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_卷二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卷二十 (第6/6页)

变,孝武帝在一次宴会上问起了宝剑在什么地方。谢庄回答说:“过去我曾拿它与鲁爽送别,私自代陛下作了命他自杀的杜邮之赐。”皇上听了非常高兴,当时的人把这当作见识深远之言。

    当时搜罗人材的路子十分狭窄,谢庄上表阐明求贤的意义说:“臣听说功勋卓著的魏惠王,并非只是拥有可以光照十二乘车的珍珠,道德温顺的秦国客使蔺相如,那单只是秘密保护了价值连城的和氏璧!隆盛与衰微的变化,成功与失败的缘由,何曾不是兴旺凭借获得人才,破败因为失去贤士?所以《楚书》上以善于任用贤人为宝贵,《虞典》上以采纳遵从明哲为难能。而举贤任能的措施已经在中世废毁,英才登上仕途的法律并未在当今听到,如果一定要使根本丰盈,事业发达,保护民众,挽救世俗,除非改革弊败,怎能达到圆美?人才生于时代,往古当今哪有二致,贤士出自人间,乱世治世有何区别?阳气上升至中央,英贤起自徐州沛县,接受道符在白水,异才出于荆宛地区。难道两京就是智慧者的产地,乡野就是愚蠢人的故居?实际上只是有没有机遇、不被任用罢了。现在大道光明而畅通,万事等待有德的高人,而天下九服的旷远,人间九流的艰难,权衡选拔,只靠吏部。一人的观察容易局限,天下的人才难以溯源,用容易局限的观察,映照难以溯源的人才,要使国家没有遗漏的贤达,民间没有余留的大器,难道可以做到吗?从前公叔痤举荐商鞅,管仲提升盗贼,赵惠文王并不是偏爱亲生而疏远嗣子,祁奚难道是谄媚仇人而庇护儿子?同类互相牵引,古代的经典已经提供了典范,所有这些常识,以往的书籍已有明确的记载。而且自古以来的举荐任用,要明确赏罚,成子荐举了三位贤人而自己成为魏国的辅臣,应侯任用了两个士人而丢了秦国的相位,臼季称举冀缺而酬赠封地,张勃提拔了陈汤而被剥夺了封爵,这些都是前代行事的正确准则,也是后代君王的经常借鉴。臣认为应该普遍命令大臣,各人举荐自己所了解的贤才,把他们交给尚书依照情况来选用。如果是任用后果然是个人才,举荐的人可以接受赏赐,有不称职的,就应该牵连惩治。重者罢免,轻者降职。被举荐的本人,要加以禁止封闭,勒令不准做官,封闭年数的多少,要根据过失的大小议定。若犯了死罪,那么保举者就要以刑法论处。

    “又政治安定诉讼公平,没有比亲近民众更为重要的,而亲近民众的关键,实在是要选好地方长官。所以黄霸治理颍川累年,杜畿居官河东多载。有的就地加以提拔,有的入朝提高官位。现在官员担任的职务,最好遵照六年的期限,前进一步说,可以显出官员是不是懒惰,后退一步讲,可以保持官员不过分cao劳。这样,就可以做到上面没有遗弃贤能,下面没有荒谬官吏,考绩风气通畅,育贤之歌盛行。”

    起初,文帝时代,限定年龄到三十岁可以担任郡县官职,六周年才选人替代,刺史有的要十年多。到这时全都改换了,做官的人不拘年长年少,任职以三周年为期满,宋朝的良好政治由此衰落了。

    这年,封为吏部尚书。谢庄平时多病,不愿意在吏部任职,他写信给大司马江夏王刘义恭,自己叙说:“两胁间有痞块,大概是与生俱来的,一个月内发作,不少于两三次。每当疼痛到来时逼迫心脏,只剩一口气像线一样细。这病已经患了几年,于是成了痼疾。危重疲困,经常如同行尸。眼睛患病五个月来又不再能够夜坐,总是关着帘幕挡风。昼夜糊糊涂涂,因此不能再朝拜诸王,庆贺吊唁亲友。下官我的小小生命,对于天下来说极为轻微,而在我自己则不能不重视。我家祖辈都寿命不长,已故的高祖四十岁,曾祖三十三岁,已故的祖父四十七岁,下官我新年就三十五岁了。加上疾病这样重,还能再活多久?进入新的一年应当重申以前辞职的请求,因为死亡的威胁而求自保。希望在与皇上陪坐说话时,得到恩赐批准我的请求。”孝建三年(456),因为病多免去官职。

    大明元年(457),重新起用为都官尚书。皇上常常亲自处理朝政,恐怕权力转移到大臣手中,因为吏部尚书是官吏选拔的主管者,所以打算削弱它的权势。大明二年,诏令吏部尚书依据郎官分别设置,并且要审察删减闲置部门。又另外诏令江夏王刘义恭说:“吏部尚书历来参与录用、共同选拔人材,确是因为一个人的识见不易辨别协调,再加上与夺的威权不应该让一个人专有的缘故。”于是设置了吏部尚书二人,取消了五兵尚书。谢庄和度支尚书顾觊之一起补了吏部的职位。又调任左卫军,加官为给事中。当时河南献了会跳舞的马,诏令群臣各写一篇赋,谢庄所写的一首极美。又让谢庄作了一首《舞马歌》,令乐府歌唱。

    大明五年(461),又做了侍中,兼任前军将军。当时孝武帝出行夜间回来,命令开门。谢庄担任守卫,认为木制的符信有可能虚假,必须有皇帝的墨诏才肯开门。皇上后来就着一次宴会,从容地说:“爱卿是要效法郅君章么?”回答说:“臣听说巡游狩猎有一定的限度,郊祭天地有一定的节制,游猎无度,前人曾有明白的告诫。陛下现在冒着灰尘露水,早晨去,晚上回,可能会有不法的歹徒,狂妄地生出诡诈计谋,臣因此需要看到陛下的神圣笔迹。”

    大明六年,又担任吏部尚书,兼做国子博士。因为选拔公车令张奇的事件被免官,这个事件记在《颜师伯传》中。后来任命他为吴郡太守。

    前废帝登上了帝位,任命谢庄为金紫光禄大夫。起初,孝武帝的宠姬殷贵妃去世,谢庄写了一篇祭文,说她“赞轨尧门”,引用了汉昭帝的母亲赵婕妤尧母门的典故,废帝当时在东宫十分怨恨。现在就派人去责问谢庄说:“您过去作《殷贵妃诔》,知不知道有东宫存在?”将要把他杀死。孙奉伯解劝废帝说:“死亡是人所共同的,正好解脱了人生的痛苦,不足以使人困顿。谢庄从小到大一直富贵,暂且把他囚禁在尚方狱中,使他知道了天下痛苦的厉害,然后再杀死他也不晚。”废帝说:“卿说得有理。”把他关在了左尚方牢狱。明帝平定动乱,谢庄得以放出,让他自己写一份赦免的诏令。谢庄夜间走出官署大门坐下,要了酒喝起来,已经微微喝醉,传诏的人停在那里等着,诏书写成了,其中的文词非常精美。后来他担任寻阳王的师傅,加封为中书令、散骑常侍。不久又加封为紫光禄大夫,赐给亲信二十人。死后,加谥号为宪子。他所著的文章四百余篇流行于世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