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三国_品三国妾成群与婢品三国的角品三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品三国妾成群与婢品三国的角品三国 (第1/3页)

    妻妾成群与婢、妓的角色

    在传统中国婚姻中,有可能与夫发生爱情的,首先是妾。

    妾是相对妻而言的。妻妾都是男子的配偶,但妻是正式的,妾则是非正式的。所谓非正式,就是没有或不必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非“明媒正娶”的意思。夫家与妾家也没有婚姻关系,不算“亲家”这样,按照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夫与妾之间在名分上,就不能算夫妻,乃是一种有夫妻之实而无夫妻之名的两性关系,我们无妨称之为“准夫妻关系”或“非正式夫妻关系”正因为是一种非正式的关系,所以男子之获得妾,便不能叫“娶”,而只能叫“纳”,也就是“收容”的意思。当然,妾也只能称为庶妻、小妇、侧室、偏房、姨太太、小老婆。总之,妻为正,妾为副,妻为主,妾为仆。“明媒正娶”的妻,与“来路不明”的妾,其地位便有天壤之别。

    妻与妾

    首先,妻与夫,是配偶、伴侣关系;而夫与妾,则是主仆、主奴关系。这样,妻与妾,在理论上也是主仆关系。至少妻对于妾,是“半个主子”,与夫一样,对妾握有生杀予夺的大权。比方说,未经妻批准,妾不得出门;妻训斥妾时,妾不得还口;他人赠物与妾,未经妻允许,妾不得接受等等。甚至,在法定由妻陪侍夫的日子,即便妻不在,妾也不得代行其事。甚至直到死后,妾与妻也仍不能平等:妻死可以与夫同椁,妾则无此权利。

    其次,不但妾的地位低于妻,而且妾之家族的地位也与妻之家族不可并论。妻族与夫族是“合二姓之好”的婚姻关系,妾族则不然。郑玄对《礼记-坊记》的笺注说:“妾合买者,以其贱同于公物也。”既然是“公物”,当然没有“家族”即便有,夫家也不认这门“亲戚”比如《红楼梦》中的探春虽是赵姨娘的女儿,却只认王夫人的兄弟为舅舅,不认赵姨娘的兄弟为舅舅。同样,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也不认为自己是舅舅,就因为夫族与妾族之间并无婚姻关系之故。

    第三,妾之子也不如妻之子。依礼,妻之子曰“嫡子”,又叫“嫡出”;妾之子曰“庶子”,又叫“庶出”嫡子是宗族血统的当然继承者,庶子绝不能僭越嫡子而承继宗祧。即便正妻“无出”,庶子承继宗祧,家庭的主母仍然是妻。所有的子女,无论嫡出庶出,都要认父之妻为母。对于自己的生母,则可认可不认。比如探春就和宝玉一样,管王夫人叫“太太”,管赵姨娘叫“姨娘”道理也很简单:妾虽然生了儿子,但这儿子却是替妻生的。从名分上讲,妻才是这些儿子们的母亲。换言之,生儿子的是妾,做母亲的是妻。因此,妾生之子甚至还要交由妻(嫡母)抚育。这实在是一件很残忍的事。不少庶子,甚至在襁褓之中就被夺走,以致长大之后,与生母毫无感情。妾在家中,原本一无所有,唯一可指望的,也就只有儿子。现在,连儿子也被夺走了,那么她活在世上,还有什么指望?

    更残酷的是,妾与其子,不但有母子之实而无母子之名,而且,在名分上,还应视为主仆。子因有父的血统,所以是主子;妾尽管生了儿子,也还是奴婢。所以,妾不但对夫的嫡子必须谨守礼法,便是对自己的儿子,也不能随便教训和呵斥。有一次,赵姨娘在屋里训斥贾环,被王熙凤在窗外听见了,就教训她说:“凭他怎么着,还有老爷太太管他呢,就大口家啐他?他现是主子,不好,横竖有教导他的人,与你有什么相干?”这就说得很清楚了:有资格教导庶子的,只是父亲与嫡母。作为生母的妾,不但没资格教训他(他现是主子),而且根本就与他没有母子关系(与你有什么相干)。

    由此可见,妾之与妻,其地位真不可同日而语。

    妾的地位

    妾的地位,为什么会这样低呢?

    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她“来路不明”妾的来路,有从嫁、私奔、购买、收房、赠送、转让、赏赐、抢夺、变卖、官配等好多种,说句不好听的话,真是偷的、抢的、骗的、买的、讨的、借的,样样都有。根据这些“来路”,妾与妾之间的地位便也不相同。

    地位最高的妾是“媵”(ㄧㄥ)。“媵”是陪嫁者的意思。先秦时,诸侯娶他国女子时,女方国君都要赠送几个女子作陪嫁,颇有些像现在许多商号的“买一赠二”,买一套高档西服,赠送一条领带或一件衬衫一样。衬衫领带和西服当然不等价,所以媵的地位也比妻低,只能算是妾。

    不过,先秦时陪嫁的媵,往往也不是一般女子。她们或者是主嫁者的meimei,或者是主嫁者的侄女,说起来也是贵族。依礼,媵者必须与主嫁者同姓,否则就是非礼。很显然,这是原始社会的族外婚向对偶婚演变中的一种过渡形式,大约也就是民歌中所唱“带着你的嫁妆,领着你的meimei,赶着马车来”吧!

    媵既为妻之妹、夫之小姨,地位当然并不很低。《尸子》推测尧嫁娥皇、女英二女于舜,乃是媵制,谓“妻之以皇,媵之以英”,其说应大体可信,而娥皇、女英,地位也大体相当。至少,媵之地位,远高于一般的妾。因此后世的妾,便都努力想把自己说成是媵,或者希望别人视己为媵。“姨娘”、“姨太太”这类称呼,大约便由此而来。因为上古的媵,确实多半是夫的小姨,当然也就该称之为“姨太太”了。

    先秦以后,地位最高的妾,是所谓“二房”历代封建王朝,对于纳妾者的资格和妾的数目,都有定规,比如士人,如果有正当理由,经父母批准、正妻同意,并举行相应的仪式而纳之,便多少有“正式婚姻”的意味,因此其地位在妻之下,而在诸妾之上,故称之为“二房”,意味在妻妾中排名第二,是“第二把手”的意思。

    其余最常见的,就是“由婢而妾”者。婢是一种女性家奴,地位极为卑下,所以往往只能充任“非正式”的妾。但即便这样的妾,地位也有高低。较高的一种是父母赏赐的,因为多少有“父母之命”的意味在内。地位较低的则叫“通房丫头”,又叫“屋里人”既名“丫头”,可见尚未脱离奴婢地位而升格为主子奶奶;而所谓“通房”,实则就是“同居”不过,即便这种霸占或通jianian,也有“正式”与“非正式”两种。比如贾琏的“屋里人”平儿、薛蟠的“屋里人”香菱,便都是“正式”的通房丫头,都是“开过脸”,多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