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松中短篇科幻作品_沙漠霹雳:美国败于伊拉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沙漠霹雳:美国败于伊拉克 (第1/10页)

    沙漠霹雳:美国败于伊拉克

    逻辑炸弹揭开战争序幕中东时间200X年5月16日深夜。一轮新月斜挂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上空。

    凄凉的月光下,古城巴格达沉浸在梦乡之中。无垠的沙漠、茂盛的枣椰林以及那条美丽的幼发拉底河在黑暗中显得宁静而不详。

    大约在公元前5500年,一支不知起源的黄色种族来到这里,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文明。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在历史的长河中,这片土地的子民们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也饱受了灾难的袭击。他们酷爱自由,敢恨敢爱,也未免有些偏狭和好冲动。

    此时,深黛色的夜空中飘浮着几缕云絮,巴格达市内巷空人稀,但主要街道、广场、车站、豪华酒楼和星级饭店仍然灯火通明。

    大部分巴格达市民已酣然入睡,暂时忘记了缺衣少食的烦恼。在多年的贫穷、战争和经济制裁的阴影中,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像往常一样,在各种各样的梦幻中等待明天的来临。

    明天会是怎么一个来法呢?

    谁也没有想到,恐怖之神已经悄然而至。

    战争首先开始于电子计算机系统。伊拉克国防部的程序管理员忽然发现,计算机像发了神经病,运行时快时慢,随后,屏幕上出现了乱字符,程序也被不明身份的访问者篡改了。

    这都是在沙特的一个美军电子计算机战士班干的。他们用便携式电脑,通过因特网,侵入了伊拉克电脑系统,制造了混乱。

    伊方的绝密口令,在之前几个月便被破译了。

    部分防空系统的计算机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在战争之前,美军已将病毒通过各种方式,输入了伊拉克的计算机软件,其中有一些,是趁伊购买武器时,派人秘密在其计算机中装入了携有病毒的蕊片。

    现在,用无线电遥控的方式将病毒激活,使一部分预警、指挥、通信和火控系统陷入混乱。

    第二次海湾战争的前哨战,由不带硝烟的逻辑炸弹揭开了。

    突袭:“长弓阿帕奇”5月17日凌晨1时。八架“长弓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和两架MH-53J“低空辅路者”特种战直升机从沙特北部的阿尔米夫机场起飞。它们分成两组,其使命是打掉伊拉克西南部的两个大型雷达站,为从西路深入伊拉克的攻击机群开辟一条“空中走廊”“长弓阿帕奇”的军方代号为AH-64D,以换装了比海湾战争时期更先进的“长弓”雷达而命名。其发动机功率也更大了,还携带着威力更大的“长弓地狱火”激光制导导弹和火箭弹。

    特遣队以200公里的时速、15米的高度超低空飞行。飞行员关闭了全部航行灯,保持无线电静默。

    无垠沙漠上的这一群游动的奇怪黑影,看上去多么像是从其他星球来的访客啊。

    当GPS全球定位系统将机组引导到雷达阵地南约20公里时“低空辅路者”投下磷光标志弹,让“长弓阿帕奇”修正航向和目标攻击系统。

    在距雷达阵地几公里时,带队长机上的科曼中尉发出了攻击暗语。

    这时,雷达站的一名伊军士兵似乎发现了直升机,转身跑向战壕。但为时已晚。

    顷刻间,激光制导导弹、火箭弹和炮弹阵雨般射向雷达站,这名哨兵和雷达站顿时被裹挟在浓烟烈焰之中。

    记忆好的人们会觉得,这一切似乎是十余年前“沙漠风暴”的翻版。攻击持续了四分钟。但与“沙漠风暴”不同的是,有三架美军直升机被防卫雷达站的伊军火器击落。

    其中,一架是被先进的SA-18便携式导弹击落的,另外两架则被中国生产的80式双37毫米高炮系统命中。这种高炮系统的一个作战单元共有六门,能在一秒钟内将70至90发炮弹倾泻到同一目标。

    战争恶魔再一次降临海湾。

    新式武器的暴风骤雨就在“长弓阿帕奇”向伊军阵地飞行的途中,1时30分,停泊在红海上的三艘DD21隐形驱逐舰上升起一团团火焰。这是巡航导弹从标准垂直发射筒中升空的壮观情形。

    发射引起了水兵们的一片欢呼。随军记者把这一幕摄入了电视镜头。

    一共发射了60枚“战斧”和“快速霍克”巡航导弹。后者速度达到4。2倍音速,因为装有冲压式喷气发动机,极大提高了速度,甚至不用炸药,巨大的动能就能直接把目标摧毁。

    几乎同时,从B-52轰炸机上也发射了由GPS导航的30余枚巡航导弹。

    在飞行近千公里后,这些巡航导弹进入了巴格达及其他目标区,逐一爆炸开来。

    一时间,巨大的轰鸣和弥漫的烟火,震醒了睡梦中的人们。

    与“沙漠风暴”不同,这次发射的巡航导弹中,有一部分并没有装高爆炸药,而是装的新研制的电磁脉冲弹头。虽然只发生了小规模的爆炸,却产生了强烈的电磁脉冲,进一步破坏着巴格达的主要计算机系统,使该城的防御陷于瘫痪。

    F-117隐形飞机也投掷了手提箱大小的电磁脉冲炸弹。

    使用的新型武器还有刚研制成功的音响弹,它能把人震昏,但却不致于死亡。使用非致命性武器的一个考虑,是因为伊拉克把许多西方人当做人质,关押在重点目标附近。

    进攻发起半小时后,经过长途奔袭的一个营25架RAH-66“科曼奇”直升机忽然出现在巴格达上空。

    “科曼奇”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具有隐身功能的直升机,能够不被伊军雷达发现。

    直升机群用内藏式导弹和火箭进行了攻击,并用机枪扫射了保卫目标的伊军。

    随后而来的,是大批UH-60“黑鹰”直升机很快降落在预先确定的目标上。

    机舱内跳出了突击队员,冲入目标营救被萨达姆当做“人rou屏障”的西方人质。他们几乎没有遇到有效的抵抗。完成任务后,直升机很快起飞,撒离了市区。

    随后,在战斗机的掩护下,从各个基地和航母上起飞的攻击机群也飞到了目标上空,开始了第二波突袭。

    各种新型武器刮起了一阵阵暴风骤雨。

    F-22携带八枚小型灵敏炸弹(SSB),凶狠地打击了那些覆盖着0。6至1。2米厚混凝土的目标,其中包括大多数的航空器掩体。

    F/A-18E/F“超级大黄蜂”投掷了“铺路”3型激光制导炸弹。随后,B-2把新型联合空对地防区外发射导弹(JASSM)也准确地投向了目标。

    美军使用的先进武器还有低价自主式进攻系统(LCAAS),它可以分辨出坦克的不同类型。

    配合进攻的英军,使用了“暴风雪阴影”防区外发射导弹。

    在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