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_荀彧攸贾诩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荀彧攸贾诩传 (第8/8页)

于走了。张绣对他秉持后辈之礼,段煨也果然好生照顾他的家眷。贾诩劝说张绣与刘表和好、联合。太祖接连征讨张绣,一天早上领兵退去,张绣要亲自追击。贾诩对张绣说:“不能追,追必败。”张绣不听,进兵追击,大败而回。贾诩又对张绣说:“赶快追他们,再战必胜。”张绣推辞说:“没听您的话,才到了这个地步,现在已经败了,为什么又要去追?”贾诩说:“用兵无定式,急速进军,必定有利。”张绣信了,随即收拢打散的士兵急速追击,与曹军大战,果然得胜归还。问贾诩:“我用精兵追击败军,而您说必定失败;退下来后,用败兵追击刚打胜仗的士兵,而您说必能胜。结果都如您所说的一样,为什么您预料的与一般常情相反却又都应验了呢?”贾诩说:“这个容易解释。

    将军您虽善于用兵,却不是曹公的对手。曹军虽然开始退却,曹公必定亲自压阵断后,追兵虽然精锐,将领既然不是对手,对方的士兵也就强了起来,所以知道追兵必败。曹军进攻将军您并没有失策的地方,力量未衰却撤退,必定是他们国内发生了变故;已经打败了将军,他们必定轻装快行,即使留下几个将领断后,这几个将领虽然勇猛,已不是将军您的敌手,所以虽然您用败兵追击却能取胜。”张绣这才表示佩服。这以后,太祖在官渡抗拒袁绍,袁绍派人拉拢张绣,并给贾诩写信要求结交互援。张绣想答应他,贾诩在张绣面前公开对袁绍的使臣说:“回去替我辞谢袁本初,兄弟之间不能互相容纳,还能容纳天下贤才吗?”张绣惊惧地说:“怎么说出这样的话?”私下对贾诩说:“像这样,我们归附谁呢?”贾诩说:“不如归附曹公。”张绣说:“袁强曹弱,我们又与曹公曾是仇家,为何要归从他呢?”贾诩说:“这正是要归顺曹公的原因。袁绍强盛,我们以这么少的人去归附他,必然不会看重我们。曹公的队伍弱小,他得到我们必定高兴,这是归附曹公的第一个原因。曹公奉天子之令行事天下,这是应该归从曹公的第二个原因。有称王称霸志向的人,本来就会放弃私人恩怨,以向天下显示他的德行,这是原因之三。希望将军您不要再犹豫了!”张绣听从了他,率部归附了太祖。太祖见到他们,十分高兴,拉着贾诩的手说:“使我在全国受到尊重和信任的人,就是您啊!”上奏请任贾诩为执金吾,封为都亭侯,升调为冀州牧。当时冀州尚未平定,留任参司空军事。袁绍在官渡包围太祖,太祖粮食将尽,询问贾诩有何妙计,贾诩说:“您明智胜过袁绍,勇敢胜过袁绍,用人胜过袁绍,当机立断胜过袁绍,有这四个胜过而半年之久不能平定袁绍的原因,在于只考虑万全之策。必须在关键时刻作出决断,那样片刻就可平定敌人。”太祖说:“好。”随即合兵而出,包围袭击了袁绍三十里以外的营地,打垮了他。袁绍军队大举溃逃,黄河以北终被平定。太祖自己兼任冀州牧,调任贾诩为太中大夫。

    建安十三年(208),太祖攻破荆州,想顺江东下。贾诩劝告说:“明公您当初攻破袁氏,现今收复汉南,威名远扬,军事实力已经十分强大。如果利用过去楚国的富饶,来招揽贤才良士,安抚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那就可以不兴师动众而使江东地区俯首称臣。”太祖没有听从,出兵终于失利。太祖后来在渭南与韩遂、马超作战,马超等人要求太祖割让一块地盘换取和平,并以嗣子作人质。贾诩认为可以假意答应他们。太祖又向贾诩询问计策,贾诩说:“离间他们罢了。”太祖说:“懂了。”全部使用了贾诩的计策。此事在本书《武帝纪》中另有记载。最终打败了韩遂、马超,贾诩是这件事的谋划者。这个时期,文帝还是五官中郎将,而临。。侯曹植有才华并且名声远扬,两人各有势力,都有争夺嫡子地位的打算。文帝让人问贾诩巩固自己地位的办法,贾诩说:“希望将军宽宏大度,亲自体验普通士子的修业,朝朝夕夕,孜孜不倦,不违背人子之道。就是这些罢了。”文帝听从了他,深深地自我修行。太祖又曾支开左右人就此事询问贾诩,贾诩缄口不答。太祖问:“和您说话却不回答,为什么?”贾诩说:“属下正好在琢磨事情,所以没有回答。”太祖又问:“琢磨什么呢?”贾诩说:“琢磨袁本初父子、刘景升父子。”太祖大笑,就在这时太子终于确定下来。贾诩认为自己不是太祖的旧臣,而又多谋善策,恐怕被猜疑,于是闭门自守,在家里没有私交,子女娶嫁,不攀高门大户,全国有计谋的人都来归附他。文帝即位,让贾诩做太尉,晋爵为魏寿乡侯,增加封邑三百户,连同以前共八百户。又分封邑二百户,封贾诩的小儿子贾访为列侯。他的大儿子贾穆被任驸马都尉。文帝问贾诩:“我想要讨伐不服从我的人,以统一天下,吴、蜀两国,先打哪一个呢?”贾诩回答说:“致力于攻取敌国的人以军事实力为先,致力于建设根本的人则崇尚道德教化。陛下合乎时机地即位,占有、统治着全国,如果用文教道德来安抚他们,等待他们的演变,那么平定他们是不难的。吴、蜀两国虽然是小不点儿国家,但有山作依傍,有水作阻隔,刘备有雄才大略,诸葛亮善于治理国家,孙权明白虚实大势,陆议懂得军事形势,他们占据险地,把守要塞,我们要攻就得在水中摆弄船只,这是难以很快谋取的原因。红潮网

    用兵的规律,是不打无把握之仗,估量敌人的实力再议论调兵遣将,所以每有举动都不会失算。臣下私自估量我们这群大臣,无人是刘备、孙权的对手,即使以天子的威势临敌,也不会万无一失。过去舜舞盾与斧而使有苗臣服,臣下以为现在应先文后武。”文帝没有采纳,后来发动江陵战役,士卒死亡很多。贾诩七十七岁时逝世,谥号肃侯。他的儿子贾穆继承爵位,做过太守。贾穆死后,其子贾模继承爵位。评曰:荀彧清高秀雅,具有辅佐帝王的风范,然在对时势的预见上,却未能充实他的志向。荀攸、贾诩,几乎可以称得上是计谋一出,万无一失,在通达善变方面,大概是仅次于张良、陈平的人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