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七章最重要的东西 (第2/2页)
拉我的衣角,好奇地问我。 我咳了咳:“我在研究古代占星术和预言其存在的真实性和可能性,同时基于佛家思想、儒家思想和马克思唯物主义辨证关系论给予一个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耶…?”罗绣崇拜地看着我,我自觉大有脸面。 身后两个班的女生同时转过脸,小声说了一句:“切~~~” 来到精武馆,门口的俩迎宾是熟人,看我带学生来“观摩”二话不说放行。 静武会馆内今天几乎是人满为患,3000多张座位座无虚席,此外,走道上也加了不少凳子。一群中外武术爱好者在这里津津乐道地谈论者台上选手的武术。 今天是最后一天,128个选手中最后的4人要在此时一较高下。最后4人中,精武馆的种子选手筱月静赫然在其中。另外三人,两人的相貌我有些眼熟,一个是满脸胡渣的大块头,浑身肌rou仿佛钢铁铸造的一样,举手投足间隐隐看见气流涌动,正是外家功夫由外入内后出现的征兆。掌心宽厚,厚厚的掌上略显出一种金属才有的光泽,显然练的是铁砂掌一类的掌上功夫。我不禁赞叹一声,如此功力,没有个30年以上的浸yin显然是不行的。 不禁为筱月静有些担心,这个汉子,让表姐来对付,恐怕也得出绝招不可了。普通攻击打在他身上,简直和搔痒没什么区别。 一边一个是H国人,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在那个H国人身上感觉不到任何强者才有的气息,要是有什么地方奇怪的话,那就是他给我的感觉太安静了。 文竹,就好像文竹一样! 这个H国男人虽然有40岁上下的样子,然而面貌俊美,手指修长,怎么看也不像一个武术家的样子,要说他是什么作家、艺术家、音乐家什么的,估计相信的人还比较多。 穿的是一件很普通的跆拳道的服装,腰间扎的居然是红带。我叹了口气,如果跆拳道区区红带就能打进4强赛的话,估计这邀请赛水平也太次了。 最后一个,是身穿一身粉红色和服的RB女子,居然又是个娃娃脸。我仔细看了看,叹了口气。樱流! 在RB现存的八十八道场中,三个仅收女子的道场之一,然而,在八十八道场中,却没有人敢小看这个道场的威力。 对其最佳的评论来自3年前的世界武术表演赛中,Z国古武研究会会长,少林俗家首席弟子林山桐的评论:“此剑如梦似幻,非人间之物。” 据说樱流每3年出一个弟子,而弟子出师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挑战RB当时的五个剑术大师,进行“切磋学习”这项传统,持续了20多年了。时至今日,RB剑术界都将能与樱流门徒较量作为一种荣耀,一种成为为樱流所认可的顶尖剑手的荣耀。 而认出她的身份其实很简单,樱流的女孩子,额头上会有个粉红色的樱花印。 我身后的女孩子们明显看到了她们的老师,顿时加油叫喊声不绝,筱月静看见了她的学生们,也很是开心,朝她们挥了挥手,顿时引起女孩子们的尖叫。 我拉过在范花痴中的李娜,问道:“你们怎么这么喜欢筱月静?我上学那时候明显记得学生和教师永远是互相对立又统一的存在…” “老师,你那辨证思想过时了啦!” “就是就是!”“静老师好美哦~”“又勇敢…”“还温柔…”“关键是体贴嘛…”“还有她平时犯迷糊的样子好~可爱哦~~~” … 我顿时无语。 “静老师,有时候象我们的jiejie一样,照顾我们,爱护我们,关心我们。有时又象meimei一样,有点迷糊,有点笨笨的。”司空玄月突然开口说道“也许就是这种很熟悉的温馨的感觉,让我们无法把她当作普通的老师吧。” 我笑了笑,朝台前的筱月静看去。 “还有,老师你也…”司空玄月小声说了一句。 “嗯?”我没有听清楚,就凑过耳朵去“你说什么?大声点,丫头们太吵了。” “没有…”司空玄月的脸稍微红了一下,我尚怀疑是我的错觉时,她已经恢复了平常冷冰冰的模样。 场上,第一场对决终于展开了,Z国武术家方顶天对战H国武术家李俊基。 顿时,原本吵吵嚷嚷的武馆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向台上的两名选手。 一个抱拳,一个鞠躬,按照本国的礼仪各自打了招呼后,随着一声锣响,台上的两名武术家开始了对战。 因为同是Z国人,于是我开始重点讲解方顶天的战书和武术套路,在“武神”中也见过不少掌法的大师级人物,解说方顶天的掌法,显然不是什么难题。 但是同学们的反应却出乎我意料,大多数的女孩子对那个五大三粗的土老冒都没什么兴趣,强烈要求我讲解那个美貌的中年大叔,我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我不说了还不行么? 学生们大概也发现了我在生气,气氛沉闷了下来。 我叹了一口气,这些只是孩子啊,跟她们呕什么气,算了。 我招了招手,让女孩子们过来。几个刚才说得比较大声的女孩子低着头,不敢看我。我摸了摸她们的脑袋,叹了口气说道:“是老师太小心眼了。老师只是想,若是让那个方先生知道我们自己国人,在他为国努力奋战的时候,想的却是别的国家的人,心里一定很难过吧。” 一句话,让一些女孩子都哭了出来:“老师,是我们不好~~呜呜…” 我摸了摸她们的脑袋。 “爱美是人之天性,也是你们的自由。老师没资格约束你们,但是,仅仅在某些时候,请记住,有些东西,比天性和自由更为重要,更值得我们去尊重和守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