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部冬6-10 (第2/8页)
和。我们班教室紧挨楼口,又占了地利。 每每总是我们班的学生率先冲出教学楼,今天也一样。 我们呼叫着,呐喊着,奔跑着。嫌我们上课死气的地理老师会想起太阳活动极大年。历史老师会想起大阪的大盐平八郎领导的抢米风潮。约翰逊在这种情绪下不吃那几吨兴奋剂也能跑9。179秒。体育老师现在测那几个百米成问题学生的速度,一定及格。 冲到食堂,门当然是从里面反锁着的。这也是饭主任的智慧:食堂共分六、七十桌,每桌十个人,两盆菜一盆饭。十个人如果不是一个班的,马上放人进来,后来的人只有盆底可添了。所以要耗一耗,苏格拉底说: “饥饿是最好的调味品。”饭主任也就随势慷慨地让我们多来点佐料。 早来的学生就用拳头砸他的门,高喊“反对饥饿,反对压迫”根2大声唱昨天学得的京剧:“店家开门来。”瘦高的我扒住玻璃窗,望望今天吃什么。别人问我,我告诉他们那副西方现代画的名字——“我能看见整个房间,那里没有人” 饭主任见人聚得差不多了,打着饱嗝,来为我们开门。他吃饱了的身子用包装箱上的术语来形容就是:长×宽×高=立方米。 我们冲了进去。一如往夕,菜是熬烂的,米饭是不熟的。唯一可吃的馒头,黑硬的皮剥下来可以当刮胡子刀使。大家决定把这堆皮送给家在农村的那位同窗,让他带回去崩谷仓里老鼠的门牙。 饭还是要吃的,虽然单调,但饭主任说还是留有选择的余地的,你可以吃,也可以不吃,就这样。我的同学们就着对饭菜的埋怨,对饭主任肥rou的艳妒,把馒头塞下去。可埋怨有什么用呢?能睡的,不会少打一串呼噜。能吃的,不会少打一个饱嗝。 还是学学古人吧。道家讲“顺”儒家讲“忍”讲究对困厄泰然处之,安之苦命。文人还会要一点精致的不老实:没钱吃饭,喝口西北风,添一舌头白菜帮子上的露水,说自己是射姑山上吸风饮露的神仙。穷得当掉了最后一条裤头,别人说他有伤风化,他会说自己以天地为大衫,反怪大家钻进了自己的裤裆。贪污案发,罢了官,转手抄起本《楚辞》,就成了醉卧南山的高人隐士。 古人的教诲于我是那么有力,我于是乐得化一化李煜的雅致。他说“秀色可餐”那是因为他已经酒饱饭足。象我这样的饿鬼,只能把不远处女生桌上长得不太困难的几张面孔当成就饭的小菜,馒头还是要吃的。 黄根除了吃饭从来不开的玉口是老豆腐。茹亚食不露齿,淤满诗情的白脸是冷荤。“红头绳”徐盼是发菜汤。 孟寻呢?是绍兴黄酒坛里装的“佛跳墙。” 饭吃完了,心里一块石头落地,骗人骗己地洗了饭盒,和几个看得顺眼的拍肩拥抱,蹭干净了油乎乎的脏手,我就找地方睡觉去了。 同学们匆匆忙忙跑回楼上,还有一大堆的作业和书等着他们呢。每个人都是时不我与,岁不我待,每个人都知道珍惜时间,抓紧时间。 可是他们不明白,时间是永恒的,无始无终,逝去的只是他们自己。 腿上流着血的人飞快地跑着,去迎接希望,去迎接死亡。 得道的傻和尚慢慢地在雨中走着“跑什么呢?前面不还是雨吗?” 7 爸爸退休了,结果比上班还忙,几十年班上累积起来的精力一下子放了出来,看得mama心痒眼热,找个“浑身头疼”之类的理由,也退休了。 我成了没人管的“孤儿”中国现在的事情就是奇怪,怪得已经快没人觉得奇怪了:青年人在学校规规矩矩,不准乱爱,老头老太跳起Disco,赶找老伴的时髦。五岁的小孩弹巴赫的《d小调序曲和赋格》,二十几岁的大学生赌博、斗酒、弃学、经商。 爸爸说我也应该闯荡闯荡了,他十二岁上就背个蓝布小包裹,读社会这本大书去了。mama也只好赞同,说我也应该多去与别人相处。于是我就懵懵懂懂地被送住校。 父母没多少文化,从小到现在,学业上没指点过我什么。父亲只是带我四处傻玩,上房抓鸟,下河摸鱼,告诉我做人要老实。母亲用蒙古人的本能暗示我:什么事要么不干,要干就得干好。给我起了个蒙古小名“满达夫”汉意:“比狗强。”一切却暗合道家的“无为”之治,功法说本应该“若存若失,”“毋助毋忘”而现在打发我去住校,又应了Maugham对想让儿子成为小说家的有钱太太的忠告:Givehimttenthousanddollarsayear,andletlimgotodevils!冥冥中,大概真有天助。 早上起来,伸个懒腰,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人呢?),一切都那么有趣,浑身仿佛憋足了气力。今天我得把被子带到学校去。 骑在车上,凉风吹了脸,冷气敷了眼,身子清爽得很,仿佛我这样骑过去,就能骑上天去。脸右边,跟了我的太阳,黄嫩红软,衬了天,宛如打在青瓷小碗里的蛋黄。 街两旁的高大建筑,豆芽菜似的疯长起来,有些昨天我还没见过。塔吊,仙鹤般独脚立着,以其无处不在,证明自己是北京的市鸟。 街上人流里俏生生的背影间窥偶见,想起庞德日本和歌俳句式的《在一个地铁车站》: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心里有个冲动:骑过去,看看那些俏背影的正脸。 早晨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直到我骑到学校。 绿漆大门关了,小门开了,表明我迟到了。“叶胡”气汹汹地戳在大门中央,嘴形能启发家具设计师的灵感,明天弄出个挂油瓶的什么新物件。值周生把在小门旁,递过迟到记录本,让我签名留念。我龙飞凤舞地写上大名,他们一下子认不出来,就夸我的字帅。进了门,我向校长们问好,他们觉着应该微笑颌首,又觉着应该薄怒,一下子反应不过来,表情古怪。中国的读书人总认为,只有过去才是好的,说圣君必称尧舜禹汤,说盛世必称上古三代,好在死人不会从坟墓里爬出来争辩,只得任他们糟蹋。同理,作老师也总说学生是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过去的同学如何如何好。人总要有个安慰,不过,一个人要是只剩下回忆,是很惨的。也真难为了他们,前世造了什么孽,今世来经受这帮《柏拉图》、《品花宝签》一样读得烂熟的学生。 没想到这件小小的意外竟成了一连串倒霉事的开端。 宿舍楼两层,上女,下男,中间隔一层薄薄的楼板,彼此就成了对方永恒的主题。我把铺盖卷驮到一层标有帮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