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大结局篇混元一统 (第3/3页)
失算,自己实在是失算了。 就这样,咋办?”曹真带着这样的疑惑瞅了瞅自己周围的那些部下们,发现他们的脸色在一瞬间变得苍白起来。 “从云端跌落到地下!”这便是魏军众人的想法,原本他们都以为凭借着逐渐建立充实起来的炮兵部队是可以压制住唐军的威风并和他打一场正规的大决战,但就眼下真实的情况来看,当初的想法实在是有些太天真了。 在火炮的运用上,自己和李唐之间的差距不是光光在火炮的配置上,而是在更深层次的火炮训练和指挥上。 在这些地方,自己和李晟之间的距离,就是是当初李晟有火炮而自己没火炮一般,乃是云泥之别。 如此巨大的差距,如此深刻的打击,无疑让他们原有的那一丝信心被打得一点也无。 曹真感受到了全军的士气低落,心情也变得更加沉重起来。 如果把双方炮兵之间的较量比作两军大将的对决的话,那么在刚刚经过的这一场对决之中自己是无可推脱的完败了。 “哎,算了鸣金收兵吧。曹真看着场上情况,感受着自己左右的心境,不由得无可奈何的长叹一声很没面子的下了这样的命令。 这似乎也是十分正确的决定,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情况下,退避三舍保存实力绝对是最好的选择。 清脆的鸣金声就此在战场上响起。 无数的魏军士兵因为这个声音的响起而展开了欢颜,他们没有大笑出声来,但心中的欣喜却是怎么也掩饰不住的。 就他们看来,这个撤退的决定实在是自家将军下达的,最为英明神武的决定了。 一时间魏军如潮水一般退却,却是极其神速的在李晟这边还没反应过来之前散得干干净净。 虽说这只是撤退,但究其情形却与那溃败很有些相像——李晟一时间被这情况闹得有些不知所措了。 他坐看魏军退回自己的营地,却是谨守营盘,连自家的炮兵阵地上的未死者都顾不得了。 战斗就此告一段落。 之后的战场上呈现出一种极其诡异的安静,如果把每天必然会发生的侦骑之间的遭遇战去掉不算的话,那整个战场确实是异乎寻常的安静。 在见识到了唐军火炮的威力之后,曹真固然没胆子再与李晟做正面的对决,但有不好意思就此撤兵,只好很是尴尬的呆在当场,颇有些鸡肋在手的味道。 而李晟那边则因为要等候魏延的消息的缘故,只以坚守大营为己任,任由曹真在那儿逍遥,也不做什么进攻的举动,唯恐曹真被胆子小小的吓跑了。 尽管那天自家的炮火狠狠的把魏军给教训了一顿,彻底的把他们打怕了,似乎是李晟这边所希望的,但在战后想来,李晟却是很有些后怕的。 他不为别的,正是怕曹真恐惧这儿的势大而回师长安。 于是,为了挽回这战术上的胜利而导致的战略上的一个失误,李晟不得不利用曹真还没撤退的这些时间,往曹真那儿泄露这样的一个消息:“李晟大军的火炮*也因为那天的炮战而告罄了。 非但李晟军的火炮*如此,似乎连李晟军的粮草也是一样。 只要再在这儿等上几天,李晟军就会因为粮草告罄而被迫撤退。这对曹真来说可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在反复验证了这事情的真实性之后,曹真也相信了这一点,便安心的等待起来。 哪想这一等十几天过去,他没有等到李晟军的自主撤退,却等到了长安被李晟攻陷的消息。 这个坏消息就像是晴天霹雳一般将曹真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然而事情远远没有结束,就在曹真还没有缓过神来的时候,庞统引军突袭宛城进而袭取洛阳的消息再次传来,让曹真彻底的丧失了最后的抵抗之心:长安一失,他这几十万大军彻底成了无水之根,本就已是在绝境中打转了,而洛阳一失,整个大魏朝廷都完了,他又向谁效忠去?当下曹真自刎,留下一封遗书,却是让副将领着大军向李晟投降。 偌大一场,北原之战竟是以这样的结局作为注脚。 至此曹魏灭亡,只留江东一支,虽然孙权还在着,但谁都知道,最后的天下是属于李晟的了。 中华十年一月初一,大唐迁都于关中长安。 中华十一年八月,唐军挥师四路伐吴。 激战三月,大军势如破竹直攻于建业城下,吴帝孙权焚宫而亡,东吴乃灭,宇内一统。 李晟遂将兵甲暂收,裁兵百万,于内休养生息,安抚黎庶。 至此统一了天下的大唐渐渐有了超越前汉的迹象。 (全书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