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明外史_第八回佛国谢知音寄诗当药瓜棚迟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回佛国谢知音寄诗当药瓜棚迟晚 (第5/5页)

块地方,很是幽静,我们上那里喝茶去罢。”说话时,渡过平桥。靠水边下,有一个瓜棚,绿叶垂垂,好像盖了一座小亭子一样,棚外面许多杂花,被晚风一吹,都吐出清香。河岸上的青苇里面,那些青蛙,彼起此落的,阁阁阁,一阵一阵的叫。望着河里,天上的星,都倒在水里面。有点儿风来,水上略略起一点波纹,惹得满天星斗,都摇动起来。杨杏园道:“这个地方很好,我们就在这个地方坐罢。”便招呼茶亭子里面的茶房,在瓜棚下,摆下桌椅,临水品茗。东边一轮月亮,不觉已涌起来几丈高,照见满园雪花。远望先农坛,一片芦苇,青隐隐地,膝陇的月色,罩着三三两两,黑巍巍的古柏,和那树上的半截钟楼,风景十分幽静。舒九成道:“这很有点西洋油画的意味。良宵不可无诗,我们来联句玩玩,好不好?”杨杏园道:“我几个月也没有弄过这样东西,诗兴枯拙得很,恐怕联不上来。”舒九成道:“反正弄着好玩,比比诗兴,试试何妨?”杨杏园抬头一看天上,一点云彩也没有,笑道:“我倒有现成的七个字的起句,是‘碧天迢递月凄凉。’”舒九成道:“不好,起得太颓丧了,况且也好像游仙诗。我主张不要这些无病而呻的荒凉字样。”杨杏园道:“不能说败兴话吗?那末,说一句挺好的‘银河迢递接红墙’罢。”舒九成道:“这又太艳了,不像月下联句的诗。”杨杏园笑道:“这就大难了,说得清凄不好,说得浓艳不好,那如何才对呢?”因低头想了一想,说道:“我还是照原来的字面,改为‘碧天迢递夜方长’罢。”舒九成笑道:“好虽不好,倒像起句,就是它罢。我接一句:”月影随人过草塘。‘“杨杏园道:”好,现成的句子,被你得了。原来你要留这个月字自己用。你且说底下的。“舒九成道:”得水新蛙呜阁阁。’“杨杏园笑道:”说你图现成,你越发捡便宜了。把这河里的虾蟆,都利用起来。“舒九成道:”蛙字不可以入诗吗?“杨杏园道:”自然是可以的。“舒九成道:”却又来,既然可以,那就没得说了。况且我还另有意思呢!“杨杏园道:”我知道,但是我们联我们的句,讽刺他们则甚?况且阁阁两个字,七阳里面,虽有堂堂洋洋几个字面来对,一定做不好,不如改了。“舒九成也不做声,走出瓜棚去,在树底下,站了一会。笑着过来道:”我有一句好的了,‘树外市声风后定’,如何?“杨杏园笑道:”还可以。我对一句:“水边院落晚来凉。‘”舒九成道:“这句也不错。底下呢?”

    杨杏园道:“底下是‘看花无酒能医俗。’”舒九成道:“这是应该转的。我对一句‘对客高歌未改狂。’再说一句‘不用悲秋兴别恨,’你去收了。”杨杏园道:“‘中百诗绪已苍茫。’”舒九成道:“收得韵脚太生硬,要改一句才好。”杨杏园道:“姑存之,我们再望下联罢。”两人复又联成两首,共是三首。联完了,杨杏园掏出日记本子,把它记上。那诗道:碧天遇递夜方长,(杨)月影随人过草塘。

    树外市声风后定,(舒)水边院落晚来凉。

    看花无酒能医俗,(杨)对客高歌未改狂。

    不用悲秋兴别恨,(舒)中宵诗绪已苍茫。(杨)

    野塘人静更清幽,(杨)一院虫声两岸秋。

    浅水芦花怜月冷,(舒)西风落木为诗愁。

    不堪薄醉消良夜,(杨)终把残篇记狼游。

    莫厌频过歌舞地,(舒)等闲白了少年头。(杨)

    强把秋光当作春,(杨)登临转觉悔风尘。

    却输花月能千古,(舒)愿约云霞作四邻。

    酣饮英谈天下事,(杨)苦吟都是个中人。

    归来今夜江南梦,(舒)。憔悴京华病后身。(杨)

    杨杏园写完,低低吟了一遍,笑道:“通体顺话,竟可以说得过去。”舒九成低下头,对瓜棚外头一望,只见月亮已照在头顶上,衣服碰着瓜棚边的深草,湿了一大块。不觉失声道:“这正是月华满天,露下沾襟了。时候不早,我要先回东城了。”杨杏园道:“你若有事,就请先走。今晚的月色很好,我还要在这里玩玩。

    舒九成道:“你新病初好,你也少坐一会儿罢。”杨杏园道:“我知道,你只管请罢。”舒九成听了这话,只得先走了。

    杨杏园会了茶钱,渡过平桥顺着河岸,慢慢的走去。只见柳阴底下露椅上,一对一对的男女,坐在这里谈话,唧唧喁喁,真是男欢女爱,大会无遮。信步走去,又过了一道大桥,只见花木参差,月影满地。那边戏园子里面,正在演游园惊梦,笛声从水面上,被风吹了过来,格外悠扬好听,便走进亭子来,靠下风头坐着,那个笛声里面“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曲词,仿佛还听得出来。杨杏园正听得出神的时候,隔壁亭子里忽有两个人,哈哈大笑起来,猛然间倒吓了一跳。只听见一个人说道:“你且不要快活,这事成功不成功,现在还拿不稳。”又有一个人道:“我看没有什么问题。不过能长久不能长久,就在乎你的手段了。”

    那人道:“就怕不能成功。只要上了手,我相信决不会拆伙,我们的话,就是这样说。请你告诉刘老板,我们明日还在原地方会面。至于你自己的话,暂不要提。”

    又有一个人道:“那是自然。”说毕,两个人中,就走了一个。还有一个人在亭子里面。杨杏园听了他们的话,觉得这里面很有文章,便跨过亭子的栏杆,在竹丛子里面,对隔壁亭子张望。这一张望不打紧,越发引动了杨杏园好奇心。要知道他看出什么来了。且听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