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Room03.洗梦者 (第2/4页)
烈。不知在哪个关键时刻(他不记得了),年轻人悟出他正参加的是一场幽灵战役。后来他回到故乡,夸耀地把战争的经过描述给他的族人听,没有人相信他说的。但当天晚上他就口吐黑汁死了。 后来的记忆像找不到归乡路的鬼魂,漂泊不知今夕何夕,不知置身何处,不知自己原来的面貌该是啥模样? 他试着回想:那天夜里,还有没有别人进过他的房间?一些近距离的、像撕破的人皮里再跑出一具新嫩光滑的身体,或是像少年时为了观察“太阳黑子”,和同伴耐心一根火柴接着一根火柴燻烧敲破的碑酒瓶底那样的悠缓时光。他记得女人的身体像浮潜时遭遇的鱼群在他周身穿绕回游(所以毕卡索画里的那些女人绝对是处在作爱时刻的女人,非如此不可能在短暂瞬间翻动,移形换位,变更那许多不同角度的近距特写),在那近乎冥修的恍惚静默时刻,女体的每一部位每一角度尽皆秀色可餐。无所谓之敏感带。他有时俯瞰着观察,有时置身在其中,有时竟像用肩脊在驮背(女人强烈的气味从他头颅上方传来),因为他们皆不断在变动、移换着各自身体的造型。在那持续的、像牛奶河流(从各方来的水流朝着同一方向汇聚,但又有表面的急流覆盖住底层的缓流,或是在较陡深的河床地形处形成漩涡)一般的沉醉时光,只有一些突兀的、锐角切割的动作打断了整件事的完整性。有一幕是,女人帮着他,两人一起费劲地剥下那紧束在她胯骨和臀突间的“塑身裤”,但那件裤子像章鱼吸盘一样怎么样都脱不下来,女人喘着气说:“我自己来好了。”她先把丝袜脱下,再努力地扯下塑身裤,再把丝袜穿上,现在她又变成那个轻覆蝉翼,可以一层一层轻轻揭开 手指残存的记忆。一晃即逝的念头。那时他似乎摸到一个类似喉结的硬物。所以那个女体并不是他的妻子? 有这样一种说法:这名哈扎尔使者死在哈里发的宫廷里,他的灵魂被颠倒过来,像一只里子翻转向外的手套。他的皮被剥下后,经过鞣料处理和拼缝,好似一大张地图,铺在萨马拉哈里发宫廷里的贵宾座上。另有一些史料这样说:那名使者曾备受摧残。还在君士坦丁堡时,他就不得不让人砍去一只手:希腊宫廷里的一个大人物用黄金买下了纹在使者左手上的哈扎尔年表的第二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说法…使者有如一部活着的哈扎尔人百科全书存在于世,为了获得丰厚的钱财,使者彻夜伫立着,全身一动不动。他凝视着博斯普鲁斯海峡沿岸宛如烟霞的银白色树顶,彻夜不眠。与此同时,希腊的文书录事等人在一旁从他背部和腿上抄录有关哈扎尔人的史料。…使者言辞确切地说,哈扎尔文的字母是由各种菜肴名称组成的,而数字则用哈扎尔人众所周知的七种不同的盐来表示的。他还留下这样一句话:“哈扎尔人在他们自己的都城备受尊重,来到君士坦丁堡亦优待有加。”其实,他还说了许多与纹在他皮肤上内容正好相反的话。──帕维奇,《哈扎尔辞典》 我之所以能在半世纪后,仍能背诵出那本童年令我痛苦不已,拗口赘舌漫篇不知其意的晦涩故事书里的其中这一小段,或许就因那一段既孤寂又空旷的视觉性句子深深触动我懵懂年纪心底的哀愁预感:“使者有如一部活着的哈扎尔人百科全书存在于世…彻夜伫立着,全身一动不动。他凝视着博斯普鲁斯海峡沿岸宛如烟霞的银白色树顶,彻夜不眠。”那像是我的写照。 也许在我父亲的意志里,那是他的,或我爷爷的故事。在那些颠倒迷离、欲睡不能的梦游之夜,他倾身就着暗澹的烛光,将我爷爷睡在长方形棺木里的白胖屍身作轻微的挪移,在腴软的皮肤局部上纹刺“我们这一族的”,如烟消逝的,暗影层层聚集的,编织着谎言和夸大的孤儿哀感的迁移记事。我到长大至足以暗中将“我的记忆”与世界之事区隔分离、不致惊惶恐怖的年纪,才发现我的同侪们,他们幼年时期的枕边故事或童谣背诵教本,不外乎一些狐狸、熊、小鹿、睡美人或天鹅王子之类的简单情节,或是“人之初性本善…”、“子曰克己复礼…”等等;无人如我在父亲的严肃惩罚下,背诵一本“辞典”我曾被夹手指、用烛油滴脚背、臀部被藤条打得皮开rou绽、寒冷长夜端坐在父亲书房的小板凳不准上床…只为了背诵这整本--后来我才知道那竟不过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外国人异想天开、唬烂、满纸荒唐言地描述一个“从来不曾存在过的国度”的--小说。我父亲曾在以他父亲为羊皮卷轴而他自己为刺青工匠的蒙暧时光,挫折地转身看见我,而转念想让我当“使者”吗?传信息给谁?那些未来世界的他的后代子孙?传什么信息?他的那部、耗尽晚年全部艰苦独处神秘时光以便秘般的西夏文书写,无人会想去翻翻碰碰的小说:《如烟消逝的 关于西夏,有更多的证据证明我父亲当年为了支架起那个时空异端的“另一个国度”,他大量伪造、错误连结了一些不相关的北方民族史论文与考据,作为他小说里那些痛失祖先记忆,在灭族的恐惧中摧残坐骑,狂奔突走穿过沙暴、海市蜃楼、枯草河道以及穹顶极光的无脸孔人物们,某种实体静止物件的造景。譬如说在他小说篇章里历历如绘描写的,关于西夏人墓葬中发现的皮子、毛皮或粗糙丝织品,陶质纺轮,染色的毛织物和毯子,或是贵族木椁中的昂贵外来织物(我差点粗心写下:舶来品。舶?在那个无由想像海洋为何物的极旱之地?),如各色呢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