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南国佳人北国俊男 (第3/5页)
走着,却把自己撂在了一旁,显然是被战友的重逢感动得忘记了一切。他急忙快步跟上去,自我介绍道:"于厂长,我是马明义,是新川峡基地党委副书记。你的连长李佩其同志现在是我们的党委书记,是基地的最高首长。" "马政委,不急嘛!"李佩其阻拦道,他不想让曾经的老营长过早地知道自己的身份。 于振中一听,又傻眼了,转身又一次握住了李佩其的手:"佩其,你真是基地的一号首长?" 李佩其只是笑,却不回答。 马明义在一旁急着说:"这还有错?严格说是二号首长,一号首长由省委书记陈子云同志兼任。" 于振中在心里暗暗埋怨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呢?这个当年的连长在战场上就有别于其他的干部战士,他不仅勇敢,而且善战,在战略战术上都能讲出个道道来,是自己手下的一名爱将啊!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曾经的部下今天已经是国家重点项目的1号首长了! 于振中欣喜地转身对着李佩其,立正敬礼:"报告基地首长,于振中带东北冶炼厂八千名干部职工和一百二十台机械设备前来向你报到!" 李佩其还礼:"好啦,老营长。咱们走,到篝火晚会会场去。" 一路上,性格直爽的东北汉子们见首长们一边走一边说着,一会儿握手拥抱,一会儿又敬礼报告,都好奇地看着听着。等首长们上了吉普车,他们便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 "想不到,我们厂长还是基地总指挥当年的上级呢!"一个小伙子自豪地对身旁的伙伴说。 "是啊,你看人家提升得多快,当了师长,都成总指挥了!我们厂长顶多是个副县级。"身旁的伙伴觉得自己的厂长有些委屈。 小伙子也深有同感:"这都怪咱们厂长那个牛脾气,要不然,我看早上去了!" 王叶华见他们谈得热闹,走上前来:"你们说什么呢?快走吧!" 工人们停止了议论,加快了脚步,一起向火光熊熊的会场走去。 吉普车里,李佩其和于振中还在滔滔不绝地聊着当年在部队时的一些往事,马明义为他们在西部重逢感叹不已。 "真想不到啊!"于振中好半天了还在重复着这句话。 "没想到什么?"李佩其看看老营长,笑了笑说,"我成了师长,成了新中国第一个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的副总指挥?" "真能整,说啥也想不到。"于振中欣赏地望着他。 "老营长,你当营长时才21岁,有一身连死都不怕的硬骨头,你知道我那时多羡慕你呀。"李佩其爽朗地笑着,诚恳地望着他又说,"你就是脾气直一点,说话冲一点,让有些人看不惯。否则,你现在应该是师长了。" "好汉不提当年勇啊!一切都过去了。咱国家变化大,你的变化更大。唉,咱石臼锻磨——实打实,这脾气改不了了。"于振中笑了笑,很豁达地说:"现在到了大西北,在你的指挥下好好干。你看我还行吧?" "改了就不是你老营长了。"李佩其拍了拍他的手,他不愿再谈这些让于振中觉得失意的往事。于是换了个话题,关心地问:"老营长,告诉我,嫂子来了吗?" "哪有嫂子呀!光棍一条!"于振中嘿嘿一笑。 "那好,今晚你带个头。"李佩其见他露出诧异的神色,知道他没明白自己的意思,便笑着说:"是这样的,刚才我和马政委在会场上走了一圈,篝火旁尽是上海姑娘。等一下你现场给我挑一个嫂子,怎么样?" "佩其,你开什么玩笑。"于振中摸摸自己红红的脸膛:"再说,我都这个年纪了,哪有合适的?" "我再不叫你老营长了,其实你一点也不老。那么多上海女工够你挑的。"李佩其戳戳坐在前面的马明义的肩:"再说,有我们的马政委从中给你牵线,你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 "政治任务?"憨直的于振中真的来劲了。 "当然。"李佩其一脸的认真。 "总指挥,我一定完成任务。"于振中一本正经地又对马明义说:"马政委,全靠你了。" 车子里一阵笑声;车窗外篝火映红了半边天。 大喇叭里传来了《你是航标》的歌声,曲调深沉悠远,鼓舞人心。 于振中望着车窗外热火朝天的动人景象,情绪十分激动,情不自禁地说:"了不起,真了不起!这么大的场面,把戈壁滩都要震动了!" 李佩其拉过马明义耳语了一阵,马明义说:"你代表基地党委给他谈吧。" "那不行!这是你的工作,我怎么能越俎代庖呢?"李佩其说。 "好好好,我谈!"马明义道。 "老营长,有一件事要通知你。"李佩其见于振中回过头来望着他,郑重地说:"马政委有事要给你说。" 马明义严肃地说:"经基地党委报上级批准,你已经是基地的副总指挥兼冶炼厂的厂长了。" 于振中有些意外:"这…合适吗?" "这不是合适不合适的问题,这是早就经基地党委研究后报上面决定的。"李佩其语气舒缓了一些:"本来嘛,是让你先主持工作后任命。既然是老营长你,我们就提前宣布。有什么问题吗?" "是…"于振中严肃起来。 马明义说:"上级的正式任命下来,我们会在干部大会上宣布。" "李师长,马政委,我向基地党委保证,一定完成组织交给我的任务!"说罢,于振中握紧了老战友和马明义的手,仿佛握住了他千里迢迢从东北到西北大迁移的连接点。 3 马明义作为今晚的晚会主持人,走上了主席台,他环视了一下人头攒动的庞大的会场。 在一块块方阵包围着的干部职工、藏汉群众之中,一堆又一堆的篝火点缀其中,篝火上架着大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