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纠紫拐乌弓不休 (第2/4页)
于是,三条人影将整片空场全部占满,杖风呼啸,掌影如山,但是吴湘周旋于两大高才之间,毫无半点吃力之态。 七十招过去,月光之下,只见蒙蒙的一圈影子,影圈中有几条急动的线,每一根线头上带着一个黑点,急骤而无次序的交梭穿织,穿织成一个影圈,而布满了空地。 九十招之后,杖风掌风声音更巨。立在场边观战的漆玉燕,几乎已无法立足。 堪堪到一百招上,于老头儿大喝一声,全身疾如风车般噗噜一旋,横着转出五步,在此一旋之间,已由三种角度猛力拍出三掌,吴湘突觉有三股劲力,如同三个敌人,由三处不同方位向身急袭而来。 吴湘猛退三步,同时双掌亦交互拍出,此时吴润所处位置,正在干老头儿与白发婆婆之间,白发婆婆一眼看出便宜,乃嘿然一声道: “大小子,再接老奶奶两杖。” 接着嗡然一声“横扫千军,”拦腰击来,吴湘单足一点“空中卧云”来杖扫空,白发婆婆健腕一抖,拐杖在空中划一大弧,毫末停滞,由“横扫千军”一变而为“泰山压顶”直向吴湘砸下。 吴湘人影一幌,噗呼一声,拐杖陷地二尺。老太婆健腕再抖,拐杖揭地而起。 白发婆婆尚未及变式,吴湘已力贯右臂;疾伸右掌,猛向杖头抓去。“嗦”“嘭”两声大响,老太婆杖头被吴湘抓断七寸,干老头儿被吴湘两掌震的疾退三步,顿觉内脏翻腾,血气上涌。吴湖这时仍然卓立当地,瞅着对方,含笑不语。 老太婆目射箭光,沉声道: “好小子,有你的,老奶奶“黑心孤独”薛阎婆和“三尺太岁”伯有,今夜算是阴沟里翻了解,这笔烂帐咱们搁着以后再算。” 续又向漆玉燕低喝道: “丫头,你回去传漆东皋,十天之内,亲到微湖负荆请罪,半月之后,如不见人,老奶奶即踏平你们红花埠。” 说罢,亦未待回答,又报头瞪了三尺太岁严伯有一眼道: “矮鬼,咱们走啦,你还呆待什么?” 随着,身形一幌,纵上林梢。 吴湘急呼道: “老前辈,你还有一截拐杖没带走哩。” 说着右手一扬,一片粉屑,散飘夜空。 薛阎婆微微一停,见状怒声道: “小子太也张狂,老奶奶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再次晤面,如不将你师父的那对紫拐拿来奉陪,看老奶奶能饶过你这小杂种不?” 言毕,一幌而逝。 三尺太岁严伯有,亦向吴湘怒视一眼,随后纵去。 待薛,阎二人去后,漆王燕一纵而前,双手紧握着吴湘的手臂,激动的道: “吴少侠,你真了不起。” 吴湘一只手臂,突被一个初识不久的一双柔美,紧紧握住,同时之间。并感觉到一股幽香直冲鼻端,顿时满面澈红,窘态毕露,急得半个字都说不出。 漆玉燕亦于同时之间,发觉了以自己一个黄花少女,竟去抓住一个初次相识的少年男子的失态行动。于是,遂然放手,并羞了个不能抬头。 半晌,还是吴湘先行开口说道: “姑娘,时间已经不早,可以回去休息了。” 漆王燕微抬螓首,答非所问的道: “刚才与吴少侠交手之二人,不知少侠以前曾听说过没有?”吴湘茫然的摇一摇头。 漆王燕接着说道: “听父亲说,薛阎婆久居四川,很少离窝外出,严伯有为甘凉道上有名大盗,一个是凶残寡情,一个是狠毒暴戾,二人惟一相同之点,即是心胸狭窄,微恨必报,今夜双双败辱,必难善了,务请少侠多加留神才是。” 吴湘感激的道: “多谢姑娘关怀之意,在下自会随时留意照拂自己。”又微微一笑道: “姑娘武林见闻多胜吴某,日后有暇愿多多请教。” 漆玉燕脸色一红道: “父亲所述颇多,惟对此二人我记忆较深。父亲说薛阎婆为江湖最为黑心孤僻之人,她终生只有一个女弟子,有一次偶然触怒了她,被她当场撕成两片,因之,直至如今她无一传人。 严伯有曾在甘凉一带劫杀一家富户,于一夜之间屠杀八十一条人命,凶残无比,此事当时震惊遐迩,武林侠士亦曾相约搜捕,由于他能事先见机,逃避无踪,听说已有十年未在江湖露面了。 吴湘心中忖道: “再遇此人,必不轻易放过。” 漆王燕俯首凝思顷刻,接着又道: “由此薛阎婆自行报名之时,我才猛然想起,当时我真为你担心哩。” 又略略一停,道: “不过此两人一向不在一起,今夜同时在此地露面,听其口气,与先前那姓焦的麻子全是由微湖而来,此中因果我即无法猜到了。” 吴湘慎重的说道: “适才薛严二人临行之时,曾声言于半月之后,将往红花埠尊府搅扰,姑娘还是早些报知令尊,略作准备才好。” 漆工燕咯咯一笑,微微福了一福,道: “那么我先走啦,记着到我家去玩哪。” 随着,便沿小径疾纵而去。 吴湘伸了伸身腰,看了看四周,又仰望一下月色,便顺着来路大步行去。 这时,他心里觉着虚飘飘空荡荡地一无所有 红花埠。 在距东海约三日行程之处,有一红花镇,由镇旁北行七里之遥有一谷口,即可见到处处红叶,在这秋深冬初之际,更是分外艳丽醒目。 谷内有一座高大庄院,占地极广,庄院背后辟一花圃,养菊万株,正值盛开,更为这庄院和四周环境,增加了无限颜色。 当地之人称红花镇为外埠,称谷内这座庄院花园为内埠,两处总称为“红花埠” 比较起来,只有这内埠之地处处红花,才堪称真正的红花埠呢。 庄院主人是一个面貌清瘦四旬以上之人,在红花埠建立这庄院已有二十余年,一向仗义助人,乐善好施,在此周围百里之内,颇有侠名。 庄院在此半个月之内,好似分外忙碌,不时有人派出谷口,亦有几起远客前来拜访。此种情形却是为己往数十年中,颇不常见之事。 在半个月之后,第三天的晚上,正是一个清冷之夜,庄院主人正陪着三位客人,在敞厅中秉烛闲聊,其中,一位是一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