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部第五章 (第3/5页)
,那么不论现在或是在任何时候,托马斯·布登勃洛克都可以完全信任他的儿子。 他没注意或者说他也不想注意这件事。每遇到这样的时候,他就比平常更严格地考查汉诺对于未来事业的实际准备,试验他的精神毅力,逼迫他对未来事业一点也不犹豫地表示兴趣;如果他的儿子有一点违逆或厌倦的表现,他就大发雷霆…因为托马斯·布登勃洛克今年虽然刚刚四十八岁,却已经感到自己来日无多,感到自己不久即将离开人世了。 他的健康情况一天不如一天。他一向就有食欲不振、失眠、头晕、恶寒等症,常常要请朗哈尔斯大夫来诊治。但他却从来不肯遵照医生的指示行事。几年来由于业务上的烦恼却又无事可作,精神受到很大的折磨,他已经没有坚强的意志了。他已经开始养成睡早觉的习惯,虽然每天晚上他都气恼地决定,这是最后一次,明天早上,在喝茶以前要遵循医生的嘱咐散一会步。事实上这个决定他只实行了两三次…在其他事情上也无一不是这样。由于精神总是处于紧张状态,都得不到成功和满足,自信已经谈不上,自尊也受到损害,常常感到悲观失望。从年轻的时候起,他每天就大量地吸烈性的俄国卷烟,现在他仍然一直也不想摒弃这种麻醉自己头脑的享乐。他对朗哈尔斯医生直截了当地说:“您知道,大夫,不许我吸烟是您的责任…您的一种轻松愉快的责任。如何遵守这条禁律,却是我的事!您可以监视着…不,我的健康问题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可是这个任务却分配得不太公平,我这部分太重了一些!您不要笑…我说的都是心里话…我太觉得孤单无力了…我要抽支烟。您抽吗?” 他的精力衰退下来;有一个念头在他的心里越来越强:这一切不会延续多久了,他不久即将离开人世了。他常常有一些奇怪的预感。有几次在饭桌上他忽然感觉到,仿佛他已经不是跟家人坐在一起,而是退到一处朦胧渺茫的远处,从那里眺望这个家…“我快要死了,”他对自己说,于是他又一次把汉诺叫到跟前,对他说:“孩子,我的死期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早。那时候你就得接替我的位置!你知道我投身于事业时年龄也非常小…你要知道,你这种不关痛痒的态度使我难过万分!你现在打定主意了吗?…‘是的’‘是的’…这不是答复,这不能算答复!我问的是,你是不是很有勇气和兴趣,是否决心已定…莫非你还认为你有的是钱,什么事也不需要做吗?你什么都没有,我告诉你,你的财产少得可怜,你完全得依靠自己,如果你想过上舒适的生活,你就一定得工作,辛辛苦苦地工作,比我还要辛苦…” 但不仅是这一件事令议员先生痛苦不堪,不止是对自己的儿子和家族的前途的忧虑。另外一个新的思想也令他彻夜辗转,不得安眠,对他的已经疲惫不堪的脑子横加蹂躏…那就是,每当他想到自己生命的终结,而且这已不是什么遥远的理论上的事,不是一件可以淡然处之的必然现象,而是马上就要发生的一件事情,必须要立即作好准备,每当这个时候,他就开始埋头沉思起来。这时他就开始探讨自己的内心,研究他和去世、和来世的关系…但是结果在最初几次这样做的时候,他就发现,自己的灵魂对死亡这件事还没有完全准备成熟。 他父亲生前曾经把商人的极端讲求实际的思想、对以《圣经》为代表的基督教精神和热诚的偏于形式的宗教信仰结合起来,而且结合得很好;他的母亲在父亲去世后也接受了这种信仰。但是对他说来,这种宗教感始终是陌生的。相反地,在他一生中,无论对待任何事物,他采取的倒是他祖父那种世俗的怀疑精神。但不可否认是一个思想深远而机敏的人,渴望探求玄虚的世界,老约翰·布登勃洛克的肤浅的怡然自得并不能给他满足。于是他就只好从历史发展上去寻求永恒和不朽这类问题的解答。他的看法是:他是祖先生命的体现,而他的生命也会借助子孙延续下去。这种想法不但符合他的宗族意识、家长感、对祖先崇敬,而且对他的活动、他的野心、他的整个生存也是一种支持和鼓舞。但是如今他却发现,在迫近眉睫的死亡的逼视下,这种理念涣然消失了,再也不能给他带来平静详和的心情了。 虽然托马斯·布登勃洛克一生中有时候流露出一点对天主教的倾向,但在他身上还是保持着一个真诚的新教徒的那种严肃、深沉、近于自责的苛刻的责任感。在最终的这件大事面前他不可能从外部得到支持、和解、赦免、麻醉和安慰!他必须趁现在还有时间,依靠自己的力量,独自艰难困苦地去解开这个谜,心安理得地准备好,不然他就要在绝望中离开这个世界…他本来希望在自己儿子身上体现自己的生命,更为坚强地重新恢复青春。但是他的希望破灭了。他只好把注意力从儿子身上移开,匆忙惶遽地另寻真理,真理一定还存在于另外什么地方…这是一八七四年的盛夏。像一团团棉花似的浮云从精致匀整的花园上面一块蔚蓝的晴空上飘过。胡桃树上小鸟嘁嘁喳喳地叫着,好像在热烈地讨论什么问题。喷泉围在一圈高大的淡紫色的鸢尾花中潺潺飞溅。院内的紫丁香的芬芳气息令人感到遗憾地和被一阵阵暖风从近处一座糖厂刮来的蜜糖味揉杂起来。最近这一个时期,职员们都对议员在工作最忙的时候离开办公室而感到惊奇。他走到花园里,或者背着手来回踱步,或者把小路上的砂砾耙耙平,把水池中的烂泥捞出去,把一丛玫瑰花绑架起来。…他的一条淡淡的眉毛向上挑起一点,脸上做出一副专心致志的表情;然而他的思想这时却正在遥远的黑暗中跋涉在一条崎岖的道路上。 有时候他坐在小凉台的高处,坐在完全掩在葡萄叶下面的凉亭里,茫然望着花园另一端房屋的红色后墙。周围的空气既温暖又带有一丝香味,四周的枝叶的静谧的口悉嗦声,仿佛在慰抚他、在催他入睡。由于孤单、沉寂、凝视着空虚而感到疲倦,他时不时地把眼睛闭上,但是为了警醒来,马上又睁得大大的。“我必须好好想一想,”他几乎说出声来“我必须趁现在还不太迟把一切安排好…”有一天,正是在这里,在这座凉亭里,坐在黄藤的摇椅上,他花了四个小时,聚精会神地看一本书。这本书到他手里是一件偶然的事。一天吃过第二餐早饭后,嘴里衔着烟卷,他在吸烟室书橱的一只暗角里,在一排排装潢美丽的书籍后面发现了这本书。他想起来,这是他多年前在逛一家小书店时,用很少的钱买回来的。这本书很厚,纸张薄而发黄,印刷很坏,装帧也不讲究。这是一部出名的讲形而上学体系的书的第二部分…他把它带到花园里来,仔仔细细地一页又一页的读下去…从来没有品尝过的巨大的满足和感激在他的心中洋溢着。他看到一个具有超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