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生死一线黄粱梦 (第1/9页)
第二章 生死一线黄粱梦 云宗文突见鸿博老人,僵卧于地,已然气若游丝,奄奄一息,突遭此变故,他不禁十分惊异。 他焦急地喊道:‘老前辈醒醒,老前辈醒醒。’ 探手倒出三粒老人昨夜刚赠给他的灵丹,并运功予以推xue活血,灌输真元。 好久── 老人方无力地,睁开那迷茫的双眼,饱蕴惊悸与怨毒之色,断续地说出:‘我一时…大意,中…中了…千…千面…如来…嗯!’ 话犹未尽,倏一咽气,登时气绝。 可怜这位毕生与人无争,学究天人的风尘奇人,竟因接了老友一封信,而落得此悲惨下场。 云宗文一听,害死老人的凶手,竟又是千面如来,不由怔、恨、怨、怒。 半晌,他方使悲哀地喊道: ‘老前辈,是晚辈害死你的,我无论如何,定必将那千面如来,碎骨分尸,替你老报…’ 他那‘仇’字犹自未落,陡然屋外传来一声冷哼,短促之中隐呈冰冷阴森,骄狂不屑之色。 云宗文面色陡变,大喝一声:‘恶贼休走!’ 人随声起,双腿一顿,快若闪电,掠出屋外。 然而── 他人甫出外,四下一望,除了一抹艳阳,吐出绚丽的霞彩,映得大地一片生机者外,周围寂然,那有人影。 云宗文心中一凛,心忖:‘光天化日之下,闻其声而不见其人,此人好高深的武功啊!’ 心中虽怕,口中却依旧抖劲大喝:‘恶贼有种的何必藏头缩尾,不…’话到一半,耳畔又响起一声冷笑,竟是传自屋中。 云宗文如响斯应,扑回屋中。 入目眼前,除了那业已咽气横尸的老人外,那有半条人影。 云宗文有被嘲弄的愤怒,正待喝骂,忽然瞥见左侧壁上,钉着一条纸笺。 他心头不由又是一凛,出手撕下纸条,一见只见纸上墨迹未干,显然是刚写不久,上面写着: 字付乳臭未干,螳臂蛙儿的小子知之: 老贼逞强,死有余辜,太爷念汝无知,特予饶赦,自此悔悟,还算不迟,若梦想与太爷为敌,则天涯海角,难藏你头,生死决汝一念。 不死阎罗留 云宗文看得心惊胆战,也看得愤怒无限,他连连喝问数声,却已不见回音,料想敌人已然远离而去。 他知道,以自己一身武功,竟无法追踪敌人,足见对方功力远在自己之上。 尤其鸿博老人的死,自己同居邻房,竟毫无知悉,再加上敌人在刹那间,能留下那么多字的柬帖,在在足证对方功力,已达到不可思疑境界。 想到敌人功力如此精深,自己复仇之望,甚为飘渺,不觉心情为之十分沉重。 他明知此去绝魂寺,亦极危险,但一想起师恩如山,那能坐视?明知是龙泽虎xue,也得一闯。 当下,悲哀地抱起鸿博老人尸体,走出屋外,就在挖坑,予以安葬,并默默祈祷。 想到自已昨日带着师父留书,晋见老人,蒙老人慨传绝技,赠予灵丹,岂料,甫过一夕,还遭毒手,观那恶贼‘千面如来’,显有杀鸡儆猴之意。 老人无辜致死,当与自己来投有关,正是‘我虽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双亲之仇,恩师之怨,老人之恨,旧恨新仇,均是那恶贼一手造成,那不教他恨‘千面如来’入骨。 他葬罢老人,咬牙地悲声道:‘老前辈你安息吧!晚辈誓必全力为您报仇!’话罢,对看老人墓前,拜了四拜,然后转身向山下奔去,离开少室峰。 下得嵩山,立即斜走西南,向安徽省而驰,迳奔九华山绝魂寺。 第二天近午时份,云宗文已经离豫入皖,来到了皖中大镇庐州-即今安徽省会合肥-郊外。 连日奔腾,又近中午,已觉体乏腹饥,乃进入城中,拟打尖进食,再继续南行,入城之后,但见这庐州屋宇栉比,客旅云集,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因庐州地近巢湖,是皖中最富庶繁荣之地,是以特多酒肆旅社。 云宗文信步走入一家宽敞的酒楼,登上楼,拣一处雅座落坐,并点来几样小菜,几斤老酒,独自低斟浅酌,慢慢进食。 云宗文初次喝酒,酒入愁肠,越发心思紊乱,尤其看看距九华山不过百余里远近,以他脚程,只消数个时辰,就可到达。 距离敌巢既近,他那满腔仇焰,熊熊怒火愈难压抑,恨不得即到绝魂寺,找千面如来报雪血债。 此刻── 他兀目沉思,如何才能闯进那人人视若鬼域,个个却步不前的绝魂寺。 因此── 对于店中上来什么客人,他都未曾一顾,直至一股香风,掠身而过,他才不自觉地抬头侧目。 陡然,他眼睛大亮,只见邻座上,竟来了一个美艳如仙的女郎,生得十分娇艳,直是国色天香,一身素白上佳缎装,更显得秀丽绝俗。 云宗文心中暗自纳罕。 ‘这位姑娘家怎得外出抛头露脸,难道也是练家子!’ 敢情斯时礼教极严,女流之辈,绝少外出,均守著“闺闯之规’,尤其单身出外,甚至于走上混杂的酒楼饭店者,更是罕见罕闻,是以云宗文不觉纳罕称奇。 当他不自禁多看了女郎一眼时,突然碰及少女,也投瞥过来。 云宗文接触到对方那澄澈如秋水的明眸时,竟不自主地怦然心跳,无端端觉得双颊发热,连忙低下头来。 他在接触对方双眼秋波时,已然印下了她的影子,真想再看她一眼。但他却觉得颈骨竟不听话起来,无法抬头。 这一刹那,他内心中无限遐思。 ‘这女郎是谁?她为什么那样看我?…’ 心念中,突然,耳畔传来一声低沉的叹息: ‘唉!大哥,这一趟,恐怕凶多吉少,那魔头真是神通广大,不知如何,竟找到我们兄弟头上。’ 另一个声音,充满着悲哀语调,沉声道: ‘贤弟,死生有命,大丈夫何必怕死贪生,如论如何,当守著『宁为玉碎,不作瓦全”之念,去见见那无耻之徒。 ‘否则,若让人传出,我灵山双杰是窝囊之辈,岂非枉费多年来,所辛苦获得的这点声誉。’ 云宗文一听,说话之人,竟是十余年来,在江南一带,享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