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章通车喽 (第2/2页)
人说你是烧包(有钱没地方花的意思。) 小孩们都堵上了耳朵在一旁观看着。村民们不同,他们满脸笑意着看着鞭炮一点点消耗殆尽。村民们脸上的笑容根本无法代替他们心中的欣喜。 从这一刻起,石山沟能够通车了。从这一刻起,石山沟将打破与外界的束缚。从这一刻起,他们不必为辛苦种下的庄稼没地方销售而困惑。从这一刻起,石山沟也能真正步入小康生活。 村民眼眶闪烁着晶莹的泪花,为这一刻感到振奋。 鞭炮已经燃烧过,地上落了厚厚的一层鞭炮燃烧过留下的碎纸。当然这其中也难免一些没有响的鞭炮,我们这里俗称哑炮。 几个小孩看着鞭炮已经燃烧过,纷纷跑到树下寻找没有燃烧掉的鞭炮。当然我们小的时候也经常干这种事情。大年初二上坟的时候更是满地寻找哑炮。就是因为好玩,所以也难免受到伤害。我记得我最严重的是找到了一个正在慢慢燃烧的鞭炮,刚拿到手中就爆炸了。伤倒不是很重,就是两手指被炸得肿了好几天。 父亲看着已经修好的陡坡,满脸笑意,大声道:“今天腊月二十三,年集。大家伙今天都可以骑着自行车去赶集了。起码不用为道难走而费心了。” “村长,这一切都要靠内家文文啊!如果不是他承包水库的资金咱们还不知啥时候能通上车。而且要不是他同学给咱最低优惠路咱也只能修一半。所以我建议大伙好酒好菜让文文挨家挨户的吃上一顿。”人群中走出一人个六旬老人,满头白发,身子也有些驼背。但精气神显得很好,穿了一身灰布棉袄。 父亲笑着走上前去,握住老人的激动的手,微笑着说道:“我说周大爷啊!这都什么年代了,现在不兴这一说法了。在说他做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你老人家还是把好酒好菜留着自己吃吧!”说着轻轻拍了拍老人的手。 以前村里倒有这一说法,无论谁做了好事大家都会好酒好菜宴请他。算是好事的回报。不过由于时代的变化,这一说法在农村也渐渐被遗忘。 我在一旁微笑着看着老人,他叫周立坤,村里的孤寡老人,无儿无女。老伴早在多年前就去世了。周立坤老人倒也有几个亲戚在村子里,几个亲戚想照顾年迈的老人,奈何老人不远连累他们所以自谋生路。老人种了有两亩地,一年辛辛苦苦倒也能有些积蓄。 我真不敢想象以为六十多岁的老人还种了两亩多地,不过事实摆在我眼前我不得不信。我为老人的行动而感到感动,为老人不拖累亲戚的举动而欣慰。 这时,陡坡下驶来一辆黑色轿车,走进一看是一辆上海大众帕萨特。 车上下来一位身穿黑色西装的中年人,一副眼睛看着特别斯文,身高一米七左右,满脸威严。 父亲走上前去,笑着打招呼:“许镇长来了,路怎么样啊?” 许镇长点点头,脸上露出了满意之色,说道:“不错,比以前强的没话说。彭达啊!路修好了就要抓紧时间让乡亲们致富。” 父亲点点头,说道:“**都说了,要想富先修路。我想我们村很快就会步上小康水准。” 这时村里人围了上来,虽然不认识传说中的镇长,但还是热情的打着招呼。镇长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朗声说道:“乡亲们纳,路咱已经修好了。大家就要想着怎么致富了,我希望过几年你们村不要成为全镇最穷的村。” 听到全镇最穷的村,村民们脸上露出了无奈痛苦之色。 试问谁不想成为有钱人?试问谁想成为全镇最穷的村。 随即村民们脸上露出了坚定之色,齐声大喊道:“我们不要成为最穷的村子,我们不要让人们嘲笑。我们要成为最有钱的村子。我们都要过上好日子。” 大喊声传遍整个村子,在大山之间来回回荡。更是在人们心中挥之不去。 这些话仿佛是谁教过一样齐朗,仿佛有人提前会知道镇长来我们村。 但镇长的到来出乎了我们每一人的预料。 镇长满意的看着眼前这群勤劳任远的村民,连连点头。 这时,水库堰又急速驶来一辆崭新的黑色轿车。 所有人转头看去,就连镇长也是如此。 会有谁能来我们村呢?而且还是在通车的第一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