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变起不测 (第4/7页)
喉咙说:“老爷顶厉害的是,从不肯认输,有两回大家看他输定了,哪晓得老爷象下棋,早就有人马埋伏在那里,‘死棋肚子里出仙着’。这一回,老爷一定也有棋在那里,不过我们不晓得,等老爷一回来就好了。” “你们都听见了。”大太太说:“三小姐的好日子马上到了,大家仍旧高高兴兴办喜事,‘天塌下来有长人顶’,你们只当没有这桩事情好了。” 未到中午,好象杭州城里都已知道阜康钱庄“出毛病了”!“卖朝报”的人也很不少——奔走相告,杭州人谓之“卖朝报” 固然有的是因为这是从太平天国失败以来,从未有过的大新闻,但更多的人是由于利害相关,胡雪岩的事业太多了,跟他直接间接发生关系的人,不知道多少,最着急的是公济典总管唐子韶的姨太太月如,原来先是有胡家周围的人,以胡家为目标在做生意,螺蛳太太很不赞成,但胡雪岩认为“肥水不落外人田”而且做生意是个人自由,无可厚非。这样久而久之,成了一种风气,月如见猎心喜,也做过一回生意,那是胡老太太做生日,大排筵席,杭州厨子这一行中有名的几乎一网打尽,月如跟一个孙厨合作,包了一天,赚了四百多两银子,非常得意。这回胡三小姐出阁,喜筵分五处来开,除了头等客人,由胡家的厨子,自行备办以外,其余四处都找人承办。阿高跟唐子韶走得很近,月如当然相熟,托他设法包了一处,午晚两场,一共要开一百二十桌,仍旧跟孙厨合作,一个出力,一个垫本,如今阜康一出毛病,胡三小姐的喜事,不会再有那么大的排场了。 月如家住公济典后面,公济典跟阜康只隔几间门面,所以阜康不卸排门,挤兑的人陆续而来,高声叫骂的喧嚣情形,月如听得很清楚,正在心惊rou跳,想打发人去找孙厨夹商量时,哪”知孙厨亦已得到消息,赶了来了。 “你的海货发了没有?” “昨天就泡在水里去发了,”孙厨答说:“不然怎么来得及。” “好!这一来鱼翅、海参都只好自己吃了。” “怎么三小姐的喜事改日子了?” “就不改,排场也不会怎么大了!”月如又说:“就算排场照常,钱还不知道收得到,收下到呢?” 孙厨一听愣住了“那一来,我请了二十个司务,怎么交代?”他哭丧着脸说。 月如一听有气,但不能不忍,因为原是讲好了,垫本归她,二十名司务的工钱,原要她来负责,不能怪孙厨着急。 “唐姨太,”孙厨问说:“你的消息总比我们灵吧,有没有听说胡大先生这回是为啥出毛病?” “我哪里晓得?我还在梳头,听见外面人声,先象苍蝇‘嗡嗡嗡’地飞,后来象潮水‘哗哗哗’流,叫丫头出动一打听,才晓得阜康开门以来,第一回不卸排门做生意。到后来连公济典都有人去闹了。”月如又问:“你在外头听见啥?” “外头都说,这回胡大先生倒掉,恐怕爬不起来了!爬得高,掉得重,财神跌交,元宝满地滚,还不是小鬼来捡个干净。等爬起来已经两手空空,变成‘赤脚财神’。” 光是谓之“赤脚”财神连双鞋都没有了,凄凉可知。月如叹口气说:“真不晓是啥道理,会弄成这个样子?” “从前是靠左大人,现在左大人不吃香了,直隶总督李中堂当道,有人说,胡大先生同李中堂不和,他要跌倒了,李中堂只会喘一脚,不会拉一把。” “这些我也不大懂。”月如把话拉回来“谈我们自己的事,我是怕出了这桩没兴的事,胡家的喜事,马马虎虎,退了我们的酒席。” “真的退了我们的酒席,倒好了,就怕喜事照办,酒席照开,钱收不到。” “这,”月如不以为然“你也太小看胡大先生了,就算财神跌倒,难道还会少了我们的酒席钱!” “不错!他不会少,就怕你不好意思去要。”孙厨说道:“唐姨太你想,那时候乱成什么样子,你就好意思去要,也不晓得同哪个接头。” 一听这话,月如好半晌作声不得,最后问说:“那么,你说,我们现在怎么办?” “现在,”孙厨咽了口唾沫,很吃力地说:“第一要弄清楚,喜事是不是照常?” “我想一定照常。胡大先生的脾气我晓得的。” “喜事照常,酒席是不是照开?” “那还用得着说。” “不!还是要说一句,哪个说,跟哪个算帐,唐姨太,我看你要赶紧去寻高二爷,说个清楚。” “高二爷”是指阿高。这提醒了月如,阿高虽未见得找得到,但不妨到“府里”去打听打听消息。 月如近年来难得进府。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怕见旧日伙伴,原是烧火丫头,不道“飞上枝头作凤凰”难免遭人妒嫉,有的叫她“唐姨太”有的叫她“唐师母”总不如听人叫月如来得顺耳。尤其是从她出了新闻以后,她最怕听的一句话就是:“老爷这两天有没有到你那里吃饭?” 这天情势所逼,只好硬着头皮去走一趟,由大厨房后门进府,旁边一间敞厅,是各房仆妇丫头到大厨房来提开水、聚会之地,这天长条桌上摆着两个大箩筐,十几个丫头用裁好的红纸在包“桂花糖”——杭州大小人家嫁娶都要讨“桂花糖”吃,白糖加上桂花,另用玫瑰、薄荷的浆汁染色,用小模子制成各种花样,每粒拇指大小,玲珑精致,又好吃、又好玩,是孩子们的恩物。 胡三小姐出阁,在方裕和定制了四百斤加料的桂花糖,这天早晨刚刚送到,找了各房丫头来帮忙。进门之处恰好有个在胡老太太那里管烛火香蜡的丫头阿菊,与月如一向交好,便往里缩了一下,拍拍长条桌说:“正好来帮忙。” 月如便挨着她坐了下来,先抬眼看一看,熟识的几个都用眼色默然地打了招呼,平时顶爱讲话的两个,这天亦不开口,各人脸上,当然亦不会有什么笑容。 见此光景,月如亦就不敢高声说话了“三小姐的喜事,会不会改日子?”她先问她最关心的一件事。 “你不看仍旧在包桂花糖?”阿菊低声答说:“今朝天朦朦亮,大太太、螺蛳太太在‘公所’交代,一切照常。” “怎么会出这种事?”月如问说:“三小姐怎么样?有没有哭?” “哭?为啥?跟三小姐啥相干?” “大喜日子,遇到这种事,心里总难过的。” “难过归难过,要做新娘子,哪里有哭的道理?不过,”阿菊说道:“笑是笑不出来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