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意三国_第十章三喜临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三喜临门 (第2/4页)

和商议成亲的日期。

    这一次诸葛亮没有和黄绶见面。他和李晟一起呆在前堂与黄家的家长黄承彦在一起瞪大了眼睛看着一箱又一箱的聘礼从泗水居开来的马车上卸下抬进了黄家的大门。

    “什么东西那么多?晟哥儿,你究竟准备了什么啊?”诸葛亮看着最终摆在几人面前的箱子不由得吃惊的问道。他们两人是空空手从隆中来到襄阳的,并没有随身携带聘礼之类的东西。因为李晟说他早已在襄阳的泗水居后院中准备好了。尽管早已明白泗水居在襄阳城里发展的很不错,尽管明白李晟绝不会让自己在纳征上显得难堪,可真正见到李晟开来转载聘礼的马车,诸葛亮还是觉得吃惊:“好家伙。居然将聘礼装了十二个箱子,四辆马车。这虽然算不上是什么空前绝后,却也是十分丰厚的吧。想当初,燕姐和铃姐结婚的时候,男方也没有送来这么多聘礼呢!”

    “一些首饰、一些丝绸、一些珍宝还有就是你的心意。”李晟微笑的望着诸葛亮“放心这里花不了多少钱的。”

    “嗯?”诸葛亮依旧有些迷糊:“首饰、丝绸、珍宝我都明白。但你说我的心意,那是指什么东西?”

    “你记得书房的第二间吗?”李晟问他。

    “记得,那不是我放以前功课的地方。”诸葛亮点点头,他脑中一个念头闪过,突然会意了什么过来:“难道…?”

    “是的。”李晟微笑着点头:“你的那些课业以及你平素所说过的那些真知灼见,我都帮你放到这些箱子里去了。你还没有出仕这是大家都明白的东西,如果金银出得太多,只怕人家就会说我们摆显。黄家是名门,他们看中的不是那些金银财宝之类的东西,而是直接看中了你这个人。送他们太多的金银显然是不合适的,但多送一些你自己的心血确实一件很好的事情。也许你的文章功课在黄承彦先生那儿是不值一谈,但这样的表现却是让人家以为我们是真诚。这是很关键的一点。”李晟轻轻的在诸葛亮的耳边说道。他从年初就开始在外头跑了。比起坐在家里念书的诸葛亮,他眼下的活动能力似乎高了不止一筹。他接人带物的水平渐渐变得圆润起来。

    “是这样啊。”诸葛亮憨憨地抓了抓后脑,原本聪慧的脸上竟露出有如白痴一般的表情来。他不得不承认李晟帮他想的周全。

    箱子打开了,在黄承彦的面前一样一样的聘礼被搬了出来放到了外面:

    第一个箱被打开了。里头放的是那些黄金打造的首饰,虽然金灿灿的让人总有些迷糊的感觉,但却始终吸引不了黄承彦的注意。毕竟这些东西似乎只是由一般的金店打造的,做功并不算精致。

    第二个箱被打开了。十五匹上好的蜀锦被拿了出来。黄家的人看得微微有些动容。因为在眼下上好的蜀锦是等同于铜钱一般的存在。是货币,而且还是那种很值钱的货币。

    第三个箱子被打开了。白花花的珍珠出现在大家的面前。这也是少见的东西,众人都明白它的珍贵。看到诸葛家竟能拿出如此厚重的聘礼,即使像黄承彦这般的博学儒者脸上的表情也不住的变化着。

    “五千贯啊。诸葛家拿出来的这些,至少值五千贯大钱。”口中虽然依旧是一句话不说,但黄承彦心里仍然掠过了一丝惊讶和好奇。他惊讶诸葛家怎么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东西,他好奇下面几个箱子里装得究竟是什么:“还会是珠宝吗?”

    一口气,后面的几个箱子一下在打开了。然而与众人想象中的那种珠光宝气四射不同,这几个箱子里放着的只有一卷又一卷厚实的竹简。

    “这些…是什么?”如此出人意料的情景出现在黄承彦的面前,让他一下子也认不住了,他直接询问诸葛亮。

    “是在下两年来的功课。”诸葛亮说着顿了一顿,接下去道:“前面那些聘礼实际上都是子旭以诸葛家的名义准备的。你们都知道的,我现在还在求学之中没有任何生活来源,根本就那不出那些贵重聘礼。然而这次上门毕竟说得是我的婚礼,我自然不能一点东西也不拿出来。实在没有办法,我只好拿出我以前的功课了。也许那些东西对承彦先生来说不值一提,但多少也是代表了我的一些真诚的心意。所以还请承彦先生勉为其难的收下吧。”

    虽然没有多少的活动经验,但诸葛亮并不是对此一窍不通。当李晟点明了这样做的原因之后,一席说得黄承彦连连点头的话就从他的口中出来。看着黄承彦那越来越和善的目光,无论是李晟还是诸葛亮都明白,这事儿已经成了。

    接下来就是商谈婚礼举行的时间。因为诸葛亮和李晟都打算在同一天成亲,而李晟眼下的孝期又没过,因此举行婚礼并不是现在的事情。那至少得道七个月之后的九月才行。只是具体定在什么时间却是眼下就要弄明白的。

    事实上,在婚姻六礼中的婚礼只是一个提供给大家庆贺的仪式罢了。在黄家接受了诸葛家的聘礼而完成了纳吉之后,诸葛亮和黄绶的夫妻关系便已经确认了,眼下所差的也不过是最后的那一步罢了。

    于是在前厅之上,李晟、诸葛亮、崔浩、黄承彦、黄蔡氏五人围几正坐,开始商讨这婚礼的时间和举办地点。就一般而言,李晟和诸葛亮是定居在隆中,那婚礼自然也要在隆中举办才是。然而隆中离襄阳实在是有些距离,一路过去也没有大路相同,多少也显得有些不方便。处于对自己女儿爱护,黄家的人就尝试着和诸葛亮商量,是不是就在这黄府把事情给办了。因为黄绶是刘表大人的外甥女,到时刘表大人一定会来的,而荆州的那些官员也一定会来的,那可是几百上千人啊。诸葛家在隆中的房子虽然不算小,却也不算大,万万是承担不了这么大的婚宴。

    “你们看呢?”因为婉转的说出这一点之后,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