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章明曰便动裑 (第1/1页)
第18章 明曰便动裑 朕心仁慈,念在杨家三代为国效力,功劳卓着,府中男儿多有殉国,不忍杨家绝后,故而网开一面,饶杨家众人死罪,为正国法,特收回所赐杨家一切封赏,削除杨家大小所有爵禄,贬为庶民,责令杨家遣散奴仆,三日之内搬离天波府,迁出汴京,未得宣召不得擅自回京,钦此!” 圣旨一下,杨家众人面面相觑,八姐杨延琪忿忿不平地道:“寇大人,圣上之意,显然已认定宗保叛国投敌之罪,我等若是接旨,岂不是等同于认罪伏法?” 寇准长叹一声道:“事到如今,这已是最好的结果了,我与八贤王在圣上的寝宫前足足等候了七个时辰,圣上才准我们觐见,足可见圣上有多愤怒。” 八贤王也附和道:“是啊!若不是庞贵妃在旁说情,只怕我等现在还见不到圣上,圣上没有追究行刺之罪,已经是法外开恩了。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今之计,只有先保留性命,然后再徐图为宗保洗冤昭雪之事了。” 佘太君拄着龙头拐杖,缓缓走到牢门前,单膝跪地行礼道:“八贤王与寇大人对我杨家恩重如山,佘赛花铭记于心,佘赛花替杨家老小拜谢八贤王与寇大人!”佘太君下跪,杨家众人自然也跟着下跪,一时间牢内又跪倒一大片。 八贤王忙走到牢门前,扶起佘太君,感慨万分地道:“老太君言重了,杨家三代为大宋尽忠效力,所立功勋不胜枚举,如今却落得个家破人亡,孤儿寡母被迫背井离乡,全家上下蒙受不白之冤,是赵德芳无能,未能力证宗保清白,这才致使杨家全家老小蒙冤下狱,有何颜面领受老太君如此大礼?” 寇准上前道:“诸位都起来吧!这牢中阴寒,老太君年事已高,不能久处,且狱中人多眼杂,并非说话之地,我们先回府再商议吧!” 说罢,寇准命天牢守卫打开牢门,众人一道启程回了天波府。回到天波府,佘太君命大娘二娘将仁宗旨意传达给全府上下,吩咐下人收拾细软行装,以便随时离开天波府。 后堂客厅内,佘太君、穆桂英等女眷围坐于桌前,与八贤王和寇准共同商议去处以及替杨宗保洗冤之事。 穆桂英再三谢过搭救之恩,然后问道:“方才在天牢里,桂英曾听八贤王与寇大人言及,说圣上之所以网开一面,是因为庞贵妃在旁求情,可有此事?”八贤王点点头道:“不错! 圣上还特意提及庞贵妃为杨家求情一事,让本王与寇大人转达你们。”穆桂英柳眉微蹙道:“此事着实有些蹊跷,庞太师向来将我杨家视为他的眼中钉。 而庞贵妃乃是庞太师之女,面对除掉我杨家的大好机会,她非但没有添油加醋,反而替我杨家说情,真是让人费解。” 寇准道:“我与八贤王也很纳闷,但从圣上的言辞神态来看,庞贵妃确实替杨家求过情,这才让圣上改变主意,赦免了大家的死罪。”佘太君道:“难道说庞贵妃与庞太师虽是父女。 但为人却大相径庭,庞贵妃并不像其父那般嫉恨我杨家,而且心怀正义?” “不可能!”众人一看,却见说话之人乃是八姐杨延琪,她身材高挑,大眼浓眉,英气逼人,相貌不似其母佘赛花。 而酷似其父金刀无敌杨业。杨延琪幼时刁蛮任性,对于女红等事情嗤之以鼻,反而喜欢舞枪弄棒,经历父兄惨死和一系列战事后,杨延琪性格成熟了许多,懂得了如何替佘太君分担责任。 但却更加嫉恶如仇,且冲动易怒,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行事风风火火,虽是女儿身,但脾气性格是像男儿,因此年近四十也未曾婚配,只听杨延琪继续道:“依我看没这么简单,庞金花之前在圣上面前说的谗言还少么?说不定这又是个阴谋!” 听得杨延琪此言,九妹杨延瑛嘟哝道:“八姐,为何你总是将每个人都想得那么坏呢?说不定以前那些都是谣传,又或者是庞太师所逼呢?就事论事,庞贵妃此次确实救了我们呀?”天波府杨家中。 除了杨文广,九妹杨延瑛年龄最小,未满三十,佘太君晚年得女,对杨延瑛最是宠爱,甚至婉拒了许多大臣豪门的婚事。 与八姐杨延琪恰恰相反,九妹杨延瑛生得娇小玲珑,相貌也跟年轻时的佘赛花有八分相似,她性格纯真善良,温婉柔丽,从小喜欢琴棋书画,武艺平平,只比年幼的杨文广稍好一点,由于跟八姐杨延琪性格迥异,所以两姐妹经常互相抬杠。 八姐杨延琪正欲争辩,穆桂英却抢先道:“八姑九姑说的都不无道理,此事目前谁也说不清缘由。 但至少圣上免了我们死罪,也就给了我们杨家一线生机,只要我们杨家还有人在,不怕找不到事情的真相,迟早会替宗保和杨家洗清冤屈!”佘太君道:“桂英说得对。 此时不是追究此等琐事的时候,既然圣上已下旨让我们搬出天波府,迁离汴京,如今之计,首先要找个落脚处,你们说说看,去哪里比较好。”杨延琪不假思索地道:“当然是去火塘寨! 那里是我杨家的根基和发源处,周围环境也熟悉,而且地方足够大,可以住得下我们这一大家子。”杨延琪说罢,大家纷纷点头,觉得火塘寨是最佳的安身之处,连九妹杨延瑛也没有反驳,唯有穆桂英一言不发。 佘太君心细如发,见穆桂英若有所思,于是柔声道:“桂英,你有何想法,说出来听听吧,事到如今,已经没有什么好顾虑的了。”穆桂英缓缓地抬起头,面色凝重地道:“八姑说的有理,火塘寨确实可以容纳我杨家老小。 但我们只是寻个暂时的安身之所,并非定居长住,等安顿好全家之后,我们要做的便是洗清宗保的不白之冤,早日回到天波府,而火塘寨离宋夏边界相隔数千里,要探查消息极为不便,所以桂英觉得有些不妥。” 杨延琪略微有些不满,面色一沉道:“那依你之见,我们该去哪里呢?总不能居无定所,带着一大家子四海流狼吧?” 穆桂英苦笑道:“桂英并无此意,有一个地方,既可以容纳杨家老小,又地处三国边界,便于打探消息,且人强马壮,可以保护大家的安危,不怕某些jianian贼或宵小寻机暗算!” 杨延瑛道:“还有这等好去处?那确实比冷冷清清的火塘寨强多了!桂英,你快说,究竟是何处?”穆桂英望了佘太君一眼,并未开口。 佘太君心思何等细腻,当即便会意地点了点头道:“桂英所虑,与老身不谋而合,事不宜迟,我们明日便动身,免得夜长梦多。夜深了,大家各自回房准备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