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四章联名 (第3/3页)
“行!”二人便进了东方红饭馆,刚坐下,门帘掀动,又进来俩人。王大力一看,是刘炳坤和杨树林,王大力便和她们打了下招呼。“喝呢?”刘炳坤问。 “刚来。”鲜可欣说。 “坐下一块喝!”刘炳坤边说边和杨树林坐到同一个桌子边。 “这椅子不太干净,树林,到柜台要张报纸擦擦,顺便买几个白水羊头,一斤酒,四碗大rou面。”刘炳坤边说,边递过十元钱。 “我掏!”王大力也掏出十元钱,杨树林接过二十块钱到柜台去了。一会儿买了票,杨树林便拿着一张报纸回来,刘炳坤把报纸一扯为二,用一半擦擦凳子,一半放桌。 鲜可欣拿过那未用的报纸,正要擦凳,猛然看到面一篇社论:彻底否定文化革命! 大大的黑体字赫然在目,他不由自主地看了起来,边看边说:“嘿,真棒啊,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中央都发社论了,文化大革命打倒的干部解放,重新工作,学校停课工厂停产闹革命,都要恢复课和恢复生产,文化革命抄的家,都要还给人家,凡是文化革命重大的事,都要翻过来。” “真的?”王大力问。 “这是中央的社论,还有假?”鲜可欣指指报纸说。 “咱队算不算文化革命中间发生的大事,是不是也得翻过来,让咱们返回啊?”杨树林说道。 “对啊,文化大革命遣返回老家的地富反坏右,都回了,右派也平反,也回了。连国民党关在共里的师团长都大赦回了,咱们为什么不能回?”鲜可欣拿着报纸说。 “咱们队时,我还不够十八岁呢,还不算,我们学校队一锅端,第一批就给咱们弄山西来了,你说那不算强迫算什么?”王大力说。 “可是人家邢燕子,董家耕也了几十年队?”鲜可欣若有所思地说。 “邢燕子,董家耕人家那是自愿的,写了几次申请,表了多少决心去的,人家队,又当先进,又入党,又当干部,又当县革委副主任,又被周总理接见,我要有那么多好处,我也不回。”几人议论纷纷。 “要不,咱们给市委写封信,把咱们这社论的理解和咱们现在的困难,和要求回的心写封信,给市领导寄去,怎么样?”刘炳坤说。 “行啊!”几个人同意… 集中电大课时的课余时间,王大力把那份登有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报纸拿出来,让电大班的其他知青看,电大班知青立刻围了过来。 王大力还没说出自己几人在饭馆中说的话,电大班一个叫曹布衣的男知青便说:“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也应该彻底否定队,队就是文化大革命的重要产物,咱们应该给中央写信反映咱们的情况,要求回!” “对呀!”另一个叫南施显的知青附和。 “可不是嘛!”个子不高的知青霍七中嚷道:“队,咱们意见,可是你一碗水要端平啊,或是一辈子队,或是三五年轮一回,总得有一个制度。队,咱全国高三初三,一个不剩,咱队了,他们留工厂了。 或者是只要队了,一个都不许回,别今天这个参军,那个大学,那个老子退休可以顶替,那个他妈疼无人照顾,把他调回去照顾。什么理由,都是找路子回,没路子的,只能眼巴巴留在这里,这叫公平吗?这叫一碗水端平了吗?” “可不是么。”曹布衣接说:“云南知青调回了,东北知青调回了,大学的回去了,家里无人照顾的回去了,老干部平反也把他们子女弄回去了,一个蛋糕切成八块,七块都想法设法回了,单把咱们留山西了,真是哭的孩子有奶吃。 不行,咱们不能在这儿干等着,如果干等着,到了四十岁以后家里父母没了,咱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更何况,咱们的子女也会因为咱们今天的懦弱而呆在山西,不拿咱们当人,山西不拿咱们当山西人。”大家议论纷纷,连男带女,电大班所有知青都围了过来… 过了两天,王大力正在班,曹布衣和南施显到热风炉值班室找到他说:“你出来,我找你有点事?” “什么事?”王大力随他们走出值班室。 他们来到一个无人的地方,曹布衣掏出张纸说:“这是我和南施显,霍七中几个人起草的信。” “什么信?”王大力问。 “就是以这篇否定文化大革命的社论为理论根据,以咱们实际的生活困难为理由,摆事实,讲道理,对比外地知青调回的情况,写调回的请求,给市委写一封,给中央写一封,最好多找几个知青签名。” 大力觉得人前咱也不能露怯啊,看了看信,内容基本和那天在饭馆和鲜可欣,刘炳坤,杨树林几人吃饭时议论的内容差不多,觉得没有一句,的言语,便签自己的名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