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数字上的风景 (第3/3页)
人会面了。 然而,三原的思想仍然离不开一点,安田为什么要利用东京车站的四分钟巧妙时机,来安排目击佐山和阿时出发的第三目击者呢?这一目的,目前还不能猜透。虽然不能猜透,目己却认为在二十日(那大晚上:佐山和阿时情死)到二十一日(那大早晨,尸体被发现)这两天,安田的行动一定和九州方面有所联系,这是自己所坚持的看法。谁知,现实却是安田的行动恰好和九州的方向相反。他并没有向西,却是向北去了。 ——等一等。方向虽是相反,却还是有蹊跷。 三原点燃第二支番烟。安田故意拣了相反的方向,离开东京,是不是故意避人视线呢?这和故意利用四分钟的时机不正是同样的手法吗? 三原想到这里,从口袋里取出一份关于佐山的调查报告书。这是福冈警署侦探鸟饲特意给他准备的。许久不见的鸟饲重太郎的削瘦面庞和眼角的皱纹,不觉又在他的眼前出现。 佐山和阿时的情死——佐山和阿时吞服氰酸钾——是在一月二十日夜晚十点钟和十一点钟之间的亭。这是尸体检查报告的推断。 三原在早已准备好的火车时间表上反复寻找,在上述时刻“十和田号”快车正在常磐线上疾驶,刚刚驶过着名古迹勿来,在久滨、广野一带飞奔。 再试一次。尸体被发现的时间是二十二日晨早六时半左右,这时,火车正驶离岩手县的一户车站。安田如果搭乘这列火车,同九州香椎海岸所发生的事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完全隔绝的了。 三原思索到这里,发现自己研究火车时间表的方法和安日的妻子在杂志上所写的方法颇为相似,不觉苦笑起来。 安田的妻子写道,安田对于火车时间表很为熟悉。所谓熟悉,不是可以发展为精通吗? ——会不会是这样。他是在利用火车时间来证明本人不在现场? 证明本人不在现场,这就有点趣味了。安田已经确认自己不在东京。这一次证明,显然是要证明“自己并未前往九州”吧。 三原重新拿起电报,又把电文读过几遍,然后把电报夹在指缝里玩弄起来。对于电文,没有不信任的道理。实际情况恐怕也同电文所报告的并无出入。不过,这可能只是从大街眺望一座建筑物的外观,还应当再从建筑物的内部去详细研究才好。 ——去北海道看看! 如果想发现建筑物有什么缺点,还是必须身临其境,一点一滴地仔细敲打盘查。三原从各种情况出发,一一打定了腹稿。 第二天早晨,三原等笠井科长到达办公室,便站到他的桌前。 “札幌的回电来了。”他把电报交给科长。 科长看了电报,抬头望着三原说“和安田的话一样。” “对的。” “那么,你先坐下。”科长预料三原要发表长篇意见,便这样说道。 “我昨天到镰仓去了,正是科长不在的时候。” “是啊,我看到你留下的条子。” “我是去看安田的太太,看看安田的话对不对头。他的太太果然有肺病,卧床静养。” “照这样说,安田的话都是句句兑现的。” “可不是,大体不差。不过,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 三原说到此处,提起医生交给他看的安田妻子所写的文章,里面提到安田精通火车时间表一事。 “原来如此,果然值得注意。”科长把交叉的双手放在桌上。“这就说明了东京车站的四分钟时间是故意安排出来的。” “我也是这样想。”三原看到科长的想法相同,兴致勃勃说道。“安田既然故意安排出四分钟的目击者,就给人以强烈的印象,他是在佐山情死事件上扮演了什么角色。 这是症结所在。现在虽然还不知道他是什么角色,但敢确定他一定是个角色。”这句话意味着他直觉安田在情死事件上必然犯了罪。 “讲得对。”科长立即表示支持。 “所以,我打算到北海道去一次。安田在情死事件的当天虽说是正去北海道,可是我总是认为可疑。札幌警署的报告固然可信,可是我也觉得此中必然另有诡计。如果能够发现这一诡计,那时,安田为什么要在东京车站安排佐山出发时的第三目击者的谜,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科长听了,一时没有答话,眯着双眼考虑了一阵才说“好吧。事已如此,就要追查到底。主任那方面,由我来劝说吧。” 这几句话说得吞吞吐吐,同他以往的作风大不相同,三原大出意外,凝视着科长的表情。 “主任反对搜查了么?” “还说不上反对,”科长含糊说道。“他认为既然已断定为情死了,再追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这几句话说得并不积极,你不必担心,我去劝说劝说。” 笠井科长微笑着安慰三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