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春到梁山 (第1/7页)
春到梁山 芦苇与水,灰茫茫地共生着,远远看去,分不出是哪个在荡漾。 此时,岸已朝船队一寸寸迎来了。山坡上密密的是白色房屋和杂色旌旗,也盈盈地在目了。 在我的左右舷,平行着三支船队,一支是机帆船队,两支是木桨船队,加上我的指挥船,总共有九九八十一艘船。 而在码头上,我估计了一下,站着一两千人,在迎接我们,他们的面目渐渐看清了。其中有卢俊义、吴用这样的高级干部。 他们满脸是期待的神色。一些事他们还不知道哩。接船的人当中也有家属。 我们三千多名水手出外捕鱼,离开山寨都半个多月了。现在返回了,心情却十分愧怍。 忽然,有几艘摩托艇,从港口窜了出来。它们绕着大船嗖嗖地驶来驶去,狼花飞溅中,像一条条欢快的飞鱼。 艇上的士兵惊险地站直了身子,朝大船上的水手嗬嗬欢呼,吱吱打着口哨。而我们却只是无言地看着。 女兵的船先靠了岸。她们负责后勤。然后是主捕船。这是庞大的船队。都知道,梁山三十万人的生计,一半要指望这些船儿。 吴用等船一停稳,便匆匆跨过跳板,上了指挥船,径直找到我。 “小七,怎么样?” 我摇摇头,一句话也没有说。 他是聪明人,马上明白了,默默地拍拍我的肩膀。 他后面跟着《梁山报》的记者。平时,我们很是熟悉。 “捕到了多少鱼?”记者急急地问,举起了相机。 “仅有三吨。”我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这瞒不住的。 “怎么回事呢?” “我们遇到了风狼。另外,湖里好像真没有鱼了。” 我告诉他,湖的范围在继续扩大,好像又增加了一百平方公里,或者五百平方公里,甚至三千平方公里。鱼却在一天天减少。最近的几趟出航,一回回越捕越少。这是最少的一次。这样下去,会怎么样呢? 另外,在靠近湖的对岸总刮着龙卷风,密密麻麻有几百个,形成了一面屏障,我们无法看清对面是什么。最近都是这样。 “我怀疑朝廷使用了气象武器。” 我匆匆说着,目光越过他的肩膀,在岸上的人群中寻找另外一个人。 “小七!” 结果还是她先看见了我,朝我喊。 “阿娇!” 我也叫了一声。我跟吴用打了个招呼,便跳上了岸,我拥抱了她,并当着众人吻了她。虽然船上就有很不错的女人,但阿娇是我最热爱的相好。 第二天,在忠义堂召开了会议。主题是关于梁山面临的困难。一百零八将有一半人出席。 宋江坐在头把交椅上,眼里布满血丝。昨晚,他听了我的汇报后,大概一夜没睡好。 会议由吴用主持。本来宋江要作重要讲话,却临时改成了自由发言。 “大大小小的荒坡都开垦了。可利用耕地的面积已到了上限。但是人口增长却没有停下来。”李应说。 “如果湖面继续扩大,而又没有鱼,该怎么办呢?”李俊说。 “我建议攻打一座城市。”这是霹雳火秦明。 “打哪一座呢?我们很久没有离开过这里了。”花荣道出了一个情况。 “有多久呢?”宋江睡眼朦胧地发出声音。 “有五百年了。” 实际上从来没有人出去过。但大家怕宋江不安,便在公开场合说只有五百年。 “哦,那是不好出去了。我记得以前每月都有一次战斗的。”宋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沉浸在他的幻觉中。 “现在,梁山对外打出了和平与发展的旗帜,是不好这么做的。”吴用道。其实是招安的旗帜。吴用用了一个隐晦的说法。 “我怎么不知道呢?” “还是你提议的呢,最后是举手表决通过。” “真怪,梁山的主题什么时候变了。”宋江嘿嘿地笑,口水往下淌。一些人难受地掉转头。 冷场了一会儿。然后,大家决定把讨论继续下去。 “困难是很大。我们与派出机构和谍报人员都失去了联系。” “但是,梁山是不会依赖进口的。” “危机是能够渡过的。” “凌振正在开发一种新的水稻插秧机,很有前途。” “要保证工程质量噢。” 还是少了一点什么。 没有人提到招安。不敢提。上次有人提到,宋江马上昏厥了过去。 自从宿太尉以后,朝廷就很久没有派人前来招安了。这与湖那边的龙卷风有关系吗?我不安地想。 另外,还有什么。我想不清楚。这时,会间休息了。 我从烟雾缭绕的忠义堂出来,看见一个报童在吆喝卖《梁山报》。 我走过去。他对我绽出一个讨好的笑容。 我认识这报童,他是孙二娘的儿子。我出湖前,曾介绍他到鱼丸加工厂上班,现在却怎么卖起报来了。 “你是不是表现不好,被老板炒鱿鱼了?” “小七叔,工厂停产了。” “鱼丸厂也停产了?” “是的。” 我心里一阵难受。这个工厂,最早还是我提议搞起来的。 “那你爸爸呢?他咋不管你?” “他的菜园子遭了虫害,自身难保哩。” 我叹了一口气。我说:“别担心,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以我的身份,我只能这么说。 “小七叔,您放心,我能够自食其力的。这不,卖报也挺不错嘛。” 我买了一份报,见头版头条登着有关船队“凯旋”的文章,标题是:《阮小七对捕大鱼充满必胜信念》。还配着我的照片。我站在船头,叉着腰,目光炯炯地注视着一无所有的水面。 文章写道:“阮小七说,一切都是确定的。鱼的数目,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因为我们的数学家蒋敬已经发明了一个基本公式。” 我苦笑。我没有说过那些话。但我喜欢记者这么写我。我翻到其它版,把报纸读了一遍。我以前是文盲,上梁山后扫的盲,但识字仍不多。别的文章,大概有这么一些内容,比如梁山正在建设一个新的船坞和一条新的环山公路,一位白血病患者受到了大家的捐助,治安形势正在好转。 我扔掉报纸,深深地呼吸了一下,感到了山寨中的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