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朝德川家康13长河落德 (第2/5页)
。他许是想说,正因此念,他才接受了幕府加封。 出门之前,且元又向住持要了一碗葛汤,以振作精神? 高台寺中蝉呜凄切,这令且元感到阵阵悲凉,他想起秀吉公归天时所咏辞世诗,也想起了他将要拜访之人命途多舛的一生。 〖露落露消我太阁,狼花之梦梦还多。〗 当且元听到这辞世诗时,也似明白了自己的人生。 然而,明白便可了结?那无尽的梦,分明就是充斥于整个天地的巨大诅咒。且元的人生乃如一场噩梦,石田三成和大野治长的一生也落满尘灰。不仅仅男儿如此,淀夫人、高台院、松丸夫人,以及三条夫人,当年在伏见享受的荣华富贵亦转眼成空。她们的记忆深处,怕还淡淡残留有当年的爱憎情仇,但那都变成了一场幻梦。 且元极力控制着自己的心绪,站在与丰公庙紧紧相连的高台寺山门前,并未立时叫门。这座被称作高台寺的小庙,叮谓美轮美奂。约四间的小厅堂四壁皆是描金莳绘,栏间则挂着土佐光信所作的。十六歌仙图。在秀忠的授意下,小堀远州对庭院亦进行了修整,引来菊涧之水。一棵树、一块石,都安排得甚是合理,颇为精美。但这一切均非太阁留给爱妻的遗物,而是夸示着丰臣宿敌的力量。 “烦请通报。”且元报了一声,忍不住欲泪。 太阁的丰功伟业已如一场梦,化为乌有,德川家康却完全不同。阿江与夫人与淀夫人虽为同胞姐妹,却仅仅因嫁入德川,她的命运便与jiejie有了天壤之别。到底是何物导致了这等差别? 听到叫门,庆顺尼从寺内茶室唐伞亭出来,道:“是哪位施主?啊,片桐大人!出什么事了,看您脸色苍自。” 且元极力忍住咳嗽,道:“我有事见高台院,甚急。” “过来吧。”唐伞亭下传来一个安详的声音,是高台院。且元双目不由得模糊了,黯然道:“夫人,不好…是个不好的消息。” 高台院在茶窒摆弄插花,平整炉灰。 “发生了什么事?这么匆忙。” 高台院语气亲切,就像在对自己的弟弟或孩子说话。说完,她用眼神示意且元坐下。她于头巾下露出一张笑脸,显得比且元年轻许多。 “说来听听,是不是又有人死了?” “国松公子被捕了。” “国松?是…” “是右府大人和伊势的侍女所生的孩子。” “是秀赖的孩子啊…”“是。他是在伏见的加贺商人住所被捕,将于今日未时在六条河滩被处决。” “他几岁?” “八岁,是在商人家中长大。” “可能因为我没见过他,想象不出他的模样。你是来让我去救他么?” 且元使劲摇了摇头,道:“要是还有办法救,我就不会这么慌慌张张来通知您。此事已经无法挽回,真是可怕。”且元就像在对自己的亲人说话。大概是因为他自小追随秀吉,是在高台院的教导下长大的缘故。一直以来,高台院就像一位jiejie或母亲,倾心照顾着他。 “市正,你都这么一大把年绝了,怎么还如此慌张。我知道了,国松丸被捕,并于今只未时在六条河滩被斩首。那么老尼应做点什么呢?”说到这里,高台院转向庆顺尼,吩咐道:“上茶,先缓缓。” “老尼早已见怪不怪了。秀赖和淀夫人死了,不就多了一个国松吗?以后不能如此大惊小怪。”高台院又对且元道。 “您这么说…这么说…太无情了。” 且元有些不知所措。高台院果然还在憎恨淀夫人。因为国松是淀夫人的孙子,所以她才不悲伤。想到这里,他越发生气,道:“夫人!国松丸公子或许与您没有血缘,但他毕竟是太阁大人唯一的孙子。他就要被斩首了,而您却认为事不关己,打算一笑了之么?” 高台院使劲点点头道:“好,接着说。不要着急,静下心慢慢说。” 高台院依然如此要强。且元气得咬了咬牙,愈发不能自控“多谢夫人关心。虽说那孩子非您的亲孙子,但他毕竟是太阁大人血脉,所以请您跟我一起前往六条河滩,为他念佛送行。” “原来你是想说这个。” “太阁肯定在九泉之下哭泣呢。您应该不会拒绝吧。看今日的天气,应不会下雪,早晨太阳这么大…” “市正。” “何事?” “我与你一起去那里。” “您要跟我一起去?” “可是,去有何用?仍无法让死者安息。后事应该如何料理呢?” 且元道:“此事我已安排好了。” “哦,那么安葬在何处呢?” “安葬在誓愿寺内的护正院。” “誓愿寺内?那是松丸的寺院吧?” “是。松丸夫人以后也会葬在那里,偷偷造了一个墓xue。” 高台院并不回且元话,而是对庆顺尼道:“庆顺尼,马上到中午了。命人去备两顶轿子,不能去晚了。”然后她方转向且元:“市正,你说得很好。可是,我去并不是为了国松。” “啊?” “你说太阁可能在九泉之下哭泣,听了你的这句话,我才决定去。我是为了太阁而去。” “惭愧。” “我最不喜愚蠢之人,太阁去后,那些愚蠢之辈争来争去,荡尽了太阁家业。你看看,到如今剩下了什么呢?” “都是在下无能。” “我不是在责备你。剩下的,只有这间茶室和居所,都是我请求大御所,让他帮我建起来的。这些你要好好记着。” “是。” “对死者真正的供奉,是寂寞凄凉的。” 这时庆顺尼来禀,说轿子已经备好。 “庆顺尼,你扶扶市正,一个大男人,身子这么弱。” 高台院责备了一句,便走了出去。外面阳光刺眼,她不由得眯上了眼睛,这时浮现在她眼前的,并不是素未谋面的国松丸,而是当年在大坂城见过的可爱的秀赖。 “不仅仅是为了太阁,也是为了秀赖。”她小声嘀咕了一句,便穿过院子,来到山门前。 乘轿赶往六条河滩的高台院,此时的心情比且元还要复杂。她与太阁同筑大坂城时的辛劳,现今想来即如一场梦幻,一切都那般虚幻。人生莫非便是如此?她这样想着,心中陡然生起一个疑惑:秀赖到底是不是太阁的亲生儿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