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篆战争 (第4/6页)
始用刻刀记录下什么。 一位身着华服的男子这时候把身子趋前,高举右手:“请问我可以发言吗?”李斯认识他,这是卓氏,一个在赵国作冶炼生意的大商贾,靠着贡献大量金钱和铁器赢得秦王信任,免去流徙之刑。李斯朝他作了一个请的手势。 卓氏环顾四周,说:“我觉得吧,早就该这么干了。你们都知道,我是作兵器生意的,常年都在七国市场跑来跑去,辛苦之处是不必说的。就因为六国文字不统一,字体又复杂,光是相同内容的说明书,就得刻上好几种,而且成本高,生产周期长。幸亏皇帝陛下英明神武,早早统一了六国,大好事,大好事啊。如果能推行简体字,我们这些作商人的,成本能再降了几成呢。”他说完偷偷瞄了赵高一眼,看到后者无动于衷,这才放心地坐回去。 李斯微微一笑,看来事情比想象中顺利。这时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颤巍巍地站了出来:“这些字…可都是三代下来的传承!传承这,这怎么可以随意改动?” 李斯对这个质疑早就有了准备:“如今七国文字大相径庭,老先生您认为哪一种才是三代的传承呢?”老学者气呼呼地说:“它们固然有所不同,但都是周室钦定字体的传承,一脉相承,有所变化也是情理之中。这些鬼东西算什么?涂鸦吗?” 李斯眉头一立:“老先生的意思,是说只要是周室钦定的,我大秦便不能违背喽?” 这句话是很严重的指控,谁都知道始皇帝对权威十分敏感,一时间都十分紧张。赵高躲在帷幕后,低头奋笔疾书。老学者毫不畏惧地仰起脖子:“钦定这字体的,不是周室,也不是商室或者夏室,而是天意如此。仓颉发明文字的时候,天下粟雨,鬼神为之夜哭,那是能随便改的吗?” 他的拐杖几乎触到李斯的鼻子,李斯毫不动怒:“鬼神既然哭过一次,就可以再哭一次嘛。” “你!僭越!”老学者大怒,要用拐杖去砸李斯的头。一位穿着青衫的中年男子连忙把他拦住,低声劝慰了几句,拽回了座位。李斯看到这中年人的气度不凡,侧过头去问:“这人是谁?”叔孙通有些尴尬地回答:“是在下的老师孔鲋。”李斯点点头,原来是儒家的首脑人物,这回有意思了。 孔鲋把老人安抚,然后站出来从容道:“李丞相。在下认为,治国在德不在险。只要我们怀着仁德之心,多行善举,就一定能够构建一个中和仁义的社会。您这些所谓的…呃,小篆…既不符合先贤的精神,更不符合礼制。无礼,则道不行,窃以为十分不妥,十分不利于周礼的复兴。” 法家和儒家对彼此的厌恶,几乎是天生的。李斯最讨厌的就是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儒生,这个孔鲋絮絮叨叨,让他从一开始就变得不耐烦。孔鲋不知道李斯的心理状态——或者他假装没有觉察,继续慷慨陈词:“每一个字,都承载着一段历史。改变了字体的写法,就等于攘弃了先祖们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试想一下,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些伟大的古代著作居然要用所谓‘小篆’的粗陋字体写出来,岂非用驽马去拉一辆御辇吗?这是何等的可笑!何等的非礼!” “非礼啊!非礼!”孔鲋的弟子们在老师背后气势汹汹地高呼着口号,只有叔孙通为难地缩着脑袋,一声不吭。李斯没想到儒家居然反对的如此激烈,眼神里闪过一丝杀意。守殿的士兵们想要冲出来维持秩序,儒门弟子一边继续喊着“非礼”一边围在老师周围。李斯用眼神阻止了士兵进入,叔孙通觉得自己必须得站出来说点什么了。 他重重地咳嗽了一声,下意识地把自己的官帽扶正,站了出来。“老师。”他先深深鞠了一躬,然后开口道:“您的九世先祖、伟大的导师孔丘教导我们说…” 所有的儒生听到“孔丘”的名字,都条件反射般地立正,遥空一拜。叔孙通继续道:“夫子说过,礼之用,和为贵。请您想一下,假如我们每一个郡、每一座城都有自己的文字写法,这个世界该多么混乱。我以为先贤的意志,是存在于字里行间,而不是单个的字里。字形的调整,无损于这些先贤的理想。” “狡辩!伟大导师教导我们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这些小篆连形都不正,更别说什么名了。这种东西如何能立言。乌鸦的语言,能够传达凤凰的高洁心志吗?” “可是这样难道写起来不方便嘛,你看。我抄一遍论语,比平时要快两天。这样会有更多人能读到夫子的著作。” “仅仅只是为了方便,就要舍弃尊严?你会为了跨过一个臭水沟,而把自己的华丽朝服垫在脚下吗?”孔鲋义正词严地斥责道。 “夫子说过,有教无类。既然夫子认为无分阶级,任何人都有权利接受教育,那么用小篆去让更多人接受教育,有什么不好?”叔孙通的声音也变得大了。 “荒唐!”孔鲋大喝一声,踏前一步“周字的构成有着自己的一套规律和法则,这种胡乱修改,根本就破坏了字的内在逻辑性。” “儒家也配谈逻辑性?”在座的一位名家门徒发出不屑的声音。儒门弟子怒视,名家门徒却毫不畏惧,论耍嘴皮子,这些儒生远不是名家的对手。 李斯这时站了出来,唇边露出一丝狡黠的微笑:“您刚才说这是胡乱修改,是觉得它真的不合理,还是说,仅仅只是因为您的意见被忽视了?”法家和喜欢谈论道德的儒家不同,前者总倾向于去揣度人性的黑暗面,并据此去推测深层次的心理动机,屡试不爽。 面对李斯的质问,孔鲋一下子被噎住了,这倒真是他的真实想法。其实他对小篆什么的,没有特别强烈的抵触情绪,但朝廷搞简化字居然不找他这位专家,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