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三章:花谢孟买 (第8/11页)
自己的呼吸。现在迪斯布尔和高哈蒂都丢了,整个梅加拉亚邦便彻底暴露在中国人的兵锋之下了。”缓缓的站起身来,卡尔马特中将望着东北的方向,他深邃的目光似乎已经可以看到那群山之间的美丽。“虽然梅加拉亚邦的伽罗人和卡西人和我们一样不喜欢阿萨姆人。但是习惯了被女人统治的他们,并没有那么多的反抗情节。无论是面对我们还是中国人,他们都一样会微笑着敞开大门。唯一可以阻挡中国人的只有那里糟糕的地形。不过经过了锡金之役后,全世界都知道北京拥有着最为强大的山地步兵。西隆的陷落恐怕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梅加拉亚邦可以说是印度东北部各邦之中最为年轻的一个,它曾一度归属于阿萨姆邦,1970年4月2日才由于民族对立而从阿萨姆邦划分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新邦。这个主要由伽罗人和卡西人组成的邦西、南都与邻孟加拉国。面积约为2。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300万。整个梅加拉亚邦几乎为群山环绕,由于在印度的神话传说中古代有个名叫西隆的神仙曾在这里修行,所以这片山地被统称西隆高原。最高山峰被为西隆毕戈。处于布拉马普特拉河套南部,同卡斯山、柬迪雅山、迦洛山、米格尔山等山脉连成一体,最高处海拔5000英尺以上。东部是斜坡,有许多起伏不平的山峦。发源于西藏的雅鲁藏布江经阿萨姆流到这里,再向孟加拉湾流去。东南季风从布拉马普特拉河套吹进山区,被西隆山所阻,随季风飞来的云彩便长期飘浮在这里,故取名为梅加拉亚。“梅加”即云雾“拉亚”即地方,意思是“云雾聚积的地方” 行进在如此如梦似幻的山岭之中,每一个中国陆军第52山地步兵旅的战士都可以感受到一种世外桃源的境界。 在第13集团军抵达西里古里的同时,此前假道尼泊尔进入锡金,顺利攻克甘托克的中国陆军第52山地步兵旅也奉命将防务移交给西藏军区的边防部队,与“老冤家”—第13集团军的第37摩托化步兵师再度携手向印度东北部挺进。虽然是并肩作战,但是两支部队所负责的主攻方向却各有侧重,第37摩托化步兵师主要担负着向东挺进,接管阿萨姆邦主要城市,策应“牙旗”数字化步兵旅以及各反政府武装的使命。而第52山地步兵旅则将向西隆高原进军,接管梅加拉亚邦的各主要城市。 高原山岭地带的作战本来便是第52山地步兵旅的长项,而在这一次的行动之中,他们更可以获得了一些意外的帮助—为了向北京方面表达自己的忠诚,除了此前参与锡金战役的尼泊尔解放军之外,刚刚获得独立的锡金王国和一直以来倒行印度的不丹王国也各自派出了150名和1200名的皇室卫队与中国陆军并肩作战。“在梅加拉亚邦,女人往往才是一切的主宰。据说《西游记》里的女儿国便是以这里为原形的。”原本应该在各个山隘展开阻击的印度军队似乎早已抛弃了自己的职责,面对长驱直入的中国陆军,他们甚至连地雷都没有布设,在经过了最初的谨慎小心之后,大多数中国士兵的心情都放松了下来。大家一边行军,一边传播着从基层指挥官口中听来的趣闻。 在印度的大多数地区,父母们都想生一个男孩子,女儿则常会被看做是“家庭的负担”但是在梅加拉亚邦,这种情形却完全相反,在这里不仅延续传承了千年的母系氏族文化—由女性来掌管家庭的财政大权之外,还规定了只有女儿才有权继承家里的财产,尤其是最小的女儿,可以得到家中最多的财产——因此也成为当地男子们求婚的重点对象,儿子们则一无所有。据说进入21世纪之后,梅加拉亚邦一些感到不平等的男人们组成了一个“男人解放组织”要求给予男人平等的权力。不过从目前来看这个“男人解放组织”已经差不多面临瘫痪的状态,因为在梅加拉亚邦没有人将它当回事。“大家要小心不要被抢亲才好!”在向西隆延伸的公路之上,中国士兵爽朗的笑声不绝于耳。 “在目前的情况之下,我们再作任何的努力,都不可能恢复新德里对东北部各邦的统治了。与其浪费更多的时间在这个徒劳无功的方向上,不如思考一下我们如何才能保护印度本土的安全。”作为一个老人,卡尔马特中将拥有着远远超过乔京德尔的冷静,毕竟在这场战争之中印度已经失去了取得胜利的可能,唯一可以作的只能是如何减少损失而已。 如果将一个国家比喻成人的话,印度从诞生之初便是一个抵抗力先天不足的孱弱婴儿。从远古以来“印度”便一直都是一个地理概念,而并非一个国家概念。无数次的民族迁徙,使印度次大陆成为了一个亚欧大陆民族的死胡同。从雅利安人到突厥骑兵,无数的征服者在这里上演着从强悍征服到腐化没落的活剧。虽然从欧洲到东亚野蛮民族入侵的历史也曾在罗马帝国和汉唐文明的身上重演过,但印度最终即没有形成类似欧洲那样的群雄并起,也缺乏一个拥有足够的文化底蕴和基因谱系的真正主体民族足以同化大多数的兄弟民族。最终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印度斯坦——这是亚洲规模的意大利…在政治结构方面是同样的四分五裂。”正因为如此,印度人的“国家”、“民族”意识相对淡薄,种族认同、种姓认同和宗教认同却发挥着空前的作用。 新德里的政治家们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来整合自己所创立的这个国家。过去庞大的体积以及不受控制增长的人口,注定了这个国家不能以默默无闻的方式在这个充满了机遇和挑战的时代缓慢发展下去。于是从尼赫鲁开始,印度政府的领导人不一不选择了用一个强国的梦想来鼓舞,整个次大陆上不同肤色、不同信仰、使用着不同语言的民众为着同一面旗帜而奋斗。但是这一梦想却在无情的现实面前显得如此不堪一击,在贫乏的物资和无法公正的分配方式面前。,用对外扩张的冲动来保持这个国家最基本的向心力便成为了唯一可行的方式。 在印度之前纳粹德国、军国主义的日本都曾经成功过,但是印度却显然无法完成这一自己能力之外的任务。因为其脆弱的基础产业和国民心理都无力建立起一支向外扩张的军队,甚至连保护自己有些时候能是那么的艰难。而这一点在强大的近邻—中国面前往往是最显而易见的。 从1962年的那次较量之后,新德里的高层便不得不承认在强悍的中国陆军面前,印度陆军无论在任何方面都难以望对手的项背。特别是反应速度和组织能力上,庞大的印度陆军中大部分更是几乎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之上,增加国防预算的确可以购置起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但是军人的战斗意志和进攻精神却是需要无数的时间和鲜血从能艰难历炼而成。与中国陆军相比,印度士兵的士气总是那么的不堪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