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慈悲之本 (第2/3页)
下是说,把这两事扯在一起,让人觉得不妥。” “胜隆!”“大人。” “你以为你能和我一般看透人生?此次出使高田,须抱着必死之心,方能完成任务。我以婚礼为诱,乃让你珍惜性命。你怕别人说你想得到奖赏才出使,自作聪明!” “这…”“你以为我不知你的心思!”家康一声断喝,旋又压低声音“是啊,对付上总介,寻常法子不行。他违背了你们二人的约定擅自回了高田。但正因如此,才必须令你出使。” “…”“你要责问他为何背约,然后便可以明白事情原委。你把我的意思传达与他,便会令他感到内疚。” “大人的意思,怎样处罚…” “现在说这些为时尚早。你要作好准备——如此还无法完成任务,便是无用蠢材。” “…”“我令阿牧嫁给你,是觉得你定能完成任务,是信任你。你竟自作聪明,就凭这点见识,还能干成什么?” 胜隆翻着白眼,叹了口气。 “我此次选你出使,不像上次那样是出于父子感情,而是策略,是为了巩固天下太平,平息那些蠢蠢欲动之心。”家康继续道“天下有公有私,凡俗之人常会将二者区分,若分开,便要忍受因‘公’废‘私’之苦。能否恰当协调‘公’与‘私’,便显出一人的能耐。” “恕在下斗胆…”胜隆打断了家康“在下以为,若顺利归来,大人便为在下完婚,是为公私不分。” “一知半解!” “啊?” “我是说你尚稚嫩。若人常在心中为公私而苦,那么这一生只能是不断牺牲。愈是想遵守法度,维护秩序,人生便愈苦。原本美好的人生便会变成苦海。” “应怎样想才是正道?” “有公有私,各得其宜,方为人生上上之策。”家康看着年轻的胜隆,笑了——骏马有时也需鞭策。他又道:“胜隆,我已不为上总介而苦恼了。我若一味关注他的不幸,便可能忽略对第三代将军竹千代的调教,或令企图乱天下者有机可乘。因而,对我来说,我已无公私之分,只需各得其宜。也正因如此,我才想到了阿牧的归宿,才把她交给你。” 胜隆侧首沉吟,仍是无法平息心央焦躁。 “我跟你说这些,乃是因为,你身边还将出现一人,夹在公私之间,痛苦不堪。” “在下身边?” “是,就是令尊。重胜乃忠辉家老,我若派你去传达令忠辉切腹的命令,上总介若一气之下起兵,偕伊达政宗造反,令尊将如何是好?” “啊!”胜隆一下子呆住。 “令尊的处境之艰难,你是否发现了?” “啊…”“你若发现了就好。只怕令尊听说是我派去的使者,也会与上总介坐在一处听我的吩咐。这样的话,你更要注意怎样说话了,稍有不慎,便可能使你父亲痛苦不堪,切腹自杀。” “是。” “你放开些,休要惹怒上总介,亦休要致你父亲自杀,你也要活着回来和阿牧完婚。这三件你都应该想到,只有把这三件都想好了,才说明你真明白了。在思量问题的时候,应把眼光再放长远些。” 胜隆脸上一阵红一阵自。和阿牧的婚事,他原本以为不过是赏赐,实则却是为了解决上总介这难题。 胜隆紧紧盯着家康,叹一口气:大御所是否真已放弃了上总介?当然不会,这世上哪有父亲不关爱儿女,哪有儿女不忧心父亲? 当家康说到重胜可能会自杀时,胜隆不由心中狂跳“大人,在下还有一事要问。” “尽管问。” “大人,您已决定命令上总介大人切腹了?” “我还未决定。”家康语气平静,但愈发加深了胜隆的疑心。家康又道:“那就得看你了,我并不恨上总介,只是不想让大坂之战那般毫无意义的仗再打。若重复这等战事,便说明我和将军都无治理天下的能力。” “大人,您…”胜隆壮着胆子道“您不明言,在下一介浅稚之人,如何作准备?” “胜隆,这就不对了。不管于公于私,你认为这个世上有愿除掉儿子的父亲吗?” “虽如此…” “那你就休要想差了!问题的根本在于防止伊达起兵作乱。能否让上总介继续活着,这毋需问,秀赖当初也是一样情形,我真希望当时片桐市正的心能放开些。” “这么说,大人是想令在下这个冒失之人,去完成和片桐当年一样的使命?” “是。你要是想好了,我现在就可爽快地答应你。但,你目下还是白纸一张。” 大御所真是巧舌,三言两语便把责任转嫁到了别人身上。胜隆突感气恼,这样的话,他只能任人摆布了。 “胜隆,我再说一遍,在这个世上有叫‘和’的果实,它并非一朝一夕便能长成。在泥土深处,必须有叫‘慈悲’的根本为它添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