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 (第5/6页)
,那就请大师、公孙先生、贺老几位,多费神了。” 瘦金刚合十道:“小施主只管放心,老衲本来要亲自把孽徒了一押回少林寺去的,如今已命人赶赴少林,要寺里来人把了一押解回去,老衲暂时仍然留在这里,小施主自可放心了。” 丁建中道:“多谢老师傅。” 接着又叮嘱了常慧几句,才别过众人,连夜上路。 终南,即中南,言居地洛阳之中,在雍都之南也。终南山西起凤陇,东抵商洛,长八百余里,为天下之大阻,终南派的通天宫,并不在终南山,而在终南偏西的紫柏山,乃是汉张良栖隐之地。 丁建中心急姜大叔安危,昼夜兼程,赶到长安,已经进入终南山区。 他在临行之前,请教过神弹子贺德生,知道紫柏山还在留坝西北,因此到了长安之后,就舍了大道,改走小径,依然一路西行。 这天傍晚时分,途经太白山下,四山阴云密布,山风渐劲,看样子好像就要下雨! 丁建中心中不觉大急,自己只是为了贪赶路程,错过宿头,此处前不靠村,后不靠店,连一家猎户人家都没有,万一下起雨来,该怎么办? 心念转动,举目四顾,只觉前面不远,山势欲合,似是一道山谷,暗想:谷中也许有躲雨的地方。 当下立即洒开大步,循着一条曲折小径,往前奔去。 不过一箭来路,果然两座高山之间,形成一道狭谷,斜斜往里延伸。 快到谷口,突然脸上一凉,几滴雨珠,斜洒到脸上。接着雷声连闪,只怕倾盆大雨,就要来临! 山雨欲来风满谷,树枝树叶,吹得呼呼作响! 丁建中身形突然加快,朝谷中奔入。 天空风飘雨洒,越来越紧,丁建中奔行的身法,也加速了。 转眼之间,已经奔近谷底,此时天色本来还不该全黑,但因大雨欲来,四山瞑合,天色也提前暗下来了。 丁建中目光一瞥,就看到谷底山坡前,似有一座茅屋,心头不觉大喜,急急奔了过去。 雨势来得很急,他堪堪奔到檐下,狂风骤雨,已经像倾盆而下。 丁建中拍拍肩头雨水,暗自庆幸,只要再慢一步,就得淋成落汤鸡不可。 到了茅檐底下,才发觉这座茅屋,独居幽谷,四无邻舍,显得有些孤独。 住在这样荒僻无人的山谷之中的人.必是遁世逃名的隐逸之士无疑! 心中想着,朝木门叩了两下,提高声音问道:“里面有人么?” 屋外风雨交加,他怕里面的人听不到自己的声音,故而说话时用了几分内力,把话声送入。 只听里面响起了一个娇脆的少女声音问道:“外面是什么人?” 丁建中忙道:“在下是过路的,遇到风雨,到谷中避雨,请赐假一角之地,暂避风雨,只要风雨一停,立即上路。” 过了一回,两扇木门呀然开启,一个头梳双辫,身穿青布衣裤的少女,当门而立,她打量着丁建中,冷冷说道:“你进来吧。” 此时天色虽然晦暗,但室外总还有些天亮,丁建中只觉这少女不过十六、七岁,对人神情极为冷淡,但自己不过是避雨来的,这家人家似乎没有男子,能开门让自己进来,已经是不错了。当下抱抱掌道:“多谢姑娘。”举步跨入茅屋。 青衣少女也没说话,等他走入,就拴上了门,回头道:“你随便坐。”丁建中道:“姑娘不用招呼。” 青衣少女没有多说,转身往里面行去。 屋内,自然更黝黑了,但丁建中练的是玄门内功,目能夜视,早已看清楚这间茅屋,一共只有两间。 前面是小客堂,后面一间,用布帘隔成内外,自是母女两人的卧室。 小客堂地方不大,只摆了一张木桌,三把木椅,就别无他物。 这母女两人,怎么住到这样一处人迹罕至的地方呢? 门外大雨如注,雷电交作。 这间茅屋,就像万顷波涛中的一叶孤舟! 丁建中缓缓走近靠壁处一张木椅坐下。 但听里面响起一个尖沙的老妇人声音说道:“小燕,你掌一盏灯去,别叫人家摸黑坐着。” 接着果然听到“擦”的一声,亮起了一道火光,接着布帘掀处,青衣少女手里擎着一盏油灯走了出来。 丁建中连忙起身道:“多谢姑娘,在下只要雨歇了就走,没有灯,也没关系。” 青衣少女依然一言不发,把油灯往桌上一放,转身就走。 丁建中心中暗道:“这姑娘当真冷漠得很!” 就在此时,只听门外又起了叩门之声,接着一个清朗的声音叫道:“里面主人开开门,在下山前遇雨,请主人行个方便。” 又是避雨来的! 丁建中站起身,要去开门,但他不觉犹豫起来,自己也是避雨来的,并非主人,没有主人许可,自己该不该去开门呢? 门外依然风雨交加,雨水像倾盆般落在茅屋上,洒洒有声! 门外那人等了一回,没人答应,用手敲着门,又道:“请里面主人行个方便,在下是过路遇雨看到这里有灯光,主人大概还没睡吧,在下只要有一席之地,暂避风雨就好。” 丁建中正要代门外那人向主人求情。 里面尖沙妇人声音叫道:“小燕,你去开门,让他进来。” 只听青衣少女低声道:“娘,咱们这里,又不临大路,怎么来了一个,又是一个,莫要…” 尖沙声音的老妇人一阵咳呛道:“不要紧,你去让他进来。” 布帘掀处,青衣少女翩然走去,拔起门闩,大门启处,一阵风,几乎把油灯吹熄,丁建中急忙用身挡住。 门外迅速闪进一个蓝衫少年,全身被雨淋得落汤鸡一般,进入茅屋,就朝青衣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