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六章奈何 (第2/3页)
劳烦各位掌柜的来,是有一件关乎我回春堂兴盛的大事相商。” 善老说到这里语气顿了顿,低下李子玉微笑着扫了众人一眼,神色更是得意。只听善药师继续说道:“想必大家都应该知道咱们南方药草商人和药铺百年来始终是无法踏足市面更加广阔的北方六省,北京城更是天下豪富汇集之处,达官贵人用药之丰厚几达我江南一年药草生意的一半还多。可惜自百年前杭州老字号‘长寿斋’在山西太原城扩展生意失败后,还没有哪家铺子再敢进入对南方商人敌意深厚的北方市面。” 善老的话引得堂下一片唏嘘,干枯的王老激动地睁开浑浊的眼睛泣声道:“小老儿正是长寿王家当代传人,想我王家‘长寿斋’诺大基业竟然在太原城一败涂地,如果不能有生之年再进入北方市面,我王显灵将会和祖上三代先辈一样死不瞑目啊…”善药师温声安慰了激动的老头几句,然后接着道:“自药师接掌回春堂后,限于自身聪明才智有限,始终无法把祖宗家业再上一层楼,药师常常闭门思过,实在是愧对先人托付重担时的厚望。所以我苦思竭虑后决定采用一步险棋以突破现在回春堂陷入扩展僵局的景况。” 分号掌柜周寻脸色凝重地道:“善老莫非是要走长寿斋的路子,把铺子开向北方城市?这可是动念间生死存亡的大险招啊,还望老东家慎重。” 善药师摆摆手语气凛然道:“不仅仅要向北方城市拓展铺子,我的意思是就在北京城开分铺直接和北方药商竞争。” “在北京开铺子?…”众人对东家的雄心都吃了一惊,天子脚下何等地方,那必定是会聚了北方最重量级的各大药商,回春堂虽然在江南颇有实力,但真能在那藏龙卧虎之处占据一席之地吗? 萧仔细听着,心里飞快转着念头,他现在对很多这时代的情况不太了解,所以在没弄清楚所有的问题前,他不准备主动发言表明立场。 众人低声议论着,三个分号的掌柜都不是太赞成直接向北京开分铺,虽然他们也都被南方药商进军北方市面这样激动人心的豪迈气魄所刺激的热血澎湃,但残存的理智还是让他们觉得应该缓步发展,太过急噪太过功利的心理对做生意是致命的缺点。 王老干瘦苍白的脸上激动的发红,嘴里不知道呜呜了几句什么,手臂有力地挥动着,不过他也知道在北京扎根的危险性,所以话语还是慎重的:“做生意哪儿有不行险的,进入北方市面是我们南方商人多少年的梦想,不能有点困难就放弃,当然,分铺在北京是要面对很大的危险,不过可以从长考虑…” 胖子善长隆还是呵呵笑着,听着众人的发言,不管意见相同还是相反一个劲点着头连连说道:有道理有道理。 李子玉看到有人反对,脸上显出急色,对胖子使着眼色,看他不为所动,只好自己开口:“当然选择北京是有很大的风险,但北方药商何其之多,如果我们像长寿斋一样先在地方扎根,一处一处打基础,先不说能不能应付那么多的竞争对手,就是等到稳定扎根也不知道何年何月了。难道各位都不想在有生之年看到我南方药铺堂堂屹立在北方六省吗?” 李子玉能说出这样的话明显是之前已经和善老或者还有大掌柜商议过了,不然凭他那样的草包大概还讲不出这样条理分明有一定说服力的话语。 萧暗暗观察善老和胖子,果然发现他们彼此对视一眼,都赞同地点点头。在座的几位掌柜的议论声静了下来,仔细思索着这里面的厉害,没有人再冒然开口阐述自己的观点,毕竟这是关乎回春堂百年基业存亡的大事。 善药师捻捻胡须微笑道:“大家也别这么沉重,还没决定到底是否要在北方开店呢,你们就这样愁眉苦脸着想着要面对的困难,哈哈,说老夫心急,各位更心急啊…”他的笑声让气氛活跃了点,胖子善长隆咳嗽两声开了口:“我就带个头吧,我是赞同进入北方市面和那些北佬一决高下的,我们江南商人也该好好争口气了,如果回春堂作为这个领头羊,好处是很多的,这是我们铺子的一次大好机会。” 大掌柜首先表态,其余掌柜也都说了自己的意思,最后除了萧以外,全部都赞成轰轰烈烈在北方大干一场。 善老原先还担心众人反对,没想这么容易就通过,心里异常高兴,看萧不言不语,以为他刚进铺子对这些事不太明白,便笑道:“动天,说说你的意思,有些地方不懂没关系,你把自己的想法谈谈。”{前面已经改好,善药师觉得萧没有表字有很多不便,所以帮他起了个动天} 萧迟疑着开了口:“善老,您决定要在何处开分号呢?我的意思是…我觉得如要进军北方,还是首先要决定进扎的城市为好,因为对不同的城市就该采取不同的策略,而不同的策略就要对银钱货物的安排有不同的方法,只有先选定这个方法,大家才能认真考虑这方法是否可行,既而断定这个策略以至在这个城市开店铺是否合理。” 众人听了这很有道理的话不禁点头,善老也暗笑自己心果然是太急,想了想道:“我和大掌柜还有子玉三人的意见是在京城开铺,这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子玉刚才所说,与其不断面对一批一批的药商挑战,不如汇集京城一战拿下,只要我们能在北京城打出回春堂的名号,我想应该就算在北方扎住根了。再者还有一个原因是官场上的问题:子玉一名同窗好友前年高中殿试状元一甲,今授礼部郎中高职。虽然商场不是官场,但自古商人少不了需要官面上的照应。现在有这样好的机会,放弃了实在可惜,毕竟在北方其他城市我们并没有根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