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_卷一百一志七十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一百一志七十六 (第3/5页)

,面径九寸七分二釐,中隆起八分一釐,径二寸六分七釐三豪。边穿孔二,以黄绒紃悬而击之。

    铜点,制如铜鼓而小。

    钹,范铜为之,面径六寸四分八釐,中隆起一寸二分九釐六豪,径三寸二分四釐。穿孔贯紃,左右合击以和乐。

    行鼓,一名纮罗鼓。木匡冒革,上大下小,面匡绘饰如龙鼓。金镮四,贯以黄绒紃。行则跨于马上,陈则置于架。

    铙歌清乐,用云锣二,笛二,平笛二,管二,笙二,金一,钹一,铜点一,行鼓一。笛、笙同中和韶乐,云锣、管同丹陛大乐,金同铙歌鼓吹,钹、铜点、行鼓同铙歌大乐。

    平笛,同中和韶乐,惟不加龙首尾。

    行幸乐,合铙歌大乐、铙歌清乐之数,益以大铜角八,小铜角八,蒙古角二。大铜角、小铜角同铙歌鼓吹。

    蒙古角,一名蒙古号,木质,中虚末哆,上下二截。角有雌雄二制,雄角上口内径三分四釐五豪,雌角上口内径二分八釐五豪,皆于管端施铜口,以角哨纳入吹之。雄者声浊,雌者声清。

    铙歌用大铜角四,小铜角四,金口角八,金四,锣二,铜鼓二,铙四,钹四,小和钹二,花匡鼓四,得胜鼓四,海笛四,云锣四,箫六,笛六,管六,篪六,笙六。大铜角、小铜角、金同铙歌鼓吹,金口角同前部大乐,铜鼓、钹同铙歌大乐,箫、笛、篪、笙同中和韶乐,云锣、管同丹陛大乐。

    锣,制同铜鼓而厚,声较铜鼓低小。

    铙,范铜为之,面径一尺二寸。中隆起,穿孔贯紃,左右合击。

    小和钹,制与钹同,面径七寸九分。中隆起,穿孔贯紃,均与钹同。

    花匡鼓,即腰鼓,木匡冒革,面径一尺五寸二分,匡高一尺六寸,绘花文。座以檀,四柱交趺,以铜镮悬鼓而击之。

    得胜鼓,木匡冒革,面径一尺六寸一分,匡高五寸八分,绘云龙。座为四柱,悬鼓于上而击之。

    海笛,制如金口角而小,通长九寸五分。

    凯歌用云锣四,方响八,钹二,大和钹二,星二,铜点二,鐋二,箫四,笛四,管十二,笙四,杖鼓二,拍板二。箫、笛、笙同中和韶乐,云锣、管、杖鼓同丹陛大乐,钹、铜点同铙歌大乐。

    方响,制同丹陛大乐,分用其八,人各一枚,擎而击之。

    大和钹,制与钹同,面径一尺一寸八分。中隆起,穿孔贯紃,左右合击。

    星,范铜为之,口径一寸八分,深一寸。中隆起,各穿圆孔,贯以紃,左右合击。

    鐋,范铜为之,面径二寸七分,口径三寸一分五釐,深六分。穿孔贯紃,击以木片。

    拍板三片,束其二,以一拍之。

    禾辞桑歌乐,亲耕、亲桑用之。亲耕用金六,鼓六,箫六,笛六,笙六,拍板六。亲桑用金二,鼓二,箫、笛、笙各六,拍板二。箫、笛、笙同中和韶乐,板同丹陛大乐。

    金制同铙歌鼓吹而微小。槌用黄韦,瓜形,柄魨硃。

    鼓,制如龙鼓而微小,悬于项击之。

    庆神欢乐,凡群祀用之。其器云锣二,管二,笛二,笙一,鼓一,拍板一,惟祀先蚕及关帝、文昌则加隆焉。笛、笙、鼓同中和韶乐,云锣、管、板同丹陛大乐。

    宴乐凡九:一曰队舞乐,一曰瓦尔喀部乐,一曰朝鲜乐,一曰蒙古乐,一曰回部乐,一曰番子乐,一曰廓尔喀部乐,一曰缅甸国乐,一曰安南国乐。

    队舞有三:一曰庆隆舞,凡殿廷朝会宫中庆贺宴飨皆用之;一曰世德舞,宴宗室用之;一曰德胜舞,凯旋筵宴用之。三舞同制,皆舞而节以乐。其器用筝一,奚琴一,琵琶三,三弦三,节十六,拍十六。

    筝,似瑟而小,刳桐为质,通长四尺七寸三分八釐五豪。十四弦,弦皆五十四纶,各随宫调设柱。底孔二。前方,后上圆下平,通体魨金,四边绘金夔龙。梁及尾边用紫檀,弦孔以象牙为饰。

    奚琴,刳桐为质,二弦。龙首,方柄。槽长与柄等。背圆中凹,覆以板。槽端设圆柱,施皮扣以结弦。龙头下脣为山口,凿空纳弦。绾以两轴,左右各一,以木系马尾八十一茎轧之。

    琵琶,刳桐为质,四弦,曲首长颈,平面圆背,腹广而橢。槽面施覆手,曲首中间为山口。设檀轴四以绾弦,左右各二,山口上以黄杨木为四象,下以竹为十三品,按分取声。中腰两旁为新月形,腹内以细钢条为胆,弦自山口至覆手,长二尺一寸六分,第一弦以硃饰之。

    三弦,斫檀为质,修柄,方槽,圆角,冒以虺皮。柄贯槽中,柄末槽端覆以木。穿孔贯弦,匙头下半凿空纳弦,以三轴绾之,左二右一。

    节,编竹如箕,魨硃,背为虎形。用圆竹二,划之以为节。

    拍,紫檀皮四片,束其三,以一拍之。

    太祖平瓦尔喀部,获其乐,列于宴乐,是为瓦尔喀部乐舞。用觱篥四,奚琴四。奚琴同队舞乐。

    觱篥,芦管,三孔,金口,下哆,中有小孔。管端开簧,簧口距管末四寸五分三釐。

    太宗时,获朝鲜国乐,列于宴乐,是为朝鲜国俳。用笛一,管一,俳鼓一。笛同中和韶乐,管同丹陛大乐。

    俳鼓如龙鼓而小,悬于项击之。

    太宗平察哈尔,获其乐,列于宴乐,是为蒙古乐曲。有笳吹,有番部合奏,皆为掇尔多密之乐,掌于什帮处。笳吹用胡笳一,筝一,胡琴一,口琴一。筝与队舞所用同,惟设六弦。

    胡笳,木管,三孔,两端施角,末翘而哆。自吹口至末,二尺三寸九分六釐。

    胡琴,刳木为质,二弦,龙首,方柄。槽橢而下锐,冒以革。槽外设木如簪头以扣弦,龙首下为山口,凿空纳弦,绾以二轴,左右各一。以木系马尾八十一茎轧之。

    口琴,以铁为之,一柄两股,中设簧,末出股外。横衔于口,鼓簧转舌,嘘吸以成音。

    番部合奏,用云锣一,箫一,笛一,管一,笙一,筝一,胡琴一,琵琶一,三弦一,二弦一,月琴一,提琴一,轧筝一,火不思一,拍板一。箫、笛、笙同中和韶乐,云锣、管同丹陛大乐,筝、琵琶、三弦同队舞乐。

    胡琴,二弦,竹柄椰槽,面以桐。槽径三寸八分四釐,为圆形,与笳吹之胡琴橢而下锐者不同。山口凿空纳弦,以两轴绾之,俱在右。弦自山口至柱,长二尺三分五釐二豪,以竹弓系马尾八十一茎轧之。

    二弦,斫樟为质,槽面以桐,形长方,底有孔,槽面施覆手如琵琶。曲首后凿空纳弦,绾以两轴,左右各一。弦长二尺三寸四釐,设十七品,按分取声。

    月琴,斫檀为质,四弦,槽面以桐,八角曲项,柄贯槽中,槽面施覆手。曲项凿空纳弦,绾以四轴,左右各二。弦长二尺三寸四釐,设十七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