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定计 (第1/3页)
第二章 定计 第二章定计 九死一生,生擒反贼方腊,功劳却全变成*人家了。那时,我还年轻,我忍! 灭辽之战,童贯误国,损兵折将,使金人视我国为无物!那时,我恨不得亲手杀了国贼! 黄河岸边,鏖战金兵,三进三出,杀敌盈野!烧桥而还,金虽虎狼,其奈我何?那时,我看不到希望,心已经死了! 靖康元年正月初七,官家给了我希望,给了大宋希望!那时,我知道:我的生命已经不属于我自己,而是属于大宋,属于官家! …《延安郡王韩世忠传略》 路上,赵桓还在回味梦里的情景。 一名威风凛凛的宋军将领,北望河山,愤而高唱:“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rou,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百姓哭,将士怒,山河惨淡,大地呜咽。 他叫岳飞,一个流芳千古的民族英雄,一名文武双全的军事统帅,今年二十三岁。 一名老将军临死之际,大叫三声:“过河,过河,过河!”老人死不瞑目,含恨而终。 他是宗泽,文人将兵的典范,今年六十八岁! 宋金大战黄天荡,宋军获得空前大胜,金兵几乎全军覆灭,金军元帅完颜宗弼仅以身免。当时,宋军统兵大将韩世忠指挥若定,颇具名将风采;韩夫人梁红玉,亲自执槌击鼓,鼓舞全军士气,巾帼不让须眉,一时间传为佳话。壮士今年三十七岁! 当然还有国之重臣李纲,第一次东京保卫战的指挥者,可与之同甘苦共患难的国之栋梁,今年四十三岁! 南柯一梦,恍如再世为人! 赵桓到的最早,一杯顾渚紫笋还没喝完,该来的人基本都到了,独缺李纲一人。赵桓三两句讲明自己的意思,命令大家速做准备。一个时辰之后,立即出发。太宰李邦彦闻言大喜,张邦昌未作任何表示,枢密使吴敏与李纲交情深厚,忙道:“官家,是否等李纲回来商量一下再说?” 这关口,赵桓哪里还能等啊! “朕意已决!” 吴敏见皇帝态度坚决,宰执中又没有人支持自己,只得作罢。 皇令如山,皇城内如同炸了锅一般,上上下下,忙作一团。 巍峨的皇城,肃穆庄严;高高的箭楼,沉重肃杀。 赵桓步出宣德楼,扫一眼排列得整整齐齐的侍卫亲军,登上龙辇,正要吩咐起驾,冷不防被人抱住了大腿,回头一看,正是尚书右丞、亲征行营使李纲。赵桓道:“爱卿平身。派人去叫卿来,如何现在才到?朕左思右想,还是先到西京暂避,方为上策。” 三日不见,李纲仿佛老了十岁,不过,看着精神还好。 李纲低声道:“陛下前已许臣,坚守都城,不作巡狩之计。今京城上下,尽知陛下之心,一旦有变,如何向京城军民交代?将士们的家属都在京城,敌军一旦围城,人人思归,万一中途发生兵变,陛下何以处之?况且,敌军游骑已现京郊,如果敌军得知陛下的行踪,以轻骑追赶,陛下内无决死之士,外有虎狼之兵,又如之奈何?” 李纲的一席话,入情入理,赵桓低头沉思,方寸已乱,不知如何是好! 哦,错了,错了! 在宋强的记忆里,李纲可是大大的忠臣,而且率领京城军民,取得了第一次东京保卫战的胜利。是了,金兵这一次并没有攻进来,城破是今年十一月,二次围城的事情。可是,宋强的记忆就一定准确?历史的轨迹难道不会偏离?万一出了问题,又该怎么办? 李邦彦叫道:“大胆李纲,敢抗旨不遵吗?” 李纲似乎根本没有听到李邦彦的话,拉起殿前都指挥使王宗楚,一同来到军士们面前,喝道:“尔等愿意守卫京城,还是愿意扈从陛下巡狩?” 数千将士挺胸肃立,皆道:“守卫京城,决一死战!” 李纲旋身而回,撩衣跪倒,道:“军心如此,臣请陛下为社稷万民留京城!” 王宗楚一同跪倒,道:“李相公一心为国,定不误陛下,请陛下深思。” 王宗楚是赵桓的舅父,身份尊贵,说出的话非常有分量,即便是李邦彦也不能轻易反驳。侍卫亲军马军、步军都指挥使亦上前跪倒,支持李纲。 “沧啷,哗啦”甲叶摩擦,兵器撞击声不绝于耳,肃立的将士纷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