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部冬1-5 (第3/10页)
一声金属和水泥撞击的大响,许多头颅转过来,漠然的眼睛奇怪地突着。 许久,我才从虚脱状态缓过来。这是我最痛苦的时候,樊于期在《史记》里挥起剑,正向自己的头颅砍去,把它借给荆轲,一串血滴迸起,虹样翼过惨白的日光——“吃饭了!”姥姥大叫——书落到了地上。这也不管用,那也不管用,王子来了,一个吻,真灵,白雪公主缓缓地撑开了眼睛——“铃” ——“铃”——我突地从床上坐了起来。 “早晚我会得精神病的。” 瘫坐着,这样又过了许久,我才感到有了力气,能去看看是谁这么可爱,把我人人都说长不了的阳寿又惊跑了几天。 是同桌,姓孟,名寻,很文气的名字,想是从张岱小品集的题目《西湖梦寻》中化来的。 正巧碰上了她的眼睛,它象是一直在那里等着的。小兄弟,你脸怎么红了?身体健康。怎么又白了?天冷涂的蜡。什么乱七八糟的?!这是杨子荣答座山雕的话呀。 “对不起。” 这么说她都看见了?我这才感到难堪,那发呆的样子一定不好看,尤其被她,而不是他,看见。就如同不是为了给谁瞧,最高贵的贵妇人吃饭和更衣的姿势也一定不会很雅观。 “有圆规吗?借用一下行吗?”她转过身,忽记起或忽然想起,又转回来问道。 “现在好象是几何课呀?” “我做一道,一道课外题。” “那自己来拿,别那么客气。” 其实平常我的铅笔盒里,铅笔总是秃的,那是等着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再削的,唯一能用的橡皮也是借来的。今天,偏巧有支圆规,还是上好的。 这令我很是得意,忘了难堪,不由地想起姥姥婆边做饭边数落我:“你会洗衣吗?你会扫地吗?你会叠被吗?你会…你会吃饭吗?”“会!”我于是放下书,就着鱼汤啃起至少五层的烙饼。尊敬别人就是尊敬自己,同理,今天我这样大方,也是为了明天,和尚说:与人方便与自方便。领袖人物,就应该这样有远见。 你这个坏东西!想着,我又闻见了饴糖厂甜臭甜臭的味道。 “它毕竟还有一点好处,时刻指示我们风向,提醒我们不要乱来。” 2 上语文课,大家都可以轻松一下。象大多数中国文人一样,语文老师精通砍山和发牢sao。打把式的说自己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我看我们老师的功夫全在一张嘴上。嘴唇粉薄,给人极精致的感觉。保养的很好,红润光鲜,象是女孩子的。现在想来,张仪拖着游说不成,被人打得体无完肤的身子,对怨他的妻子说:“你看我舌头还在吗?还好吗?这就是够了。”也很有气魄,或许我们老师和他多少有些渊源。其它器官也还端正,有儿歌为证: “大脑袋,小细脖,光吃饭,不干活。”脑袋就象隔街的“步云轩”女人的铁镀铜镯子,掺银的金戒指,劣等的青田石,泥猫泥狗,郑板桥的竹子(当然是假的),情人卡,代人冲洗像片,快件一天取每张四毛,总之,里边什么都有。所以联想丰富,讲重耳的时候,最少要讲重耳的板肋,也就是排骨中间没rou,连成一整块,和他眼睛里有两瞳仁,天生的四眼。兴致高的时候,还要讲讲国君在重耳逃亡时候,趁重耳洗澡偷看了一眼他稀有的排骨,其后他得势,偶然想起来,发兵把那个国灭了。 语文老师兴致总是很高,如果知道的有点没说出来,就象找不到厕所,憋得浑身不自在,生怕明天噎得死过去,再也没有说的机会了。他腰有病,坐着讲课,激动的时候就站起来,板擦向桌面一拍,很有气势,就是不十分响亮。大家起劲地叫好。 同学们十分爱听,引颈,侧目兴起时一齐叫好,大笑。但有时候,笑话讲到高深曲折,同学们毫无反映,他们受过的教育使十个人合一起来也不见得能理解一句真正的笑话。“你们倒是笑呀?”老师只好皱着眉头再讲一遍,痛苦啊。“这也是个笑话。”先生生气地说,于是几个聪明一点的先笑起来,这笑再引起其它人的笑,遂笑成一片。就象胡校长训完话:“我的讲话到此结束。”几个未睡死的人兴奋地鼓起掌来,掌声惊醒了沉睡着的,大家就一起鼓起来。 我也乐得看几页自己喜欢的闲书,要是平常,一来有老师在台上辛辛苦苦地讲,总觉着不太尊重老师的劳动,二来在干正经事的时间看闲书,心里总有一种犯罪感,且不说上对不起伟大的党,下对不起列祖列宗,单是想起早上吃的二两馒头,也很不好意思。但是现在,西山卧佛头上的匾说得好: 心安理得,得大自在。——反正语文老师讲的实在不见得比我看的正经多少。 今天,开讲贺敬之的《回延安》,李季的《王贵和李香香》。 “我对八百里秦川总有一种向往,去年去了次,一条土路,一条汉子赶着辆驴车,一条腿曲在车辕上,一条在车边逛荡着,车后边歪着他的婆姨,红袄绿裤,怀里抱个娃…陕西和山西的农民在外表上很难分,但有个诀窍: “陕西的手巾把儿朝后系,山西的手巾把儿朝前系…” 我决定不听了,翻出《李义山集注》,桃色虎皮纸封面,白绫包角、压脊,装裱很招人喜欢。 第一首《锦瑟》,曾仔细读过几遍,还是不了然: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小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已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遍查诗话,得两解,仍觉欠通。宋人刘攽著的《中山诗话》说:“李商隐有《锦瑟诗》人莫晓其意,或谓是令狐楚家青衣名也。”——一个旦角没头没脑长出五十根弦来,的确很奇怪。宋人许顗著《彦周诗话》载:“…《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柱如其弦数,其声有适怨清和。’又云:‘感怨清和,’昔令狐楚侍人能弹此四曲,诗中四句,此状四曲也。…”中间四句分写四支曲子,似可,但首、结二联不可解。 我闭上眼睛,让这几句诗在嘴里慢慢嚼着,椅子自然而然的前腿离地,又摇了起来。阳光探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