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黜子去祸 (第3/4页)
知为父的心思,才要做个谦谦君子。” 说着说着,家康深觉惋惜:此子若生于乱世,所领必是虎狼之师… 忠辉却顿时有些不快,这不快却是出于年轻儿子的纯真之心。因父亲称,那个刚直而死板的秀忠才是真正继承了大志,还是真正的君子,直令忠辉如刺在骨。更让他感到意外的是,父亲竟然把他的海外之策判为“霸道”他对儒学的感悟还不甚深,还无法分清王道和霸道之别。解决掉国内狼人之困,消除引发战乱之源,难道不正是对苍生的慈悲?况且,此举大有助于维护父亲希望的太平,不是最大的孝心?他遂用沉默表达对父亲的不满。 此时,家康又说了一句让忠辉更为不快的话:“上总介啊,你不觉得你的想法和太阁的颇为相似吗?” “不觉得!”忠辉怒道“太阁所为,是因为他缺乏谋略。他让诤臣如居士千利休者切腹自杀,又毫不熟悉朝鲜和大明的情况,便妄生战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却误以为朝鲜国王会唯唯诺诺听他调遣,为他引路。战争还未开始,他就已失算。” 听忠辉这般一说,家康的脸绷了起来。忠辉的这番评论,几与伊达政宗的想法同出一辙。达样一来,不管再怎么疼爱儿子,家康亦不得不生出疑心了——此子已为政宗所夺。 “况且,太阁本就缺乏海事见地,要于海外发动战事,就当…” “好了!”家康大声打断了忠辉“太阁初时想法其实与你无二。他彼时想的便是,若无更多的土地,便无法养活手下武士;若放任武士不管,便会引发内乱…他和你现在的想法大致无差。” “怎会无差!太阁的目标不过朝鲜和大明国,孩儿的目标却是整个世间…” “世间也好,朝鲜也罢,只要有战事,就会有受苦的苍生。为父和你兄长现在一心想的,正是如何缔造没有战事的万世太平。” “哈哈,父亲的眼界真是太窄了。即便我们不主动去海外,敌人来了,照样要发生战事。战事怎会从这个世间消失?” “不会消失?” “当然。不管是在何时何地,都会有战事。所谓人善被人欺,只做一个奉行王道的谦谦君子,必受人欺凌,因此应该施行霸道——父亲和兄长不也刚刚以霸道结束了战事?”说到这里,忠辉猛住了口。他见家康愤怒不已、下巴颤抖不休,以为又会挨一通臭骂。他于冲动之下,只图口舌之快,这般评说父亲,未免太过。但他非感情迟钝之人,发现自己过头之处,便立时致歉:“父亲,孩儿说得太过了。孩儿只是把心中的想法说出,只是觉得战争不易消除。” 家康仍是目不转睛盯着儿子,他那张大脸依然有些扭曲。比起愤怒,此,时他心中更多的是失望。“坚信战争不会消除的顽固之人,父亲只知两个。”半晌,家康方道“一个乃真田幸村,另一个便是伊达政宗。然而,你亦持此说法,你算第三人。” “不,孩儿并不那般确信…” “忠辉,你可知,很久以前,我便认为佛祖和我有过同样的经历。” “佛祖?父亲是说释祖?” “悟道之前的释祖和悟道之后的佛祖,大不一样。不过,这些都无妨。我觉得我能明白佛祖抛妻弃子、赤裸裸去修行时的世间之苦。” “啊?” “那时,不仅战事连年,世间亦有病痛,黎民贫苦,满眼皆是不幸。即使能暂时温饱,也不过一瞬之梦。世间只有不幸…” 忠辉不明父亲的意思,侧首倾听。 “但,佛祖没有绝望。他认为,这定是因为人们不够努力。他发誓要激励世人…” “啊…”“我年轻时只知拼命打仗,指望有一日战事能从这世间消失。望着连天烽火,累累自骨,我拼命征战。” “…”“因此,只要人运用聪明才智,即便战事不会一时断绝,但总会减少。首先,自己要变得强大,要让人知,所临为强手,战必讨辱,如此战亦稍少矣。出于此心,我才与信长公联手。信长公在东,我在西,未几,二人齐心协力,天下无人能敌。我就这般步步为营,累积实力。后来与太阁联手,亦是出于同样原因。但仅仅如此,战事仍不会平空消失。人各有志,人各有欲,人各有念,诸心难齐。但现在,我已深信不疑:世人齐心努力,战乱一定能够消除。战乱若未消失,只能说明我们修为不够。” 忠辉以为,父亲在他面前发出这么些感慨,是因心中已释然。家康加重语气,紧紧盯着儿子,又道:“净土无战事!” 如果忠辉再老成一些,对人生的理解更深刻一些,他许能够发现,其实从此时起,家康所思便已脱离了常轨,此时所言已并非针对忠辉。这些感慨,乃是他对自己人生的深刻反省。 “净土既无困苦,也无病痛;既无那么多怨恨的种子,也无导致战乱的欲望…是,若无了欲望,还有何不足?” 忠辉不语。他觉得,与其附和父亲,还不如默坐一旁,让父亲平静下来。 “所谓的困苦,可用劳作改变。至于病痛,若有药师如来张开慈悲之怀,亦能得到解脱。世人若能将在各种争端和战事中所耗,全部用于追求福泽,便定能在这凡俗世间缔造净土。而这一步…忠辉!你知缔造净土的第一步是什么?” 家康的语气变得很是严厉,忠辉不敢不答:“是、是太平…还有财富。” “混账!” “啊…”“你对我方才所言根本一无所知!” “不,孩儿…” “哼!”家康一声怒吼,又闭了嘴——莫要动怒,我当与他好生说说,让他明白。 家康的自制,与其说是为了忠辉,不如说是对自身的反省。 “若财富可让人幸福,太阁聚敛了那么多的金银财宝,为何求不得一日安宁?” “因为他发动了一场糊涂战争。”忠辉说道。此时的忠辉已经变成了一介小儿,他只想让父亲高兴,讨父亲的欢心。 但家康哪有欢心?他脸庞因愤怒和自制而扭曲,似在拼命思量什么。良久,他方道:“如是通过不当手段聚敛财富,这财富必定沾满了罪过。通过杀人,通过抢掠,通过折磨别人而聚敛的财富…怎能让人安心?此种财寓无法构筑净土。” 家康的语气虽然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