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顶商人胡雪岩(胡雪岩全传)_第二十二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 (第10/14页)

   “求求你好不好!越是这样,人家越会跟你开玩笑。”

    “怕什么!”胡雪岩说“你不理他们就是了。”

    见了面还是有一番调笑,甚至可说是谑,尤五和古应春这一双未来的郎舅,象逼问犯人口供似地,要胡雪岩“招供”衾底风情。急得里屋的阿巧姐,暗地里大骂“杀千刀”!幸好胡雪岩一问三不知,只报以满脸笑容,阿巧姐总算不至于太受窘,当然,对胡雪岩这样的态度是满意的,同时也对他有了深一层的认识,嘴上尽管不听她的劝,做出事来,深可人意,是要这样的男人才靠得住。

    “好了,好了!”胡雪岩终于开了口“再说下去,有人要板面孔了。我请你们吃番菜去,算是替老古饯行。”

    古应春未曾应声,先看一看尤五,两人相视一笑,又微微点头,是莫逆于心的样子,倒使得胡雪岩困惑了。

    “你们捣什么鬼?”

    “不与你相干。”古应春说“我今天不走,明天一早动身。”

    “怎么回事?”胡雪岩更要追问。

    “跟洋人还有点事要谈。”

    胡雪岩不甚相信,但也没有理由不相信,说过抛开,重申前请,邀他们俩去吃番菜。

    “阿巧姐呢?”古应春说“一起去吧!”

    “谢谢!”里面高声应答,苏州话最重语气,阿巧姐的声音,峭而直,一听就知道是峻拒之意。

    胡雪岩微感不安,而尤、古二人却夷然不以为忤“阿巧姐!”尤五也提高了声音说“既然你不肯去,那么转去一趟,老二在想念你。”

    “要的,要的!”这一下她的声音缓和了“我本来要转去的。”一面说,一面走了出来,手里捧着长袍、马褂。胡雪岩倒也会享福,只张开双手,让她替他穿好,为他一粒一粒扣纽子。然后拘出表来看了一下说:“走吧,一点钟了。”

    “咦!”古应春眼尖“这条表链,怎么到了你手里?”

    这是胡雪岩最得意的事,向古应春使个眼色,表示回头细谈,果然,在番菜馆里,他把阿巧姐的情意,津津有味地细说了给他们两人听。

    “小爷叔!”尤五笑道“你真要交鸿运了,到处都有这种艳福。”

    这一说,胡雪岩的脸色反严肃了“现在我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办了?”他说“你们倒替我出个主意看。”

    尤五和古应春又相视而笑“事缀则圆!”古应春答道“等我苏州回来再说,如何?”

    “你哪一天回来?”

    “现在还说不定,会见那些大人先生要等,光是投封信,见不着面,又何必我自己去?”

    “这话也不错,不过我希望你早点回来,”胡雪岩紧接着说“倒不是为这件事,怕洋人那里有什么话,你不在这里,接不上头。”

    “不要紧。我托了个人在那里,尤五哥也认识的,如果洋人那里有什么话,他会来寻尤五哥,不会耽误。”话说到这里,西息已端来了“尾食”吃罢算帐,是一桌鱼翅席的价钱,而尤五却说未曾吃饱。

    “番菜真没有吃头,又贵,又不好。”尤五笑道“情愿摊头上一碟生煎馒头,还吃得落胃些。”

    当然,这也不过口发怨言而已,没有再去吃一顿的道理,出了番菜馆,访友的访友,办事的办事,各自分手,约定晚上在恰情院吃花酒。

    胡雪岩这两天的心有点野了,正经事虽有许多,却懒得去管,仍旧回到客栈,打算静下心来,将公私杂务,好好想它一想。等一走进屋,非常意外地,发现陈世龙在坐等。

    “咦!你怎么来了?啥辰光到的?”

    “来了不多一会。”陈世龙答道“一下船先到裕记丝栈,说胡先生搬到这里来了,”

    “坐,坐!湖州怎么样?”胡雪岩问道“到上海来作啥?”

    “王大老爷叫我来的。有封信在这里。”

    拆开信一看,又是求援。为了漕米改为海运,原来粮船上的旗丁水手,既无口粮,又少人约束,所以往往聚众闹事,甚至发生抢案,黄宗汉颇为头涌。由于王有龄在筹办海运时,对这方面曾有建议,要为旗丁水手,妥筹生计,所以黄宗汉仍旧责成他设法安抚。

    王有龄在信中说,如果当初照他的条陈,拨出一笔费用来办理这事,比较容易收功,因循未办,如今看形势不妙,再来安抚,显得是受了此辈的威胁挟制,事倍功半,十分棘手。同时湖州的团练,正在密锣紧鼓地编练,而江浙交界的平望、泗安两处防务,又相当重要,经常要去察看,他实在无力来顾及此事。本来想推给嵇鹤龄,再又想到,推给了嵇鹤龄,他仍旧要求助于胡雪岩,与其如此,不如直接写信乞援。希望胡雪岩能请尤五一起到浙江去一趟,以同为漕帮的情谊,设法排解。

    “王大老爷叫了我去,当面跟我说,他也晓得胡先生很忙,如果真的分不开身,叫我陪了尤五爷去。”

    “这件事有点麻烦。他们槽帮里面的事,外人不清楚。尤五跟浙江漕帮的头脑,是不是有交情,还不晓得。说不定不肯插手。”胡雪岩又说“你郁四叔怎么说?”

    “请尤五爷去排解,就是郁四叔出的主意。”

    “喔!”胡雪岩欣慰的说“那就不错了。走!我们到恰情院去。”

    于是一起到了怡情老二的小房子里,尤五还没有回来,胡雪岩便趁此机会,向陈世龙细问湖州的情形,知道今年因为洋庄可能不动,时世又不好,养蚕的人家不多。不过陈世龙又说了他的看法,认为这是一时的现象,如果有钱,可以放给蚕农,明年以新丝作抵,倒是一笔好生意。

    “有钱,好做的生意多得很,眼前还谈不到明年的事。”胡雪岩说“你这趟回去,先打听今年的行情,湖属有多少人养蚕?大概能出多少丝?打听确实了,赶紧写信来。这什事要做得秘密,请人去办,不可省小钱。”

    “是的。”陈世龙接着提起他的亲事,说岳家已经跟他谈过,日子想挑在端午节前后,问胡雪岩的意思怎么样?

    “那时候不正是新丝上市吗?”

    “我也是这么说,生意正忙的时候办喜酒,‘又是灯笼又是会’,何必夹在一起?他们说,如果不是端午前后,就要延后到秋天。”

    “与其延后,何不超前?”胡雪岩以家长的口吻说:“你们早点‘圆房’倒好。”

    “阿珠的娘不肯马虎,一定要把嫁妆办好。除非”陈世龙说“胡先生说一句。”

    “说一句还不容易,你早跟我说了,我早就开口了。这趟你回去跟他们老夫妇说,生意要紧,家也要紧,趁新丝上市以前让你办了喜事成了家,定定心在生意上巴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