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洋水手_第九章牢远洋水手满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牢远洋水手满腹 (第2/3页)

,反过来给公司领导发红包。说白了,就是扣钱。想想看,本来应该给船员涨工资的钱,他们却要克扣下来,而你必须付出比平时多出百倍的努力,到最后能不能拿得到这笔钱还是个未知数。这就是领导阶层所鼓吹的‘激励机制’。这就好比大人手里拿着一块糖,对3岁小孩说,听我的话,就给你糖吃。于是,大家都傻得跟3岁小孩一样,为了那块不值钱的糖拼死拼活地透支体力,有时候就连国家法定的每周两天休息时间也被取消了。流血流汗的是一线船员,而最终领功受赏的却是这群整天酒rou穿肠过的公司领导。每年年底,那些喜欢制造新闻的新闻单位就会自发地组织起来,举办一系列评选活动,公司领导就曾多次获得多项提名。在他们眼里,这份荣誉的份量决不亚于奥斯卡金像奖提名。谁又曾明白,这份荣誉其实应该属于奋战在生产第一线的广大船员兄弟!”说到最后一句时,孔夫子激动地站了起来,搏得在场船员的阵阵喝采。

    就在孔夫子演讲完毕的第二天,公司领导率领访问团飞抵阿根廷。名义上是为公事而来,暗底下免不了假公济私,借公款吃喝玩乐一番。尽兴了,才想起办正事。直到第六天,公司领导打着“慰问”的旗号登上“海上幽灵号”当然,这只是精神上的慰问,没有物质上的表示。第一个走上甲板的不是领导,而是为领导鸣锣开道的马屁精。尾随在后的是几个当地的新闻记者。马屁精逢人便说:“这是我们公司的老板!”船员们一看,果然发现这人老板着脸。老板一看见船员,就硬拉着对方和自己合影留念,也不管对方愿意不愿意。拍了几张,似乎感觉不甚满意,后来将目光瞄准了正在梯口值班的付涛。当时在场的所有船员当中,数付涛穿得最脏最破。公司老板和一个脏兮兮的小水手合影,能说明什么问题?说明的内容自然很多很多,记者可以尽情发挥,大做文章。铁一样的事实,足以向人们诉说铁一样的道理。后来,这张照片被刊登在报纸上。记者在文章中大肆宣扬公司老板的平易近人。表面上看来,的确如此。不过,很多老船员都异口同声地说,公司老板是一条变色龙,在不同的场合显现不同的颜色。

    果然不出船员们所料,那位“老板着脸”的老板在和付涛合影结束后,赶紧躲到一旁猛拍沾在身上的灰尘。这一幕,刚好被路过的三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之后,这事一传十,十传百,老板的形象也因此大打折扣。

    和往常一样,老板上船后免不了要开会作报告,全体船员都得参加,一个都不能少。老板最擅长作报告,而且都是长篇累牍,直听到你两朵起茧,双眼发黑,头脑昏胀,如同面对世界末日。老板说:“过去我跑船的时候,船又老又破,设备也很落后,航海条件多艰苦啊!可是,我们照样不辱使命,多装快跑,为公司多赚外汇…”听上去,老板颇有些自鸣得意。这到底算是忆苦思甜,还是炫耀卖弄?不得而知。

    快到正午12点钟时,老板身边的马屁精打断了老板的话匣子:“该走了,要不然赶不上…饭局了!”老板遂起身告辞,匆匆离去。忆苦会终于开完了,肌肠辘辘的船员们不欢而散。望着老板远去的背影,船员们怨声载道。

    公司老板应付完某某饭局后,又召来狗仔队,对着话筒和镜头大吹特吹,说我们公司今年盈利…亿美元,但是对于“是否提升船员待遇问题”只字不提。从电视上看到这样的场面时,船员们悲愤填膺,当场毫不犹豫地从嘴里甩出一大串生殖器官,朝那个吹牛皮的老板身上狠狠地砸过去。付涛更是气急败坏,将手中的口杯连同嘴里的生殖器官一道扔了出去。这时,正好镜头从老板身上移开,对准了正在采访的狗仔队,于是所有的摄影机伴随着荧光屏的一声碎响碎落一地。

    电视机被砸烂了,别人纷纷将矛头直指付涛,谩骂跟着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有人指着付涛的鼻梁骂:“你他妈的要是有种就把公司老板做了,干嘛要和电视机过不去?”

    要知道,电视机是船员们在船上惟一用来消磨时间的工具。付涛自知理亏,像犯错的小孩一样耷拉着脑袋,任凭父母肆口大骂。

    尽管船上牺牲了一台大彩电,但还是不能平息付涛心中的怒火。付涛又找来刊有老板照片的报纸,拿起剪刀咔嚓一按,老板的头颅便应声落地。付涛心头一热,快感像电流一样涌遍全身。付涛把从书中学到的“满清十大酷刑”统统派上用场,但充其量也不过是在寻求无聊的精神慰藉而已。最终,人家做老板的依然还在做老板,而做水手的付涛依旧只能做水手。原来,一切努力全都白费。

    就在付涛愤愤不平之际,孔夫子一语惊醒梦中人。孔夫子说:“在这个世界上,人分为四等,即有关系有本事、有关系无本事、无关系有本事、无关系无本事。前两种人始终会做‘人上人’,后两种人注定只能做‘人下人’。由此可见,一个人有没有本事并不重要,而最重要的是有关系。就拿公司里的这些人来说吧,哪个没有**的后台。公司总裁的丈人是中国A部的部长。公司副总裁的叔叔是B省省长。就连跟在领导后面的马屁精也都是大有来头的,据说马屁精的远房亲戚是C市市长。再看看下面的那些部门经理,要么就是公司老总的直系亲戚,要么就是公司副老总的同乡。唉!我们公司正不知不觉地向‘家族企业’过渡,前景一片黑暗,真是令人担忧啊!不过,话说回来,这年头就这样,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孔夫子真不愧是时事评论家,剖析问题时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孔夫子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