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 (第3/6页)
你。” 小翠笑道:“三代之下惟恐不好名,你就算成全我好名好啦,别装做猴儿相,我要你拿出笑脸迎人。 不要怕弟兄姊妹取笑,他们还都不如你老实,见一个爱一个。你不瞧燕月那末神气,牵上莲姊姊又恋着绿meimei,结果还不是一箭双雕? 小红meimei何等尊严娇贵,卧榻之侧也还容得下喜萱姊姊。纪侠老二眼前虽然只有个小晴,小伙子还能靠得住终身不二色? 别看晴meimei顽皮淘气,小妮子度量儿也很宽。眼见燕月、纪珠、你,三位哥哥屋里各有两位嫂子,她早晚管保也要为侠哥哥身边再弄个人,这当然还都是好名。 大概稍知自爱的娘们就都不免沾染好名毛病,你不许我算一个么?崔小翠她怎肯顶起醋婆子,母夜叉的头衔呢。” 说着她撒个娇,眨眨眼,再送个媚笑,这就站起来,伸手按一下髻儿,整一下裙儿,又说:“你看,床上,台上凳子上全是宝meimei的嫁衣裳。 这都得归我检查,该加滚边的,该改钉钮扣的,该拆的拆,该缝的缝,吉期迫在眉睫,我忙个不得了。 你可别打搅,宽恕我没工夫去为你弄点心,爱什么你自己吩咐张妈办。做新郎也要像个做新郎的样子,赶快洗个澡,换换衣服拜客去。 待旦楼、蓼儿洲、桂斋、槐屋、梅龛、紫薇轩,这几个地方住的是义勇侯张爷爷,横江白练章爷爷,混水孽龙刘爷爷,杨家老太太,阿咱老土司燕爷,这些长辈跟前先往请安,回头再到桃花水榭,海棠厅走走。中午回去陪老太太用膳,懂得么?爷。” 念碧笑道:“我见过岳父再出门还不迟。” 小翠道:“他老人家喝醉了睡在阁楼上,不许吵他。” 边说边去床沿上坐下,手中又拿起了针线。 念碧悄悄过去挨着她说:“今天晚上我要睡在你这儿。” 小翠道:“听我话,还是住那边书房里好,长途跋涉,你还不够疲倦?后天做新郎也应该养好精神。” 念碧道:“你不答应,我赖也赖定了。” 说着他喊小丫头打水洗澡去了。 十三这一天自然是真热闹,当天赶到家的有绰号诸葛亮先生的绿仪,和她的夫婿杨存之夫妻。 云姑水姑的洞房设在桃花榭,白芙院马老太太卧室两个大套间指为宝绿青庐,海棠厅权作女家,紫薇轩是举行婚礼的所在。 三位新娘由海棠厅坐上彩车抬到紫薇轩,这一段短短路程中就用了两百名鼓吹手,其它的铺张场面那就都不必说。 且说礼堂上,三位新娘见到吹花忽然感激涕零,云姑伏地啜泣不起,水姑呜咽若不自胜,花姑宝绿竟是哭出了声。 别看吹花好强,她心肠儿却是软得很,嘴里虽然一叠声叫:“伴娘,快搀小姐起来。” 可是她嗓子分明已在发抖,偏偏那一位绰号画眉儿杨吉庭夫人眉姑,和念碧的母亲白玉,她们的婚姻大事也都亏吹花一力成全。 尤其是白玉,她当年失身非人沉沦不能自拔,蒙吹花救出火坑配与马爷,今日眼见佳儿佳妇花好月圆,睹今思昔,悲喜交集,她又如何不伤怀? 本来含着一泡泪水没敢往下抛,这会被三位新娘子一招,那也还能忍得住,她一哭眉姑也哭了。 旁边还有一位傅小雕的二夫人杨吉墀,她也有一段历史,她也在吞声哽咽。 哭泣这回事,在娘儿们方面可比流行性感冒传染极快,一霎时满堂夫人少奶奶,小姐姑娘们都弄得鼻酸眉赤眼泪汪汪。 就这不过片刻工夫,阿咱老上司燕达急忙过去眼燕夫人讲了几句话。 燕夫人赶紧教两个奶妈放下燕惕和燕来,亲自哄小孩子溜到三位新娘子拜毡上。 燕惕伸出一双小手扯住云姑叫:“不要哭!起来!起来。” 他使狠劲拉,燕来却爬在宝绿旁边说:“丑呀,哭多难看。” 这两位双胎出世的小哥儿还未满三岁,刚学走,刚会讲话,可是口齿顶分明,大家一听都乐了。 三位新娘子爬起来,底下还得参见很多人,可笑小宝宝上了瘾,跟定旁边一同起落跪拜,伴娘反而做了他们的褓母,新娘却也要顺着他们行事。 小孩子长得胖胖的白白的,模样儿漂亮,穿的戴的又讲究,看了他们一对哈巴狗似的噘嘴拱爪,蹒跚起伏的姿势,谁能不笑? 一片笑声洋溢里结束了见厅的礼节。 接着三对新夫妻各自坐上一辆特制的扎满鲜花的香车,用两匹小驷驾辕,分别驶往白芙院,桃花水榭两地。 两地都排有百十来台丰富喜席,一凭客人爱留那一边招待。 在理说桃花水榭陈家兄弟双喜临门,而且迎娶的还是结发元配,这边应该要比白芙院马家风光些。 然而人家那边却也并不寂寞,原因是怀明戴明年纪较大,长年出外经商,难免跟一班兄弟姊妹稍为生疏。 念碧在平辈间最吃香,崔小翠又是大家所敬重的大姊姊,再来三位新娘子中人缘最好的要算宝绿。 于是如燕月、纪珠、纪侠,邓家化鹏、蒙古喜王爷、小红、小绿、喜萱、楚莲、小晴、纪玉、杨家女神童颂花,李家小姐忆蕙、牡丹花畹君,小姑娘楚菊、楚樱,他们都不过上桃花榭敷衍应酬一下就赶来白芙院淘气。 喜事要靠年轻人捧场,所以这边反要比桃花榭热闹些,因此这边的一对新郎新娘,也要比那边的两对新娘新郎多受罪些。 第二天十四,凡是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或是挂个名儿的胡吹花门徒,他们凑份儿排定这一天为吹花暖寿。 吹花这天不出门,跟傅侯小雕,二夫人杨吉墀坐在家里陪客品茗聊天。 掌灯时光,紫薇轩大敞厅上,由地下起一直排到大横案,雁翅般燃着百十来对寿烛,徒儿们捉对成双登堂拜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