫌联手了,他们把矛头一致对准了道家,对准了太尉大人你,对准了朝中黄巾系大臣。”李玮伸手拍了拍张燕的手臂,无奈地说道“飞燕兄,儒家各派肯定会借助这件事大做文章,你和黄巾系大臣假如因此遭受重挫,大将军也罢,我也罢,都将受到影响,至于我先前所定的计策也将功亏一篑,无法实施。如果你我两人都被赶出了朝堂,新政还能坚持几年?中兴大业还能按照我们的思路和设想持续推进吗?”

    张燕眉头微皱,不置可否。

    “飞燕兄,大将军娶了长公主后,退出朝堂的速度越来越快,此刻我们务必牢牢控制朝政,以便在小天子主掌权柄后,还能按照既定国策推动中兴大业持续发展。”李玮郑重说道“这几年是关键,是关键啊,不能出一丝一毫的问题。如果我们稍有差池,极有可能满盘皆输,我们二十多年的努力转瞬就会灰飞烟灭。”

    “仲渊,杀人解决不了问题,解决不了大汉中兴的根本问题,更无法让大汉长治久安。”张燕稍加犹豫后,缓缓说道“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从大贤良师死去我们逃到太行山后,我就一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