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中篇作品_小篆战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小篆战争 (第1/6页)

    小篆战争

    嬴政现在的心情很糟糕。

    比糟透了还要糟一点。

    他展开一卷竹简,厌恶地暼了瞥上面密密麻麻的刻痕,猛地挥动手臂。竹简在深邃幽暗的宫殿里划过一道弧线,重重落在地上,绳头脱断“哗啦”一声散成一堆竹片。

    立刻有穿着黑袍的宦官飞快地跑过去,弓着腰把一片片竹简捡起来,然后迅速退回到黑暗中。

    嬴政又拿起另外一卷,这一次他甚至没有解开捆绳,直接把它扔到一位侍女的头上。那位侍女惊叫一声,脚步却不敢挪动分毫,如花似玉的脸登时被砸得鲜血淋漓。勤勉的宦官们出现在侍女的背后,悄无声息地把她抬出了殿外。

    “那些混蛋难道把朕当成是文盲吗?!”

    始皇帝的吼声响彻整个大殿,他愤怒地拍着桌子,甚至把酒爵都震翻了。琉璃色的美酒洒了一地,把从燕地运来的名贵毛毯洇湿。但是没人愿意冒险靠近这位盛怒的君王,他们只是惶恐地站在远处,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嬴政象一只困在笼中的老虎,焦躁不安地来回踱了几圈,然后下了一个命令:“把李斯给我叫过来。”大殿上的人如释重负,这个命令立刻被原封不动地执行了下去。

    嬴政跪回到座位上,双肘拄在桌面,伸出两只修长的食指揉了揉有些发疼的太阳xue。他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竹简奏折,长长叹了一口气。治理一个国家不容易,治理一个帝国更不容易。老聃怎么说的来着?治大国若烹小鲜。在嬴政自己亲自下厨连续煎糊了二十条鱼以后,才准确地理解这句话的内涵。

    北方长城被一个叫孟姜女的女人用共振原理毁掉了很长一段,蒙将军要求更多的预算和劳工;邯郸的新建馆驿发生火灾,烧死了五个贵族和二十个奴隶;旧齐国的商家拒绝用秦半两取代刀币,甚至不惜用罢市来威胁;博狼沙的刺客至今还没落网;徐福那个不靠谱儿的家伙至今连封信都不回;甚至楚地有谣言说三闾大夫从汨罗江里衔着粽子复活,号召大家来反抗暴秦…

    全国各地庞杂无比的报告洪水般地涌入咸阳,每一个事件都可能动摇大秦帝国的根基——但是这位皇帝却因为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原因而束手无策。

    这个问题亟需解决,嬴政心想,哪怕付出任何代价。

    水钟在刻盘挪动了两分时,李斯来了。

    李斯是个高高瘦瘦的中年人,身子挺得笔直,如同一柄刻刀。他的脸色永远是苍白阴郁的,眼神却闪着锐利的光芒。作为帝国的丞相,他的意见对嬴政至关重要。在过去的几年里,李斯完美地履行了丞相的职责,无论是在全国范围大规模收缴管制刀具的严打活动,还是废封置县的朝廷机构改革,都搞得有声有色。这个法家的信徒就象是一具冷酷无情的青铜犁铧,把横亘在帝国面前的古老阻碍一一碾的粉碎。

    嬴政看到李斯,露出笑容,挥手让他免掉繁冗的礼节,直接跪到自己的对面。李斯照做了。

    嬴政平静地开口问道:“先生,朕现在统一了六国对吗?”李斯对这个问题微微感觉到惊讶,但是他没有流露出任何表情,而是恭敬地回答:“是的,陛下,齐赵楚魏韩燕,一个都不少。”嬴政点点头,又问道:“现在朝廷的法令,已经可以切实地贯彻到各级郡县;朕的每一道旨意,都能够顺利地传达到每一个平民,对吧?”李斯“嗯”了一声。嬴政又说:“我,现在是他们的皇帝,他们的父亲,一个至高无上、不可忤逆的存在,对么?”

    “毫无疑问。”

    嬴政的声音陡然提高了八度:“那他们凭什么用这种可笑的东西来羞辱朕!”他从桌子上的奏折里丢出一卷给李斯。李斯展开竹简,看到上面刻着许多字。他轻而易举就判断出这是来自于楚地的奏折。楚地的字很有特色,比如他们的“鸟”字比其他六国多出三横,这代表了巫化的纹身,据说这是楚巫文化反映。

    他很快阅读完了一遍。奏折本身没什么特别的,郢城当地官员报告说楚将项燕有几个遗族逃脱监视跑掉了。“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几个遗老遗少而已。”李斯暗想,确信令始皇陛下大动肝火的是另外一个原因。

    嬴政又丢过来另外一份奏折。这次是来自于泗水,那里人喜欢把“鼎”、“鼐”和“鼑”写成一个字,还在每个字周围添加许多不必要修饰笔划的,让那些字看起来如同一只只蜷成一团的刺猬。

    奏折的内容仍旧无关紧要。无非是一个叫沛县的小地方搞拆迁,一个刘氏的当地豪族对赔偿不满意。郡府允诺会让该家族的子弟在当地担任公职,纠纷已经被顺利解决。

    “也不是这个原因。”李斯摇摇头。

    嬴政连续丢过来六份奏折,分别来自于六个被征服的地区。李斯甚至不需要仔细阅读,单从字形上就能分辨出它们的出处。

    “朕已经受够了。”嬴政平静而怨毒地说,每次他流露出这种表情,都意味着人头落地。

    “朕每天要阅读三百六十份奏折,结果大部分时辰都花在辨别这些该死的文字上面。楚地、齐地、燕地、魏地、赵地,韩地,每个地方的字都复杂的象是一坨屎;你看看,齐国人喜欢在文字边缘加各种花纹,来表达不同敬语的区别;赵国人都是偏执狂,他们希望每个字都有至少两个以上部首和一个偏旁;韩地更过分,他们甚至通过笔画增减来表达时态变化。朕是天子,不是他吗的书吏!朕不想花宝贵的时间来一一分这些鬼东西!”

    李斯松了一口气,至少他不用心惊胆战地猜测这位皇帝暴怒的原因了。始皇帝的愤怒可以理解,在七国统一之前,每一国的文字都有着显著的不同,尽管这些方块字源自于同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