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松中短篇科幻作品_杂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杂草 (第4/5页)

在参加一次普通的工作培训,她最终还是要回到我的身边。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切看来无可更改了。小红已在为出国而收拾行李了。

    这段时间里,她仿佛换了一个人,神情犹如宗教徒般地肃穆,满口也都是充满革命激情的豪言壮语。只能认为,培训班采取了一种特别的方法,把她洗脑了。

    她对我说:“我们去了美国,便要好好干,不能给中国工人丢脸,要与美国的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改造那个吃人的世界。”

    看样子,小红还不太清楚,是因为自己的基因不好,才被派到美国去的。我既为我与小红关系的暗淡前景而感到痛苦,也为小红的未来命运担心起来。想得最多的还是,还是她的终身大事。如果我们不能在一起,她将与谁结婚呢?一道去美国的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每当想到这些,我都几乎要疯掉了。

    不断地,我心目更多地浮动着我对美国的想像。有关美国的一切,我大都是从电影上了解到的。有抗美援朝的电影,那里面的美国大兵都很凶残和怯弱;还有解放战争的电影,那里面的美军顾问都很狡滑和笨拙;还有越战的纪录片,头戴钢盔的美国侵略者坐在B-52飞机上扔炸弹,村子燃起大火。

    后来,我便买了一张世界地图,贴在家里的墙壁上,没事时便呆呆地看。地图上的美国,跟中国一样大。隔了一个太平洋,真的是遥远的世界。小红要去的地方,原来就在那里啊。

    看着看着,我便会忽然意识到,这个世界竟然是连成一体的,中国人可以跨过大洋,到那边去,而美国人也可以过来。这种想法让我很是震惊。

    这,或许便是世界最真实的一面吧,而我以前并不太去想这个问题。

    偶尔地,我又觉得小红很光荣,就像是当年的志愿军,但又说不出在哪里很可怜。

    她就要走了,她在中国,还有什么心愿没有满足么?我想了许久,才想起应该带她去吃一次冰淇淋。

    那时,中国还没有麦当劳和肯德基。冰淇淋,便是带点洋味的好东西了。全北京就王府井那里有一家。小红很早就嚷着要我带她去吃了,她从小就口馋着想吃这个。

    但是,当我真的告诉她要带她去吃冰淇淋时,她只是商店布娃娃似地略微点了点头。经过长时间的封闭式学习,她脸上的血色不太好。少女的神情中,露出了些许中年妇女才有的沉静和漠然。

    我们来到了王府井,在店里坐下来,我给我们俩一人要了一个雪球。小红愣愣地看了一阵,才拿起匙子,非常缓慢地铲下一小片,搁在舌尖上,闭上眼让它呆着,却像是没有任何滋味。

    我担心地问:“好吃么?”

    她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目光浑茫地在我的额头上抹了一下。我有些心酸,膝盖打起了抖。

    我忽然觉得女人实在是一种神秘的生物。我们不再说话,默默地吃着。吃了一半,她忽然停下来,说“美国也有这个卖么?”

    我没有想到她问这个,一下子很惶惑。我的确不知道美国有没有这个。我实话告诉她:“我不知道。”

    “那么,十年后有么?”

    “我、我不知道。”

    “二十年后呢?”

    “…”她怔怔地看着我,忽然把剩下的半个雪球全部塞进口里,亮晶晶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落不下来。我慌张地起身要去擦,她却把我的手狠狠地推开了。

    之后,我们再没有说什么。

    离开的时候,我把匙子带走了。那是粉红色的塑料制品,做得很精致。现在我还保存着。

    我与小红分手的时候,她的眼睛斜斜地看着人行道上的一张冰棍纸,嘴角薄薄地向下面撇出一丝清淡的笑。

    那天我回到家里,觉得一片天昏地暗。

    我无神地看着墙上的领袖照片。心想,他们的孩子也去美国吗?

    不,不会去的。他们的孩子,一定都有着优秀的“基因”

    老蓝说到这里,叹了一口气,又停了下来。

    “事实上,领导人的孩子现在都到美国去了。这跟基因倒没有多大关系。”我像是宽慰似地告诉老蓝。

    “这事还很难说哩。”老蓝显得固执。“我后来便很相信基因了,找了很多这方面的书来看。关于领导人孩子的基因,人们研究得太少。”

    我知道在这件事上难以和他理论。我便问:“你和小红最后就这样分开了么?”

    “那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此后,她便忽然消失了。据说,是去了南方一座城市,在那里,他们要做最后的集中。她没有来跟我告别。”

    老蓝沉默下来,大口地喝酒。

    我静静地看着老蓝那花白的头发,心下明白,一切都是因为基因。基因决定某人在某个年龄会罹患癌症而造就一个丧偶之妇;基因决定某人疯狂嗜酒并可能酒后开车造成他人死于非命;基因决定某人具有非理性的反社会心理和暴力倾向并可能由此走向犯罪道路;基因决定某人纵欲无度而可能造成欺骗配偶引发无尽家庭纠纷并最终暴死花前;基因决定某人性能力萎弱没有生育能力而婚后无子女或可能引起配偶红杏出墙…总之,人类爱情婚姻家庭中发生着的一切不幸乃至悲剧,都与基因有关。过去人们将许多意外事件说成“命中注定”其实应该说是“基因注定”老蓝与小红的分手,也便成为了必然。

    而这一切,中国科学家早在七十年代便搞清楚了。他们不过是在暗中加速着必然性的提早到来。老蓝如果当初真的与小红结婚了,也未必便好。我想像着他们养着六七个孩子、夫妇都下岗、家里一贫如洗的境况。甚至,小红在一次吵架后,一时冲动用刀砍向了老蓝…

    我不敢往下面想了。我感慨:“如果你说的这事是真的,那它的确是一个宏大的计划。比三峡工程、载人航天还要宏大。美国人当时一定被蒙在鼓里了。”

    血统论加上遗传学,才找到了它真正的用武之地,一致对外,不再是内讧,使民族以最大的努力去避免危机。种群(集体)的利益难道真要大于个体(基因)的利益吗?

    当一个国家连“自私的基因”都不允许存在时,这个国家大概注定要走向强大吧?我看着老蓝过早地呈现出桑沧的面孔,忽然觉得,这个国家其实也挺不容易的。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也应该有小红的名字。

    我说:“这件事,是你们那个特殊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