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章出使苏州初会陈圆圆 (第3/3页)
赵强也起身由衷的说道:“姑娘不必客气,姑娘美貌真如仙子一般,在下能见到姑娘,真是三生有幸,不枉来这世上一遭啊!”说完对陈圆圆施了一躬。 陈圆圆听赵强如此直白的夸赞自己,心下也是喜欢,心道:“此人倒是个直性的,不似那些大佬们那样虚伪做作。”遂笑着说道:“多谢公子夸赞,我刚才的一首《清心咒》,公子以为如何?” 赵强如实说了自己的感受,那正是曲中所要描述的意境,陈圆圆心中暗道:“看这公子年纪轻轻,却能参到曲中深意,倒是奴家知音了。”她缓缓坐下,问道:“奴家这里还有一首,请公子雅赏。”说完,她十指牵动,弹奏出一曲扬州慢,口中舒缓的唱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歌词竟是宋朝大诗人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在现代社会中这首词也被改编成了一首歌,很流行,赵强也会唱,所以这歌词赵强是熟悉的,不由自主合着拍节摇头晃脑的应和着。陈圆圆一曲唱完,赵强起身鼓掌赞道:“姑娘弹的好,唱的更好。这首词恰好我也会唱,不过曲调不同,待我清唱给你听。”说完径自轻声的哼唱起来,赵强唱的是现代改编的流行歌曲,曲调优美婉转,有古典的韵味,又不似古曲那样慢,他虽然嗓音一般,但是曲调拿捏的很好,陈圆圆闻听,心中诧异,心道:“没想到这人还是风雅之士。”她乐感极强,深通音律,到赵强唱到第二段时,竟抚动琴弦合上了赵强的歌声,赵强越发唱的动情。唱完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后,陈圆圆的琴声也跟着由高到低,余音缈缈,半晌方停。两人都沉浸在曲中相对无言,二人琴瑟谐和,不禁对对方又增添了一番好感。 陈圆圆见过的文人雅士甚多,但还不曾遇到过赵强这样年轻而又儒雅之人,她起身说道:“先生真是雅人,此曲优美动听,不知是何人所作,先生可否将曲谱赐给奴家,也好让奴家见习。” 赵强心道:“别说曲谱了,这调还不知道跑没跑呢,好在在这里没有知识产权的问题,就是有,那也是我的。”遂笑道:“姑娘谬赞了,其实我并不通音律,更不会谱曲,只是见姑娘刚才弹唱的好听,所以即兴唱出此曲,让姑娘见笑了。” “哦,竟是先生即兴而为!足见先生高才,实让小女子感佩。”陈圆圆赞道,但心中却以为赵强是在吹牛。 “这也算不得什么,姑娘想听,在下倒是会不少的歌曲,只是我嗓音粗陋,怕污了姑娘的耳朵。”赵强说道。 “是吗?先生可否再赐教一首,让奴家习学。”陈圆圆惊喜的说道。 “好吧。”赵强说道。他觉得如果唱现代的流行歌曲,估计陈圆圆听不懂,该找些深情古朴和曲调舒缓的歌曲才能符合现在的情境,略思索了一下,清了清嗓子,开口唱道:“红尘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澈骨…”这是梅艳芳的一首歌儿叫《梅花三弄》。这首歌儿连词带曲都是新的,而且歌词委婉深情的吐露心声,和当时古曲古词的的风格完全不同,陈圆圆听的如醉如痴,已经信实了赵强确是有大才。陈园园身处风尘,平时接触的客人什么样的都有,其中不乏好色之徒,所以yin词狼调也听过不少,可听赵强的歌曲确是深情款款,直抒胸臆,让人心醉,想到此人是有感而发,也不觉的有些脸红。 可赵强对陈圆圆却没有丝毫的杂念,他将她当作天人一般的看待,心中充满景仰之情,见陈圆圆含羞带笑如海棠一般的娇艳,心中不由感慨:“这么好的一个姑娘怎么后来竟嫁给吴三桂这个大汉jianian了,这也他妈太不公平了,不行!无论如何我得阻止这件事儿。”他轻叹一声,说道:“唉,圆圆姑娘,你生得如此美貌,又是如此的多才多艺,如何就沦落风尘了呢!真是可惜呀。” 陈圆圆心中感动,神色一黯说道:“不瞒公子,奴家原名邢沅,自幼父母双亡,从小与祖母相依为命,十四那年,祖母卧病不起,家中没有了收入,为给祖母治病终至负债累累。后有一商人见我窘境,提出替我还钱,却要将我卖到教坊中做歌女,为给祖母看病,我只好答应了,这才来到这里,学习歌舞琴画,并起艺名叫陈圆圆。奴家是不祥之人,只怪自己命苦罢了。” 赵强听了,打心里同情陈圆圆,开口说道:“是呀,这个红颜…”他本想说红颜祸水,可一想用在这里不合适,赶紧改口说道:“这个自古红颜多薄命,这个天妒红颜,反正是这个长的太好看了也未必是好事。所以在下有一言相劝姑娘,不知当讲不当讲。” 陈圆圆笑道:“公子但说无妨。” “好,那我就不客气了。”赵强起身,绕室踱步侃侃说道:“乱世之中,豪强并起,为争一宝物相互厮杀,为求一女子亡国遗恨的事情在历史上并不鲜见。姑娘貌美惊人,胜似仙人,可谓人中至宝,这小小的临风阁恐容不下姑娘,迟早是要被达官显贵所收纳。在下担心将来一些豪强由于争夺姑娘而引起一场血雨腥风,恐成千古遗恨呐。” 陈圆圆见赵强年纪轻轻就发此宏论,未免有点耸人听闻,浅笑一声说道:“奴家已卖身风尘,是去是留须由不得自己,再说我只是一个烟花女子,何至于就血雨腥风,亡国遗恨了,公子怕是多虑了。” 赵强见圆圆不信,不禁有点起急,急切说道:“不管怎么说吧,反正将来如果有一个叫吴三桂的人如果想收纳姑娘,你万万不可答应,否则将遗恨终身呀。” 陈圆圆奇道:“吴三桂是何人,奴家都未曾听说过,既然公子说到,奴家依从就是了。” 赵强心道:“反正是给你提了醒了,以后要是真嫁给了吴三桂,别说我没提醒你。”遂长叹一声,说道:“好吧,但愿姑娘不要忘了今日之言。” 两人转了话题,又聊起了风花雪月,正说在兴头上,忽听门环轻叩,一个侍女进来冲赵强施礼说道:“赵公子,您的管家有急事要见您。”话音刚落,蒋六儿在门外说道:“赵公子,张大人和田大人现在院外候着,有急事找您。” 赵强闻听,只好同陈圆圆依依惜别,随着蒋六出了临风阁。张晓东和田精明正焦急的在外面等候,见了赵强,张晓东上前说道:“老弟原来在这里快活,可让我一通好找,你赶紧随我回衙,皇上有旨意,是800里加急传递来得,恐怕是有紧急事务。” 三个人上轿来到苏州府衙,赵强拆开寄来的匣子,里面是崇祯皇帝的一道上谕,里面说道西北军情有变,要求赵强迅疾押运粮草回京,不得有误。 三人都看了崇祯的旨意,一时默然无语,看来西北出事儿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