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拷问易中天 (第2/5页)
吗? 观众:看过,《三国志》都看过。 主持人:《三国志》都看过,玩三国游戏吗? 观众:那基本上是有了就玩儿。 主持人:易老师讲这个三国人物对你玩三国游戏有帮助吗? 观众:应该说还是有帮助的。 主持人:什么样的帮助呢? 观众:比如说在听易老师讲过以后,我以前就是特别喜欢用一些武力特高的,现在看来属于蛮力型武将,现在开始改行了。 主持人:开始用智谋了是吗? 观众:开始用统帅了。 主持人:开始用统帅型的,您看您的讲座已经深入到孩子们的社会生活行为方式里。 易:一不小心培养出一统帅来。 主持人:好谢谢,谢谢小朋友。刚才我们看有做父亲的,有两个学生,我们看现场还有年龄很大的,跟我父母年龄相仿的,那位老先生,您是非常喜欢易老师吗? 观众:我大概是去年春天开始听课的,听了一年多了《百家讲坛》,易老师的课大概听了不下20讲了。听了第一课以后感觉易老师讲课讲得既有深度,又很通俗,增加了很多知识,特别讲到一个小观点的时候,给我们解释,还表演,讲到古时候人怎么来避席来给别人敬酒,他就离开席,跪在地上来敬酒,讲到幽默的时候该唱该唱,该怎么表演怎么表演,动作,讲到曹cao老婆不理曹cao的时候,织布机来回地打,啪擦啪擦,特别有意思。所以他讲得生动活泼,听起来以后会深入人心,所以我是很感谢他。 主持人:好,谢谢您。刚才这位老先生说了很重要的一个细节,在《汉代风云人物》讲到窦婴的时候,当时您上来第一课就开始给大家做了一个避席的一个解释,大家不知道注意到没注意到,只有看首播才能看到,重播后来没有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窦婴那集当中避席的解释。 主持人:刚才这一幕记录的格式已经不再是我们的专业录像带了,而是大家平时看到街上卖的DVD里面,而且那一场景就发生在今天我们很熟悉的这个场景,大家对于背景,甚至红色的地毯都会很熟悉。这一幕其实我看到之后我心里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就是我没有遇到过这样的老师,而且我也了解到这个播出之后在重播的时候,您一再坚持要把它拿下,您受到谁的影响了,为什么一定要把它拿下? 易:这也是有不同意见。 主持人:不同意见来自于哪里? 易:“国家机密”说出来判十四年。 主持人:您当时听进去了。 易:当时他有一个道理,就是说你这个服装和氛围不对。 主持人:噢,那意思是下次您应该穿这袍子来。 易:对对,那可以。 主持人:那样就可以,他只是说服装不是很得体。 易:整个氛围不对,然后你就会引起很多的误读。 主持人:那什么样的误读呢? 易:哎呀,真是拷问,不说了吧。 主持人:那我们现场大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观众:第一次看的时候也没感觉这很可笑,后来在这儿的时候,刚听您讲,然后还把这个特地提溜出来,就感觉… 易:怪怪的。 观众:就是感觉本来不算是一个很严重的事,怎么好像在这儿解释了半天似的。 易:现场大家觉得刚才这种,是该给易老师加分的吗?加分,加分的举手。 观众:应该加分。 主持人:那您刚才觉得这个为什么加分呢? 观众:因为我觉得要说明一个问题,要解释一个名词,语言上解释不了的情况下,就可以加动作嘛,让我们一看就明白了了,这有什么不好呢? 主持人:您认可这样对您的评价吗? 易:观众对我的评价,对于我来说不存在认可不认可的问题。 主持人:受用不受用吧? 易:受用。 主持人:受用就好,受用就好。 易:因为一个节目播出来以后,所有的观众都有权力品头论足,说三道四,这是他们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主持人:刚才我们一直听到的都是对您比较正面的,观众当中,包括“易中天吧”中飞出来的板砖,唰,向您飞过来的,这样的话来得多吗? 易:没统计。 主持人:一般是通过什么渠道呢?是给您打个电话,通过其他的媒体形式说出来? 易:有各种形式,有打电话的,有写信的,有向记者发表谈话的,也有在网上发帖子的。 主持人:会说您斯文扫地吗? 易:斯文扫地倒没有。 主持人:那是说什么呢? 易:误人子弟是有的,误人子弟啊,信口开河啊,胡说八道啊,满嘴跑火车啊。 主持人:一般是来自于专业的历史研究人员呢,还是来自于您的同事,来自于您的同道、同行? 易:什么人都有,比方说有一位老先生,好像是研究科学技术的,他还给我画了一张气象图,以证明诸葛亮借东风是很科学的,这个我就没办法解释,因为诸葛亮借东风这个事是子虚乌有的,这是史无记载的,它不是一个事实,你画多少图也不能说明问题啊。 主持人:在沙尘暴的北京我们宁愿相信借东风是有可能的。 易:这是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是发帖子,我就不知道他是什么身份。 主持人:有没有这种相反的意见对您有所触动? 易:你说的触动什么意思? 主持人:就是您觉得我是不是应该调整一下我自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