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八章:东成西就 (第9/12页)
动员起来的后备师去组织防线。”据说俄罗斯有一句谚语:“最后参与打架的人,往往事后话最多。”或许布拉德少将便是这样的一类人,在他的眼中此前印度陆军的种种失利,都是由于没有在他英明的指挥之下。而只要依照他的意见去作,中国陆军的强大攻势最终必将土崩瓦解。 “我很欣赏你那与年龄相符的自信和勇气。在印度风雨如磐的今天,作为一个军人你依旧有必胜的信心,的确令人钦佩。但是我不得不告诉你,纸上谈兵对于目前局势毫无帮助。”面对着眼前这个年轻人的横加指责,卡尔马特中将似乎并没有任何愤怒的表示,相反他宛如一个慈祥的长者,对于眼前这个年轻人微笑着循循善诱道。当乔京德尔率领着印度东部军区3个主力集团军深陷于孟加拉的泥潭之际,正是卡尔马特中将指挥了印度东部地区的防御部署,作为一名战区级的指挥官,实际上他的工作完成的相当出色。如果面对的不是强大的中国远征军。那么或许卡尔马特的名字也将永远的铭刻在印度历史之上。 “西里古里并非是一个理想的阵地,你可以试想一个位于山脚下的平原阵地,将会面临对手如何猛烈的打击。”对于西里古里走廊,卡尔马特中将与着包括乔京德尔在多的印度陆军大多数高层的意见截然相反。与主流的观点相反,卡尔马特中将一直以来坚持反对在西里古里一线进行决战的计划。面对向来以“大炮兵主义”为建军路线的中国陆军,任何有理性的指挥官都不会将自己的部队布置在西里古里这样的战场之上。 毕竟在当今中国陆军兵种编制中,炮兵部队所占的比例很大,根据卡尔马特中将的情报,目前中国陆军各大军区依旧编有炮兵师这一作战序列,而主力野战集团军都编有军属炮兵旅,装甲师、机步师、摩步师都编有师属炮兵团,装甲旅、机步旅、摩步旅编制中的炮兵团都编有地炮营;装甲团、机步团编有自己的自行火炮营;摩步团炮兵营编有地炮连、火箭炮连;摩步营编有炮兵连。而且中国陆军目前已经完成了火炮的更新换代,各种的先进的火炮系统已经装备了中国陆军的各部队。一旦决战在西里古里一线展开,印度陆军将不得不面对布置着高原之上数倍于己的炮火打击。 “至于格蒂哈尔到巴特那一线,我军的确拥有内战作战的优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后勤补给上,我们就有可能拖垮中国人。”作为老一代的印度陆军指挥官,卡尔马特中将依旧记得1962年的那场灾难。的确从地理来上看,中国陆军背靠的是荒无人烟、崇山峻岭、交通不便的藏南山区,而印度一侧则是一马平川、公路、铁路网络齐全、富饶的印度恒河平原。但是战争双方在补给线的较量永远不是地理上的对抗。印度陆军原第4师师长尼兰詹。普拉沙德所著自传《一个印度侵华将军的自白》之中,人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段文字: “中国的准备远远胜过我们。中国以其独特的作风在西藏东部广泛实施公路和机场的修建计划,这对于印度是有深刻影响的。公路网能使中国集中和维持大兵团直达边境。这对中国来说,是不难办到的;因为西藏那边的地形是一片高原,许多地方很平坦,便于军车行驶。在这样的地面上修路,不会成为大问题。达旺突出部以北的地区,就是个典型的例子。相反,在我们这一边,必须越过丛林密布、阴雨连绵的几座崇山峻岭,才能到达主要的分界线区域,而中国人可沿雅鲁藏布江一线长驱直入,几乎直达我们的边境。他们只要进行有限的工程,就可使现有的驴马小道行驶车辆。显然,这是一个不平等的对抗。” 这段文字虽然从面前上看印度陆军是输给糟糕的地形,但是可笑的是印度竟然谋求在山南地区的利益,为什么不能象中国一样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去开辟一条稳固的后勤补给线路呢?毕竟山南地区距离印度东部的富饶的恒河平原不过一步之遥。而中国军队则要从跨越整个青藏高原从内进入战区。人类历史上的那些被认定为“奇迹”的战例一次又一次的证明,战争的胜负不仅仅决定于那些有形的如地理、兵力等硬性指标,更取决于一个国家和政府的组织和动力能力,所谓的国力远比数据的堆砌。 在中国政府的全面掌控和协调之下,庞大的中国铁路、空运系统向西部转移。刚刚建成不久的青藏铁路更成为了中国陆军山南突击集群背后强劲的大动脉,每天都有数以万吨计的物资由中国腹地运送到西藏的中心,跨越昆仑山、唐古拉山,通过550公里的多年冻土层和大片“生命禁区”将胜利的希望传递到每一个战士的手中。而与之相比,印度的后勤系统却陷入了空前混乱之中。 在英国殖民当局及很多私人公司的参与和推动下,印度铁路系统曾经发展迅速。当时印度不仅成为亚洲最早拥有火车和铁路的国家,而且铁路总里程一直雄踞亚洲第一。1924年,印度政府将整个铁路系统收归国有,从基础建设、管理运营到财政支出都由政府控制。1947印度独立后,新德里更是加大了投资力度,以使仅有蒸汽机车的铁路系统迈向现代化。最终印度铁路总长度约为6。3万公里,拥有大小近7000座火车站,每天货物运输总量为140万吨,日运送旅客达1400万人次,也就是平均每个印度人一年可以出行4次以上。 但是如此庞大的体系却有着它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铁路系统已经成为印度最大的行政机构,雇员更超过150万人,甚至超过了印度陆军的总人数。但是这个如此庞大的机构在财政上却始终入不敷出。为了铁路系统的正常运转,印度政府每年都不得不进行大量的拨款。这个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不多见的情况。收入在不断下降,支出却逐年上升。每100名铁路雇员中,就有73人是退休职工,他们的养老金占了印度铁路总收入的近15%。而今后几年内退休员工还将不断增加,养老金的发放使得本已不堪负重的铁路财政负担雪上加霜。 越来越沉重的负担早已压的古老的印度铁路系统喘不过气来,从建成至今,印度从未对其铁路设备进行过全面彻底的改造。因此印度铁路安全事故频频虽然过去几年来铁路部门已开始更换不符合标准的铁轨,但要把6万多公里铁轨全部更换,却还需要天文数字的资金投入。而这场与中国的战争,更成为彻底压垮印度铁路系统的沉重一击。与青藏铁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