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五百二十五列传三百十二 (第8/10页)
古喇嘛装束,秘密入藏,为达赖画策,购置火器,意图抗英,英虽侦知之而无如何也。至俄方东困于日本,不暇远略,英遂藉事称兵。诏裕钢往解之。达赖恃俄员为谋主,不欲和,思与英人一战,乃止裕钢行,弗使番民支乌拉夫马,并调集各路番兵。西藏番兵以乍丫为强,然无纪律。甫抵拉萨,即围攻驻藏大臣衙署,死者数十人。后经藏官弹压,开往前敌,未交绥,均溃变,由小路逃去。时藏兵屡败,英兵日迫。诏解裕钢任,寻革职。驻藏大臣有泰至藏,英军犹驻堆补,约赴帕克里议和,照十六年条约办理,原即休兵。有泰初与达赖商,原自往阻英兵,达赖尼之,然亦无他策,惟日令箭头寺护法诵经诅咒英兵速死而已。既而有泰藉口商上不肯支应乌拉,不能启程,仅以李福林往,怯不进。英军至江孜,盼有泰赴议,有泰仍不敢行,藏人怨之。未几,英人长驱直入,达赖闻知大惧,先一日以印授噶勒丹寺噶卜伦,仓皇北遁至青海。有泰以达赖平日跋扈妄为,临时潜逃无踪,请褫革达赖喇嘛名号。 荣赫鹏既得志,因列条约十款,迫噶勒丹寺噶卜伦罗生戛尔等签约于拉萨:一、西藏允遵守光绪十六年中、英条约,并允认该第一款哲、藏边界;二、江孜、噶大克、亚东三处开为商埠;三、四从略;五、自印边该江孜、噶大克各通道不得阻碍;六、七从略;八、印边至江孜、拉萨之砲台山寨一律削平;九、以下五端,非得英国允许,不能举办:一西藏土地不准租让与他国,二他国不准干涉西藏一切事宜,三他国不得派员入藏,四路矿电线及别项利权不许他国享受,五西藏进款货物钱币等不许给与各外国抵押拨兑。有泰往见荣赫鹏,自言无权,受制商上,不肯支应夫马,荣赫鹏笑颔之。英人即据为中国在藏无主权之证。 其先有泰电外务部,言番众再大败,即有转机。英军进拉萨,图压服藏众。及英军至,与藏定约,诱有泰画押,朝旨切责之。春丕暂住英兵,俟应偿兵费二百五十万卢比缴清即行撤退。朝廷以藏约损失之权太甚,命津海关道唐绍仪以三品卿加副都统衔赴藏全权议约。时议以藏事危急,宜经营四川土司,及时将三瞻收回,谕川督锡良等筹办。锡良拟改土归流,泰宁寺喇嘛以兵抗。朝命驻藏帮办大臣凤全驰往剿办,至巴塘,为番众所戕。锡良奏派四川建昌道赵尔丰会同四川提督马维骐往。三十一年六月,马维骐克复巴塘,赵尔丰继至,接办善后事宜,并搜捕馀匪,全境肃清。十一月,以里塘属之乡城桑披岭寺尝戕官弁,稔恶不法,派兵往讨。翌年闰五月,克之,擒其渠魁,并克同恶之稻坝、贡噶岭。诏以赵尔丰为边务大臣。八月,至里塘,将里塘土司改流,以防军五营分驻里、巴改流之地。十二月,盐井河西腊翁寺为乱,讨平之。 三十三年正月,草创学务、农垦、水利、桥梁、采镰、医药诸要政,粗具规模,设里化、定乡、巴安等县,并将应行兴革诸大端次第陈奏,得部拨开办经费一百万两。三十四年七月,会同川督赵尔巽奏设康安道,改打箭炉为康定府,设河口县,里化?同知,稻成县、贡噶岭县丞,巴安府、三霸?通判,定乡县、盐井县,并招募西军三营。是秋因德格土司兄弟争继,奏明往办。十二月,至德格,匪党退保维渠卡,赵军进攻,至翌年六月降之。德格肃清,土司请纳土改流,乃招集百姓议定赋税。九月,春科、高日两土司及灵葱土司之郎吉岭均改流,又渡金沙口巡阅春科地方。十月,三十九族波密内附,八宿请改官,均抚循之,并派兵驱剿类伍齐、硕搬多、洛隆宗、边坝阻路之番人,遂分兵取江卡、贡觉、桑昂、杂瑜,咸收服之。 宣统二年正月,边军越丹达山以西,直抵江达。是时川军正拟入藏,特为声援,并奏请与藏人于江达画界,设边北道、登科府、德化州、白玉州、同普县、石渠县,遂巡阅乍丫、烟袋塘、阿足,设乍丫委员。定乡兵变,派凤山讨平之。三岩野番索战,派傅嵩矞讨平之,设三岩委员。二月,以巴塘属之得荣、狼藏梗命,派兵攻克之,设得荣委员,并收服狼藏寺北之冷石卡。嗣赵尔丰督川,以傅嵩矞代理边务大臣。五月,赵尔丰、傅嵩矞以兵至孔撒、麻书,收其地,设甘孜委员,并檄灵葱、白利、倬倭、单东、鱼科、明正各土司缴印,改土归流。色达及上罗科野番来投。六月,至瞻对,逐藏官,收其地,设瞻对委员。旋返打箭炉,檄鱼通、卓斯各土司缴印改流,又收复咱里、冷边、沈边三土司。鱼科土司抗不缴印,击破之,鱼科降。于是傅嵩矞以边地各土司先后改流,已成行省规模,乃建议,以为川边故康地,其地在西,设行省曰西康,建方镇以为川、滇屏蔽。以边务大臣为西康巡抚,改边务支局为度支司,关外学务局为提学司,康安道为提法司,边北道为民政司。自打箭炉以西至丹达山,三千馀里,南抵维西、中甸,北至甘肃西宁,四千馀里,均为西康辖境。既入奏,于是年七月,崇喜、纳夺土司先后缴印。八月,又传檄察木多、乍丫两呼图克图改流设理事官,于是西康全局遂以底定。嗣值鼎革,川局又变,建省之议卒不果行。 当唐绍仪之议约也,于光绪三十一年正月至印度,与英议约专使费利夏会议多次。英使讳言废约,允商订修改。绍仪易其七八,费谓无异废约,坚拒焉。费虽名全权,而约事多主于印度总督冠仁,绍仪面揭之,费乃允商。第九款又力辨主国、上国之据,狡展不让,乃借辽沈议约事奉命回京,留参赞张廕棠在印接议。英仍坚持初议,卒无结果。会英内阁更易,宗旨稍变,驻京英使萨道义接英政府训,将条约稿稍有更易,命在京外务部商订。政府以西藏与英属印度接壤,历年边界交涉,争端屡起,中国两次与英订约,无非以睦邻之计为固圉之谋,英新政府既有意转圜,仍饬该使臣在京续商。在我自当早图结束,以保主权,因由唐绍仪与英使萨道义订定藏、印续款六款:一光绪三十年七月英、藏所立之约暨英文、汉文约本,附入现立之约,作为附约,彼此允认,切实遵守,并将更订批准之文据亦附入此约。如遇有应行设法,彼此随时设法,将该约内各节切实办理。二英国国家允不占并藏境及不干涉西藏一切政治,中国国家亦应允不认他外国干涉藏境及一切内治。三光绪三十年七月英、藏所立之约第九款内之第四节所声明各项权利,除中国独能享受外,不许他国国家及他国人民享受。惟经与中国商定在该约第二款指明之各商埠,英国应得设电线通报印度境内之利益。四所有光绪十六、十九年中国与英国所定两次藏、印条约,其所载各款,如与本约及附约无违背者,概应切实施行。五、六从略。以挽救前约之失,藏应偿兵费一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