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2008年还在晕菜1 (第2/2页)
但这个轮廓已经显出了老态。见到父亲,何小兵既熟悉又陌生,既想靠近,又有意疏远,怕靠得太近反而显得更远,所以他半天没想出该跟何建国说点儿什么。何小兵以为何建国会问他在北京的情况,但是何建国没有问,车厢里只听得见轮胎摩擦地面的声音。 父子关系变得很奇怪,不像从前了,原来即使针锋相对也毫不见外,什么话都能直接说出来,哪怕是刺激或伤害到对方也不往心里去,现在却谁都不敢接近谁,好像对方随时都要爆炸。 何建国也觉得有些不自在,为了调节气氛,他和出租车司机聊起天来,所谈内容是典型的没话找话。 何小兵听着何建国和出租车司机的对话,也不知怎么着,第一次觉得老家话那么难听。 医院很快就到了,父子的尴尬,转瞬便被面对病人的悲伤所取代。 何小兵跟在何建国后面,到了姥爷所在的病房门口,何小兵的妈和姨等人正坐在门口守着。病房需要无菌的环境,只能每天上午探视。 "怎么样了?"何小兵问。 "大夫说随时都有可能不行,我们已经给姥爷挑好衣服了。"何小兵的妈说。 听到这话,何小兵脑袋"嗡"的一下,他在来的路上就一再叮嘱自己,千万别哭。他强忍着。 "让小兵先回去休息吧,坐了那么长时间车了,怪累的!"这是何小兵的姨在说话。 "不累,我在这儿待会儿。"何小兵找了一个位置坐下。 天已经快亮了,大家熬了一宿,都无精打采的,谁也不说话,只是闭着眼睛靠着墙,偶尔喝一口水,随时等待着各种消息传来。 虽然表面安静,每个人的心里却并不安静。 窗外已经大亮,楼道的灯灭了,楼层渐渐热闹起来,病人的家属也多了,挤满楼道。护士们戴着口罩,露出一双双冰冷的眼睛,在人群中穿梭着。到了九点,大夫开始查房,家属们站起来,等待着大夫从病房带出的消息。 "你们给弄点儿吃的。"大夫出来后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说。 "是见好了吗?"家属满怀憧憬地问。 "还那样。" "能吃东西了还不是见好吗?" "都多长时间没进食了,好不好都得吃点儿,给熬点儿粥,弄烂糊点儿,回头让护士给打进去。"大夫说完进了下一个病房,家属无法从他的嘴里多得到一个字。 家属们开始分工,谁回家熬粥,谁去上班,谁继续守着,因为大夫说让病人喝点儿粥而盲目乐观起来。这种情绪慢慢扩散,刚才在现场的人,把情况加以主观描述,告诉才来替班的人,后者又加以渲染转告给更晚到的人。于是,情况变成姥爷的病情好转了。 大夫视察完所有病房,准备回办公室,何小兵追上去,偷偷问他:"我姥爷能吃rou吗?" 大夫一笑:"病人现在只能吃流食。" 何小兵失望地回到病房门口。 病房已经住满了,很多新来的病人没床位,就在楼道搭建了临时床位,把楼道挤得没有下脚的地方。护士给新来的病人输着液,家属们从她身边走来走去,一会儿上趟厕所,一会儿打个电话,护士不耐烦了:"别碰我,扎偏了可不赖我啊!" 面对缠着一脑袋纱布的病人,护士能说出这样的话,证明她们在饱览群病后拥有了一颗坚硬的心。 单位的人来看姥爷了,两个临时工抱着一箱子矿泉水、方便面、面包、火腿肠、水果等物,跟在一个正式工后面,把东西交给家属。正式工说:"听说老同志病了,我们来看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