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我看中的东西谁也别动 (第6/7页)
说起了。” “你这次援南昌,我去不去?” “你不用去,这场恶仗非同小可,陈友谅是来拼命的,他连老婆孩子都带上了。” “你不也正好带上老婆孩子吗?” “我不到拼命的时候。” “你可对我有过许诺,不到一统中原时,我不下战场。” “我是心疼你。上次如果不是马上马下地折腾,也不至于流产。” “你铁了心不让我去?” “我是为你好。” “那你不寂寞吗?”她讥刺地说。 “打起仗来,什么都忘了。” “那张美人图不会忘吧?”郭宁莲说“总是带着上阵,是防着寂寞呀,还是它能避邪呀?” 朱元璋十分惊讶,已怀疑她偷看了达兰画像,画像无所谓,自己的题词可有把柄可抓。他故意道:“你说什么?美人图?什么美人图?” “你别装傻。令你朝思暮想又题字发誓要一睹芳颜的美人啊!”朱元璋勃然大怒:“放肆,谁叫你随便翻我的东西?” 郭宁莲也不甘示弱:“你没有见不得人的东西,还怕翻腾东西吗?”朱元璋说:“你越来越不像样子了,你给我滚!” 郭宁莲大哭起来。 出征鄱阳湖 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七月六日,朱元璋誓师出征。 他披挂上银盾玉甲,出发前召集将领,振振有词地说:“此次率师出征是应天顺人,陈友谅不顾天谴人怨,胆敢来犯我江西,是累败不悟,是天夺其魄而促其亡!” 这次出师,朱元璋率众二十万,又把围攻庐州的徐达调了回来,手下大将如徐达、常遇春、汤和、冯国胜、廖永忠、俞通海都在从征之列,真可谓猛将如云。 江中大小船舰挤满了码头,桅樯如林,陆上大军整齐,方队前帅旗飘飘,每个方队前都有骑马的统帅威武站立。 朱元璋在部将、侍从前呼后拥下来到阵前。方阵中地动山摇一阵呐喊。徐达大喊一声祭旗,鼓乐齐鸣,军旗请到了将台下,献上三牲。徐达为首,汤和、常遇春、蓝玉、冯国胜、廖永忠、俞通海依次祭拜。 朱元璋朗声道:“我以二十万众水陆舟师去援救洪都,我们今天出征,溯江而上,将与陈友谅决一死战,望将士们奋勇用命!” 阵中又是山摇地动一声喊。 朱元璋在刘基陪同下,登上了帅船,各船桅竿全是红色的,只有帅船为白色。朱元璋上了船,还在向岸上张望。 刘基发觉了他的目光,问:“明公在等谁?二夫人怎么不来?” 朱元璋道:“她会来的。” 话音刚落,只见一骑马飞驰而来,在码头上,身披红斗篷的女将下马,甩下缰绳,飞步上船,来人正是郭宁莲。 朱元璋脸上露出欣喜之色。号炮响过,朱元璋的水陆大军溯江而上,过新河口、小孤山时,夜间江中大狼翻腾,有人传说,是两条鳞鬃特异的大鱼夹舟而行,所以虽是上水船,走得特别快,于是说那是两条龙。这当然对征伐时鼓励士气有用,朱元璋听之任之。 十天后,朱元璋统水陆舟师到达了湖口。 朱元璋立于帅船前甲板大旗下,纵目望去,眼前水面骤然开阔起来,水天一色,分不清哪是边界,浩浩荡荡,一望无涯,他缓缓道:“你们看,眼前已是汪洋一片了。” 胡惟庸说:“是的,我们已进入鄱阳湖。”这时刘基从底舱升上来,笑吟吟的。原来到达湖口前刘伯温把自己关在静室里要卜一卦,看他一脸的微笑,朱元璋知是好卦。 朱元璋说:“这一卦卜得如何?” 刘基道:“巧恰是师卦,是坎下坤上,师,贞,丈人吉,无咎。” 胡惟庸问:“怎么叫丈人吉?” 刘基讲解说:“此卦下经卦为坎,坎为水;上经卦为坤,坤为地,为地中有水之象,我们这不是来水战了吗?” 朱元璋说:“妙,丈人是大人之义吧?” 刘基说:“正是。坎为险,坤为顺,这是行险而顺之象。师是军队,丈人之师是王者之师,大人统率军队,有吉利而无灾祸。” 朱元璋说:“好啊,看来鄱阳湖一仗,我们必胜无疑。这第二爻怎么讲?” “二爻同样吉利。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是说将军领兵在外,因深得朝廷君主信任,而获吉利,并获得君主三次诏命赏赐的结果。” 胡惟庸说:“这不对了,谁是君啊?主公岂能受制于人?” 刘基说:“既不受制于人,为何受龙凤皇帝之封?”语中明显带有讽刺。朱元璋说这卦很准,自己时下不正是受着小明王节制吗?不管怎样,能胜就好。这时一艘传令船驶到帅船下,小校递上文书,高声说:“报告,廖永忠将军已指挥所部水师屯驻于泾江口和南湖嘴,正连舟为寨,已切断了陈友谅的归路。” “好,”朱元璋令他告诉俞通海“调一部人马防堵武阳度,防着陈友谅从那里逃走。” 此时仍在全力攻打洪都的陈友谅,尚不知朱元璋已神速地开到了湖口,他万万想不到朱元璋会舍弃到口的肥羊rou,抛下庐州来救洪都。 陈友谅已下令三天内拿下粮尽援绝的洪都,活捉朱文正。 张定边进来报告:“抓住一个探子,看样子是从金陵方向来的,想潜入城中,可怎么打他也不招供。” 陈友谅说:“叫他来见我。” 张定边向外一挥手,军士押进来的竟是张子明。 陈友谅问:“你是到城里给朱文正送信吧?你带百万大军来也许有用,不然谁也救不了他,洪都城指日可下。” 张子明不紧不慢地道:“我也知道城破是迟早的事,万一救兵来援助,又当别论。” 陈友谅说:“你是金陵派来的?” 张子明说:“我是朱都督手下的千户,到金陵去求援兵回来。” 陈友谅说:“援兵在哪里?不都粘在庐州吗?” 张子明顺着他说道:“可不是,主公说无兵可派,叫他们死守。” 陈友谅说:“你不如劝朱文正开城门投降,大家可免一死,又可安享荣华富贵。” 张子明说:“我怕朱文正不愿意。” 陈友谅说:“你告诉他援军到不了,你的话他会听。” 张子明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