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邪真系列之杀楚_第二十九章答案与疑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九章答案与疑问 (第4/4页)

只有一人能活下去。”

    “你说的对。”刘是之苦笑道“这说来是我自作孽的结果。”

    “无论兰亭池家怎么发展,你和我始终都会形成对立,你也不会长久容得下我的;”方邪真冷峻地道:“与其日后才互相残杀,不如现在就决一生死。”

    刘是之想了想,问:“不能只定胜负?”

    “没有用的,”方邪真坚决地道:“如果是我败了,你决不会让我活着;要是你败了,你也一定会投靠别处,千方百计的消灭我。”

    刘是之长叹一声道:“你果然是个聪明人,我真的应该力阻你进来的。”

    方邪真道:“你也是个聪明人,聪明得做错了别人反而不会做错的事。”

    “你说的对,聪明人易被聪明误,”刘是之沉吟似的道:“你也是一样,譬如,你现在就做了一件很错的事。”

    方邪真小心翼翼地问:“什么事?”

    “你有没有听过武林中一件犀利、霸道、可怕的暗器?”刘是之脸上有一个诡异的笑容。

    “什么暗器?”

    “上天入地、十九神针。”刘是之手腕一掣,已摸出了一支铁笛,充满自信的笑道:“你错在不该让我亮出这根笛子。”

    他顿了一顿,一字一句地道:“因为这就是根向你索命的笛子。”

    方邪真当然见过这支铁笛。

    他也知道“上天入地、十九神针”的威力。

    他盯着这支笛,手按着剑把。

    两人都是一手抱着竹干,遥相对着,直至刘是之终于率先发动、按下了铁笛机括!

    人生里常常会有这种局面,两个人不得已要作一场对决,胜的人就能愉快的活下去。

    ──虽然,也许胜的人活得不一定“愉快”败的人也不一定就不能“活下去”可是,人在世间,有些仗,总不能不打,不能不分胜负──。

    刘是之探身一俯、扳动铁笛上机钮的时候,方邪真已长空飞掠,一剑自上而下直划,刘是之后面的竹子,啪喇喇一阵爆响,自中直分为二,切裂处分左右而倒。

    刘是之那一按,铁笛竟没有射出暗器!

    竹虽裂开,刘是之人仍贴在竹干上,但他的人却也没事。

    他脸色大变,立即弃笛,折扇崩地弹出尖刃。

    方邪真一剑没能杀了刘是之,也是一震,两人身子同时都落了下来,各换了一招,两人脚同时沾地,竹子也分两爿塌在地上,竹枝竹叶,扫拂过两人身上衣袂。

    两人都没有动。

    然后刘是之的喉咙格格作响。

    他丢掉了折扇,痛苦的抓着咽喉,方邪真道:“你刚才一击无功,不该马上丢弃了铁笛的。早上我到过兵器房,凭兵器附着的记录,知道你常借用这支暗器,因而推测你在洛阳道上,池二公子遇狙之时,你虽带了出来,在那种危急的情形下,却仍没使用它,分明是存有自保的私心。这铁笛几乎已成了你的专用品,所以,我做了点手脚,让它第一按不能发射,第二次按就能如常射出‘上天入地、十九神针’了,可惜你…”刘是之艰辛地道:“你杀我,池日暮知不…知道…?”

    方邪真道:“知道我杀人,但不知道是你。”

    刘是之痛苦得五官都抽搐在一起,惨笑了一声:“杀楚…”又勉力说:“你…知不知道…他…他也是…是杀…”他一面说,喉咙的伤口不住的溢出血来,但他竭力想把话说出来。

    不过,蝉声似乎是离他越来越远了。

    他没办法把话说出来。

    方邪真也想听。

    他也很想知道刘是之临死前究竟想说些什么。

    不过他也听不到了。

    蝉声静寂。

    刘是之已经死了。

    刘是之倒下去之后,他掀开刘是之的衣襟,才知道他身上穿着金丝护甲,他发出第一剑之际,刘是之头颈前俯,剑尖自他胸襟直划自小腹,虽仍划破了护甲,但却未伤及皮rou。池日暮把当年池散木的至宝护身甲也交给了刘是之,对他礼重可想而知。

    如果刘是之不放弃铁笛,再按第二次,方邪真纵杀得了他,也要面对“上天入地、十九神针”的可怖威力。

    他自己也没有把握,是不是能躲得过、避得开、接得下、挡得了?

    他一面想着,一面取了铁笛,用拇食二指一挑一挟,把一片原先卡在笛孔间的指甲,弹了出来。

    他准备把这根铁笛,交还池日暮。

    他也准备把自己的生命与力量,交给兰亭;兰亭也许不是一个十分值得投身之处,但唯有尽力投身,才有可能把兰亭建立得更完善无憾;其实放眼洛阳城里,举目苍茫,又有何处是值得投身的?就算兰亭只是一池臭水,也唯有清水的注入,才能使它逐渐恢复清澈。

    方邪真这样走向兰亭的红墙绿帘之时,蝉声又响起来了,他心中起伏着一些疑惑、一些寻思:“杀楚”究竟是不是追命所查得的意思?刘是之临死前到底是想说些什么?他临死前的那一句“杀楚”又是何所指?他投身兰亭,面对小碧湖、妙手堂和千叶山庄的斗争,能够改变些什么?“百仇门”的旧部,能够重建“不愁门”吗?到底是谁杀死爹爹和灵弟的?他和颜夕、池家兄弟日后又如何相处?

    这些,他都还没有答案。

    答案总是在人生的前面,疑问都留在后头。

    他手腕上系着的蓝丝中微飘,白衣沾着微尘,他忽然想起那首忧伤的歌,不禁低声哼着,走出竹林。

    完稿于1986年5月5日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