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三国_第十五讲慧眼所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讲慧眼所见 (第2/3页)

就去找诸葛亮跟他说,孩子啊,我有一个女儿长得很丑,但是非常有才华,你愿意娶她吗?诸葛亮说愿意啊,黄承彦马上回家就把他女儿装到车上送诸葛亮家里去了。这个事情它也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说黄承彦的女儿不丑,黄承彦说家有丑女是谦词,中国人嘛,比方说儿子叫犬子,女儿就叫丑女,你不能当真啊,我家有犬子,说你儿子狗儿子啊,不能当这个真;另一种说法就说是考验一下诸葛亮,看你是重才重德还是重色,诸葛亮经受了考验,重德重才,还是娶了一个漂亮女孩回去了。但是我认为黄承彦的女儿恐怕是丑的,为什么呢?黄承彦是这样说的,他说:“身有丑女,黄头黑色,才堪匹配”12个字,如果是谦词的话他不会说得这么具体,黄毛丫头,脸皮黑黑的,他不会说这么具体,这是一个证据;第二个证据就是当时这个事情在荆州地区、襄阳地区传为笑谈,最后老百姓还编了两句民谚,叫做“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就说挑老婆可别学诸葛亮,黄阿承他家那个嫁不出去的丑丫头被他娶回去了,所以看来是个丑丫头。

    那么如果黄承彦的女儿真的是比较丑的,那么就有问题了,什么问题呢,诸葛亮为什么愿意呢?我们前面讲过,诸葛亮是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有才有貌的一个大帅哥他为什么要娶一个丑姑娘呢?也有各种解释,第一种解释就是诸葛亮高风亮节,重德重才不重貌,不以貌取人,这是一种解释;第二种解释,相反,说诸葛亮看重的是黄承彦的这个关系网,因为黄承彦和荆州地区最高行政长官刘表用咱们北方话说叫担儿挑,是连襟,你要从政,你有这么一个关系是极为有利的。那么到底是哪一种原因呢?我们现在也不能把诸葛先生请来问问,而且历史上也没有明确的记载,我也不敢唐突古人妄下结论,请电视机跟前的观众朋友们自己判断。

    第三个条件,就是诸葛亮有一个小***,这个***我们不妨称之为荆襄士人集团。就是荆州襄阳地区当时聚集了很多的名士,老一辈的有司马徽、庞德公,年轻的有诸葛亮、徐庶、石韬、孟建,都是一时之选,都是人才,这些人经常在一起交流切磋,而且都很看好诸葛亮,甚至送了他一个雅号,就叫做卧龙先生,而且当他们觉得时机成熟的时候,他们会隆重地推出诸葛亮。我们知道刘备认识诸葛亮,就是荆襄士人集团介绍给刘备的,徐庶、司马徽、庞德公等等这些人都做了宣传推介工作,所以诸葛亮从政的条件非常之好。

    于是我们又产生了一个问题,他既然有如此之好的从政条件,为什么不出山呢?

    *三国时期的诸葛家族人才辈出,其中最耀眼的星辰就是诸葛亮。由此看来,诸葛亮不但有远大的志向,还有成就大业的背景和关系网,但是有一点令人不解,诸葛亮既然如此有条件和能力,那么他为什么隐而不出呢?诸葛亮到底在观望什么呢?

    这就要弄清楚诸葛亮的志向,据说诸葛亮和他的几个年轻朋友石韬、徐庶、孟建一起聊天的时候,他说过这样的话,他说你们几个如果从政至少也可以做到一个郡首,就是郡一级的官,大家说那你呢?诸葛亮笑而不言,只是笑,不回答,其实答案早都有了,《三国志》怎么说他?“每自比管仲、乐毅”管仲是什么人,名相,乐毅是什么人,名将,诸葛亮的目标很清楚,出将入相,建功立业,惊天伟地。所以他的志向是非常大的,他这么大个志向他就必须给自己选个好老板。因为我们知道在这样一个动乱的年代,一个有抱负、有作为的人他可以有三种选择,第一种就是像曹cao那样,自己打江山;第二种像周瑜那样,帮别人打江山;第三种就是像那些隐士一样,我谁也不帮在家待着。诸葛亮显然选择的是做一个贤相,做一个名将,做一个平治天下的定鼎之臣,所以他一定要给自己选个好老板。

    那么诸葛亮放眼望去,这么多的公司,这么多的企业,这么多老板,选哪个?最方便的是刘表,曹cao和孙权他也在招揽人才,…刘备这个时候还没成气候…他决定都不选择,为什么呢?刘表太差、曹cao太强、孙权空间太小。刘表的差我们以后再说,这里提一句,就是当时中原动乱的时候中原很多的人才都跑到了荆州,刘表一个都不能用,这样一个根本不会用人的人诸葛亮很快地就把他pass了;曹cao呢,曹cao太强了,曹cao手下人才济济,自己就是一个一等一的人才,诸葛亮过去了以后摆哪个位置啊;那么孙权呢,孙权这边也不行,孙权一文一武两个重臣一个张昭一个周瑜,跟孙家的关系非同一般,那叫升堂拜母,就是张昭和周瑜都是享受了升堂拜母待遇的,升堂拜母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到了孙权或者孙策,准确说是孙策了,到孙策家里请他们到后堂去拜见孙策的母亲,人了干儿子的,所以诸葛亮如果到了江东地位肯定在张昭和周瑜之下,甚至在鲁肃之下,这是诸葛亮不愿意的。

    因为诸葛亮的目标很清楚,就是我到了这个老板那里,一要见用,就是被他用,第二要重用,第三最好专用,这个他是很明确的。那么孙权这个地方显然是空间太小。因此对于他来说,最好的选择是一个什么呢?是一个将来能够成就霸业或者帝业的还不成气候的英雄,最好是能够成就帝业,就是将来能做皇帝,退一步不能成就帝业成就霸业,称霸一方也可以,但是现在要不成气候,是个候补皇帝。也就是说这个人要有志向,要有条件,但是志向不明显,甚至不明确,他的条件还不成熟,还有欠缺,所以才需要我诸葛亮去帮助他。也就是说诸葛亮还要求自己到了这个集团以后有大显身手的空间和可能,他是要做事的。那么请大家想想,符合这个条件的是谁呢?只有一个人,他就是刘备。

    *胸怀大志的诸葛亮,密切关注着时势和时局。经过一番对比,他决定既不选择拥有政治优势的曹cao,也不选择文韬武略的孙权,而最终把目标锁定在了刘备身上。诸葛亮的这一举动,成为他让人不解的最大谜团,因为此时的刘备还寄人篱下,依附于刘表,这样一个势单力薄的人,为什么会吸引诸葛亮的目光,刘备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什么特殊的魅力呢?

    我觉得刘备作为一个候补皇帝是很合格的,第一,他有帝王之分,就是他有成为一个皇帝的可能性,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