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冯唐_第一部冬6-1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部冬6-10 (第8/8页)

头发,我就把它们想象成黄土地上长着的不知名姓的杂草,顺性说过去,说他个人仰马翻,地动山摇: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关于‘四十条’的几点看法》。

    前些天,学校发给我们每人一张纸,纸上用铅字印着五部四十条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我仔细读了两遍,除了一个错别字,没有发现其它句法或词法的错误。按照意思或内容,我觉着这四十条可以粗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讲做为一个中学生,应该如何对待别人。第二类是说做为一个中学生,应该如何约束自己。

    对于中学生来说,所谓别人,大致包括三类人:父母、师长、同学。

    对于父母,我们当然要尊敬,他们使我们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非常不容易。至于老师,我们付出的太多了。举个小例子,比如我们化学老师,李老先生吧,他每节课,都要抄一黑板一黑板的笔记,没有一笔一划潦草过,大家都知道,粉笔的主要成分是熟石灰,也就是Ca(OH)2。是一种可溶性强碱,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我不知道在坐的诸位有没有仔细观察过老师的手,我有过。那天,我斜对过的一位同学举手问老师问题。李老先生走过来,一手扶住他的肩,弯下身去,仔细给他讲解。

    当时,天有点阴,不是很亮堂,可我看得很清楚:这是怎样的一双手呀!

    枯燥,干涩,没有一点光泽。还有同学间互敬互爱。未经准许,不乱翻别人东西…等等这些第一类要求,我觉着都是一些起码的常识,都是只要一点,就能明白。一注意,就能做到的。

    学生,包括我,想不通的是第二类。第二类里有些要求,比如:男生不许留长发。女生不许烫发,留披肩发,不许戴食物,不不,饰物。

    不许到营业性的酒吧,舞厅,音乐茶座。不看坏书,坏录像。…我私下认为,这些纯属私人问题。像我们这么大都知道一首儿歌:管天,管地,还管得了我××××(叉叉叉叉)。

    读书看报,发现人们总爱用园丁来比喻老师,说老师象园艺工人给小树去枝除虫一样,帮助我们去掉身上这样、那样,他们认为在我们身上不应该有的毛病。我从来不认为这个比喻正确。在中国的文字里,有两个cai字。

    小时候,我在农村呆过一段时间,村子里有个果园,看果园的老大爷跟我很要好。有一次,我看见他用一把大剪刀把果树的树冠剪去一大截,就象现在学校要给我们剃头一样。我当时很不明白,这样多不好看,小树多痛呀!就问老大爷为什么。大爷说这叫封顶。是为了果树多结果。

    去了树冠,养料就集中到果子身上,果子就结得又大又甜,可以多赚钱。

    大家大概也注意过,把比较宽的大街分成几道的绿化带,小黄杨,或是侧柏什么的,都被修整得整整齐齐,一模一样。如果有哪一株高了点,或是胖了点,园艺工人就会拿来大剪子,修理他们。让他们整齐划一,没有特性。这是为了实用,为了美观。

    前天,外班的一个老同学找我闲聊,说起他们班的某某某人如何牲口,也就是说学习如何如何好得可怕。说她可能不知道太阳每天从那边出来,却知道某一个逗号在语文课本的第几页,第几行,第几个字的后面。

    综上所述,我隐隐约约仿佛明白了对我们这样、那样要求的目的。

    目的只有一个:为了更好地学习。这就好象寺庙,清茶淡饭,板鞋破钵,清规戒律,晚睡早起,发型也符合对咱们的要求。目的也只有一个,为了悟得大道,修得正果。如果六根不净,四大不空,你注定要在魔道中轮回,看不破人我二相,得不到涅磐超脱。

    不过又说回来,干什么就要象干什么的。比如爆红歌星要会说:希望你死欢(故意的?)。练家子要扎条有大铆钉的板带。做学生的就要象做学生的。

    做了十年学生,读了十年书,由于眼睛要盯在书上,所以我很少注意看人,所以对于什么样象学生,什么叫漂亮这样的概念,头脑里很模糊。但我也有几次经历,印象深刻。有一次,逛书店买完书出来,迎面过来一位同志,没有心里准备,猛然一见,着实吓了我一跳:嘴唇抹得仿佛刚在什么地方吃过个把小孩。脸蛋涂得让人不禁想起猴子身上某个不太雅观的部位。天上当时很好的太阳,很足的阳光,可我还有阴雨天读《聊斋》的感觉,一股狰狞妖异的鬼气。骑车回家,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从自己周围流过的人们。红男绿女,招摇过市,仿佛很快活。涂抹得也不善,可年纪,我想,和我大致相仿。忽然间灵光一现,悟通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女孩子到了十七、八岁就老了。我想了足足一个钟头,面壁,静坐,冥想,洗头,夜游,我还是不懂。现在明白了。他仿佛要表达这样一个意思:人的生命是一种最完全的美,据有一种最和谐的美感。面对生命的任何矫饰都会破坏这份完美。既而想起《红与黑》里司汤达表达的悲哀:一个双颊绯红的十六姑娘为了参加舞会,偷偷涂上了胭脂!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一切存在与不存在的尺度。美是人的一种感觉,人心是它的尺度。记得朱湘写过首小诗:

    “美”开了一家当铺,专收人的心,到期人拿票去赎,它已经关门。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糊涂的人儿在找美的路上将自己的本心随手丢了,到头来终于明白了没有心便没有美,心就是美,美就是心,为时晚矣,衰老之神已经在笑了。人心是心,你的心也是心。青春是最美丽的珠宝,挺起胸,多少笑笑,对自己说句:自我感觉良好。

    读了十年书,买了十年书。相人的经验少得可怜,相书,不自负地说,颇有些诀窍。凭我的经验,有三种书不能:买:1、有“必读”字样的不买。2、有名人序跋的不买。3、封面太花的不买。直觉告诉我,一本真正功力深厚的好书一定是朴素的。古人告诉我们,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富若贫,包子有rou不在褶上。上次,翻旧书,看见一本曹聚仁的《书林新话》,封面极简单,纯用纸色当底色,左淡谈青的书名,右下一剑,一卷,一灯,一盏,两行极小的红字行书:捡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想也没想,随即买下,回家一读,果然好书。人常说:书如其人。对书适用的经验,对人大概也适用呢吧。浣纱溪边的西子,淡罗衫子淡罗裙,淡扫娥眉淡点唇,全然没有一点脂粉气。

    以上,就是我对四十条的几点看法,谢谢大家。”

    讲完了,忽然意识到一点——语文老师的建议我一条也没采纳,可观众看上去很兴奋,自己也很得意。挺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