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五章以酒会官 (第3/3页)
这么多趟你都没拿出来过,看来老师和同学就是不一样,老师我妒忌您!” 齐智没有理会唐百川的话,正色道:“老师,好多年没有和您一起喝酒,我和百川敬您一杯,感谢您和师母当年的恩情。” 一提到师母两个字,唐百川的脸都变的异常的宁重,两个人站起来把酒杯举向商老。商老缓缓站起也举起酒杯,我慌忙也站身来。酒杯碰到一起发出清脆的撞击声,我们四人一饮而尽,我看到齐智和唐百川的眼中有泪光闪动。 我对酒没什么感觉,这也是我第一次喝茅台酒,观此酒酒质晶亮透明微有黄色,且酒香突出,饮入口中竟真有一种满口生香余味绵绵的感觉,看来茅台成为国酒还真是名副其实。 再次落座后唐百川主动提议:“老师,我们和您一起喝酒不能行酒令,那么我们就来谈酒文化吧!这样,老齐你抛砖引老师的玉!” 齐智也不推辞,朗声开口:““中国的酒文化可有渊源,而且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上至贵族王孙,下至平民百姓,无所不有呀!酒这个东西也历来被文人墨客所追捧。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的《将进酒》也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而曹cao更是经典,他言道:‘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商老立刻接道:“诚如小齐所说,酒这个东西是作为客观物质的存在,但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象征,一种精神。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外表冷酷象冰,内心却炽热似火;它时而缠绵如梦萦,时而狠毒似恶魔,它有时柔软如锦缎,有时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使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也能让放荡无常,消极沉沦;有时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有时叫人肆行无忌,沉沦到痛苦深渊的最底处,有时也能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德国哲学家尼采曾说:酒精神喻示着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人类在消失个体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醉鬼’刘伶在《酒德颂》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有扃牖,八荒为庭衢。’‘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山岳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这种‘至人’境界就是中国酒精神的典型体现。” 商老娓娓道来,我们听的是如醉如痴。我虽然善饮但决不贪杯,没有应酬也从来想不起喝酒,至于酒文化我一直认为很低俗,在我的印象当中那无非是一些行酒的规矩,我没想到今天他们竟然给我上了这么生动的一课。 唐百川呵呵一笑道:“你们说的都是好的一面,那我来说说说另一面。中国还有句古话:茶为水中君子,酒为水中小人,这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酒在酿制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取材,水和粮食成为最主要的两个原料。可我却认为最重要的是酿酒的人,因为任何事情都是由人来cao作的,不同的人做相同的事就会有不同的结果。酿酒就如同做人,不同的人酿出的酒味道也不相同。” 唐百川突然把头转向我道:“杨师弟,我们都说完了,该论到你了!”他目光突然变的炯炯有神,仿佛是要把我看穿。 我在他们谈论的时候就在想,唐百川为什么要提议谈酒文化,而唐百川所谈的跟商老和齐智很不搭界,他的话里分明是有话。我猛然幡悟,我接手商氏的消息唐百川肯定早就知道,唐百川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这是在对我进行试探。 我略微沉吟一下,对他们笑了笑道:“你们今天谈的酒文化对我来说是个全新的话题,这里面我最小,我是个农村孩子从小在农村长大,我也是最近两年到省城的,要说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我基本是一张白纸。酒为何物我还真没有研究过,我的理解他更多为意志消沉之解脱之物,李白一生好酒皆因为他郁郁不得其志,他在《宜州谢眺楼栈别校叔书云》中写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可见酒之一物已经沦落为他消磨愁苦的工具。至于唐厅长的话我是赞同的,您说的没有错,酿酒就如同做人,不同的人酿出的酒味道也不相同。不同的人做相同的事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我目光深邃的看着唐百川,说话的内容不咸不淡让他琢磨不透我在想些什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