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第1/7页)
第五章 1 七十年代中期,部队开展训练改革,严泽光系统地提出了陆军战斗效率改革设想,具体地说就是步兵智能化,炮兵战术化,后勤平行化。为了提高部队实际作战能力,在八连搞了一个步兵智能化的试点,重点训练纵深穿插战术和野外生存能力。并且发明了火力接力战术,以增强运动中的杀伤力。同时,搞了一个《军官训练七大程序》,让干部们研究几个假设敌国军队的步兵战术,以朝鲜战争的诸多战例为教材,探索假设敌军队陆军的作战模式和战术。 严泽光的这些想法在上级机关引起了争论,支持严泽光的一方认为传统战法不灵了,人海战术需要改进,要建立快速反应和高强度作战步兵;不赞成的一方认为我们的装备落后,还是要靠发扬阵地战、运动战的优势,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支持严泽光的一方,出现了一个特殊人物,他就是毕业于南京步校的三团见习参谋沈东阳。 沈东阳认为,按照现行的训练模式,基本上还是针对国民党军队的,还是小米加步枪那一套。凭借的是人多势众和死打硬拼,一味地注重米、秒、环而忽略对于外军新装备条件下的新战术的研究,还是把大量的牺牲作为胜利的代价。在全师参谋训练队毕业座谈会上,沈东阳拟文提出,现有的步兵数量太多而质量太差,二者是因果关系,因为人多,大量经费用在了人的消耗上,因此装备无法更新。沈东阳打了个比方,如果把造三支半自动步枪的钱用于造一支远程步枪,哪怕射击距离增加五十米,精度增加十个百分点,那么自身防护能力就能成倍地增加,而且省下两个战斗员的开支并减少了伤亡的概率。如果把造十门迫击炮和省下的九个人的经费用于造一个地面导弹发射架,不仅能提高速度和精度,而且能节约经费,减少百分之九十的伤亡概率。 沈东阳的观点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 郭靖海对王铁山说“这是装备第一的反动思想,是强调物的因素第一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再说,照他的观点,我们步兵好像多数都没有存在的必要,那我们干什么去?” 王铁山冷冷地说“我们种田去,把仗交给他们打好了!” 沈东阳从参谋训练队回来,被王铁山叫去训了一顿。王铁山说“你知道枪子儿是什么做的吗?站着说话不腰疼。年纪轻轻地口出狂言。什么步兵大量存在没有意义?我们这支军队是从战争中打出来的,怎么没有意义了?” 沈东阳说“战争感情和战争需要是两回事。我并不是说步兵存在没有意义,而是认为有必要精减。三门迫击炮加上炮手消耗的经费,可以造一个地对地导弹发射架。把在一个团头上花的钱用在一个营的头上,搞武器尖端化,人员优质化,战术针对化,这个营的战斗力至少相当于两个团。” 王铁山怒气冲冲地问“你有什么根据?” 沈东阳说“这是显而易见的,好比说,一百个拿大刀的人打不过十个拿步枪的人。就是打个平手,双方同归于尽,也是一比十的比例。” 王铁山说“中国需要多少步兵,这是你考虑的问题吗?这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考虑的问题。” 沈东阳说“我是参谋,参谋就是出主意。” 王铁山说“参谋还有高参低参,你一个团里的参谋还是见习的,你以为你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吗?” 沈东阳说“作为一个基层的参谋,我有义务从基层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 王铁山说“年轻人,你知道天有多高吗?” 沈东阳回答说“学无止境。” 王铁山说“年轻人,你知道地有多厚吗?” 沈东阳说“这个我知道,地有多厚等于地球的直径!” 王铁山怒吼“你好好地给我搞三大战术,给我把进攻防御那一taonong明白。”然后命令参谋长“让这个不知天高但是知道地厚的小子下到连队当半年班长。” 王铁山虽然对沈东阳很严厉,但是他从心里喜欢这个桀骜不驯的青年。他对郭靖海说“老郭啊,你别看这小子嚣张,我琢磨他的话还真不是没有道理。但是,说说容易,做起来哪里是他想的那么简单啊!盘根错节,纵横交错,复杂啊!”郭靖海说“纸上谈兵谁不会?我看这小子有点华而不实。这样的干部不好管。以后干脆把他放到政治处,让我来把他的骨头捋软。” 王铁山哈哈笑道“你也想的简单了。把他交给你,他要是不服你管怎么办?用他的话说同归于尽,难道你这个老革命还要跟他同归于尽?现在不是战争时期,战争时期那好说,谁不听命令我敢毙了他,但是现在情况复杂了。” 郭靖海说“嘿嘿团长,美国鬼子把我耳朵咬掉半拉我都没松手,硬是把他掐死了。我就不信收拾不了这么个乳臭未干的黄口小儿。” 王铁山问“你怎么收拾?” 郭靖海说“很简单,我上午让他写一份思想汇报,下午再让他写一份汇报思想,晚上再让他加个班写份学习心得,明天再让他写份连队调查。他写好了我表扬他让他接着写,他写差了我批评他让他重新写。我保证不出一个月,他就没脾气了。” 王铁山说“这就是你的绝招啊?嗯,不错。” 郭靖海得意地说“嘿嘿,这个办法屡试不爽。你看政治处的那些干部,见到我就像耗子见猫,脸都是绿的。” 王铁山脸色一板说“郭靖海,你给我听着,以后再也不许你这么干了。这是变相体罚你知道不知道?难怪人家都说你是不学政治的政工干部,让你去当营长吧,你还不干,硬着头皮说自己是文武双全,非要当这个政治处副主任。你这个同志,以顶撞领导为荣,以收拾下属为乐,这是什么性质?老革命要注意学习,要讲方法!” 2 听说三团有个叫沈东阳的见习参谋跟王铁山唱反调,严泽光心里很得意,交代副参谋长石得法想办法打听这个人的来头。后来打听清楚了,此人是南京步兵指挥学校的毕业生,现年十九岁。此人从上步校的第二年开始,就在各种军事学术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从冷兵器时期的战阵到火器初级阶段的配置,直到现代中程步兵火力运用,都很有见地。尤其是《精兵战略论》一文,观点新颖,说理犀利。 严泽光不以为然地说“不能光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