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六章江户之蛙 (第2/3页)
!” “有何异议?” “在下以为,您若这般做,大御所便会责骂您不懂他的心思。” “哦…”“大御所决定亲手解决伊达之难,然后带着少主进京面圣。他想把此事作为自己最后的努力。” “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啊。” “因此,他即便来江户,也不会住进西苑。因西苑乃是继承大御所和将军您大业的第三代将军的居所。” “你是说父亲要住进本城?” “非也。本城乃是征夷大将军的居所。将军要是想为大御所准备一个住处,就选择二道城吧。如此,大御所会甚是快意。” “宗矩,你连父亲的日程和住处都已知…你真是会刁难人。我要不问,你便不说!真是如灯盏,拨一下亮一下!”秀忠面带怒色,责道。 宗矩毫不在乎施了一礼,道:“正是。” 秀忠见宗矩如此应答,更是生怒。他虽一向严肃认真,但对如此揶揄实难容忍“你虽然什么都知,却不欲主动道出?” “正是。”宗矩再次毫不犹豫回道“将军大人与大御所父子之间必心灵相通、步调一致,若我等介入其中,破坏了您父子之谐,便是不妥。因此,除了大御所让在下传达之言,其他事情,只要将军大人不问,在下决不敢多言。” 秀忠咬了咬牙,道:“有理。” “将军大人,您要是明白这些,在下也就有立足之地了。” “又右卫门,待大御所来江户,就住在二道城。但,父亲已年迈,还未从大坂之战的疲惫中恢复。作为儿子,我应尽量把诸事理好,也好让父亲早日回骏府。” “这才是孝心。” “我还有一事要问。我若把伊达请到江户,让他当面发誓,事情便能解决吗?” “这…”“事情会暂时得到解决,但之后还会发生动乱,如此便无法去除病根。父亲有何主意?虽还未说,但父亲心中定已有所考虑。先生,你所虑如何?” 宗矩微惊,原本以为秀忠已怒,却不料到他竟如此耐心下问。“不敢当。”他刚一开口,又忙止住。下无诤臣便上无明主。他至今仍旧拒绝加封,拒绝晋爵,只因欲作为一介诤臣侍奉于将军左右。 “将军这么问,在下便不妨说说。”他故意摆了摆架子,道“大御所问了在下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什么问题?” “他说,出现了一只食人之虎,不愿踏进太平大门。” “食人之虎?” “是。若将军他日往极乐去,那虎却仍留在世上,不知他会如何对待少主。这个问题让在下意外,也很难回答。” “嗯。”“大御所还说,到那时,他也早就不在人世。吃人的老虎说不定会捣乱,当如何是好?”宗矩语气比家康还严厉,紧紧盯着秀忠。 一只不愿踏进太平门槛的食人之虎…秀忠闭上眼,眼前浮现出两张面孔,一为伊达政宗,一为忠辉。 “倘若置之不理,那食人之虎定会闯入市井,致使血流成河。”宗矩似在说别人之事“但,若枪炮齐放,不仅可能被老虎反噬,还可能伤及无辜。此乱一起,必有人沿川逃跑时溺水而亡,有人乱中放火烧掉家园。况且,若让老虎逃了,百姓战战,天下兢兢,何能安心?” 秀忠轻轻点头,睁开眼“先生是怎样回话的?” “在下未找到合适的答辞,单是说令少主好生看住那老虎。” “让竹千代好生看住?” “是。少主定非它对手,只能在还未举枪放炮时,便想法令老虎乖乖人笼,然后看住它,但并不杀之。如此,天下无忧矣…” 秀忠低应了一声。他为人一向规规矩矩,在他看来,宗矩的这说法几如戏言,饶是如此,却说得条理清晰头头是道,自不便深驳。他遂道:“父亲同意你的说法?” 宗矩拿出随身所佩短刀“大御所说甚好,还赏给在下这柄短刀。” “哦。” “将军有何疑虑,请尽管说。” “竹千代若无这个能耐,当如何?他的眼神若不够威严,便无法对老虎产生震慑。” “不。”宗矩挺起胸道“将军差矣。即便是将军的眼神,就已足够威严。” “我?” “大御所请林道春为首的诸多学人,传授太平之际的圣人之道。圣学与已遍服天下大名的征夷大将军的武力合为一体,此力威慑之下,何人敢不惧?若人不惧,只能说将军还不明此理,不会以眼神慑人。” “哦…”秀忠脸色再次微微泛红,似是出于羞愧“你是说我太懦弱了?” “只有懦弱心虚之人才会马上拔刀。执刀在手,就与盲目地用枪炮打老虎一样,只会让老虎疯狂,伤及百姓。因此,敝派新阴流主张,不当轻易拔剑,拔剑则必胜。” 秀忠默默盯着宗矩。他面上平静如水,但宗矩却能听到他剧烈的心跳——他在拼命体会宗矩之言。秀忠是个很难得的老实正直之人,因此,家康才选择他作为继承大业之人,对他信赖有加。 “父亲所言和你的剑道乃是一致?” “殊途同归。” “多亏了先生,我才明白父亲的心意。你去把大炊叫来,我们议一议前往骏府之事。” 柳生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