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力量—南海扬_第六十五章:俱卢鏖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五章:俱卢鏖战 (第8/13页)

的行动,目的是为了在中东地区制造紧张局势,疏离我们与埃及两国的双边关系,同时牵制正在赶往阿拉伯海地区的第五舰队的“斯坦尼斯”号和“里根”号航母战斗群。但是在一周之后发生的另一次袭击却让我们对攻击者的真实身份产生了怀疑,这一次遭遇攻击的对象同样还是在中东地区,首先遭遇袭击的是位于利雅得的沙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苏丹王子空军基地和位于科威特的多哈兵营。这次攻击的手法与在埃及方面如出一辙。只是这一次‘狼来了’的对象换成了伊朗。”随着斯蒂文。鲍特尔少将低沉的声线,投影仪上出现了大批代表着伊朗空军战机和中程弹道导弹的红色符号正越过波斯湾飞向沙特,而大群伊朗陆军的地面部队则扑向弱小的科威特。“如果说以色列是我们在中东的烦恼,那么伊朗则是中国在西亚的麻烦。特别是在目前的情况之下,中国政府依旧需要来自伊朗的石油以支撑其在南亚次大陆的军事行动。

    “这或许是基地组织最新一轮的恐怖行动,利用计算机病毒将全世界的热点地区的主要国家囊括其中。建立一个‘僵尸网络’。在必要的时候引发一场全球性的冲突。”此刻发言的是曾经以“僵尸病毒”名噪一时的简森。詹姆斯。安切塔,作为美国本土地下黑客组织—“机器人程序大师”的著名成员,简森。詹姆斯。安切塔曾利用自己开发的“远程黑客控制程序”

    将包括美国防部和海军武器研究中心的保密电脑在内的多达40万台电脑组成的一个庞大“僵尸电脑网络”

    安切塔所编写的这种“僵尸”病毒甚至可以突破美国军方电脑的高等级保护,并成功地对美军的各种电子技术设备实施监控,甚至可以控制军用导弹的发射。一度委实令美国安全机构十分担心。不过这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当时却并没有想到将自己发明谋取暴利,他只是一些网络广告公司签下代理合同,通过自己的“僵尸”病毒cao纵数十万台受感染电脑下载弹出式广告软件,以此挣了6万美元而已。

    “当然我们不排除这种可能,但是在这次行动中,攻击者不再满足于认识攻击。他们成功激活了我们隐藏在系统之中的固体病毒,在短短的15分钟内便瘫痪了沙特和科威特两国军方的绝大部分指挥系统。”计算机的核心—

    “中央处理器”的生产大国,美国也曾是电脑其他组件如主板、内置式调制解调器的主要生产国。全球销售的约90%的计算机使用了美制蕊片等组件。因此美国军方长期以来便一直在进行将带有病毒的计算机系统直接或间接卖给目标国家的行动当这些国家与美国为敌时,便可激活隐藏在计算机内部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蕊片”将直接或间接地对敌方国家和军队的计算机系统造成许多麻烦。而众多美国盟国所广泛采用的指挥系统中,这种潜伏的病毒更是多如牛毛。甚至连美军自身所使用的信息系统之中也并非绝对安全。

    “这些行动可能包含着无数的含义,我们可以推想其背后有着一系列复杂的阴谋。但是单纯从技术角度上来看,这两次行动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攻击,而只是测试而已…。”就在所有人都感觉陷入了无边的迷雾中之时,安布罗斯上校却轻描淡写的说道。“对方的目的并不是真正要瘫痪这些系统,而是在测试这些系统安全性,寻找我们所研制的指挥系统的弱点。而且我敢说他和我一样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的学生。”

    而就在五角大楼内这场会议召开的同时,在位于新德里郊外的一片密林之下。一个曾经为了防御核攻击而建设的地下掩体内,此刻数以百计的印度军方黑客正在紧张的进行着攻击前的最后准备,而在他们的身后一个20岁左右的瘦削青年正面带微笑等待着胜利的到来,他就是被印度喻为“黑客之王”的法里特,实际上年仅22岁的法里特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黑客,他的特长更多的是系统安全方面的,可以说是一名网络防御战方面的专家。但是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的学习,却让他成为攻守兼备的黑客,此刻面对祖国的召唤,他终于第一次将平生所学用于了战场之上。而他们的目标也很明确—位于拉合尔的巴基斯坦陆军信息指挥系统中心。

    第六十五章:俱卢鏖战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伊斯兰”命名的国家,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没有他在中东的那些阿拉伯兄弟那般的幸运,全知全能的真神安拉并没有赋予这个国家更多可以出买的黑色黄金。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巴基斯坦长期以来的经济都以农业为主。从阿富汗高原之上奔腾而下的突厥骑兵在这里成为了南亚最为优秀的农民,在莫卧尔王朝统治时期,他们在被誉为“粮仓”的印度河平原和北部山谷建成庞大而先进的灌溉系统,为水稻、小麦、棉花、甘蔗等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利条件。通过一年的耕耘,巴基斯坦人在粮食方面基本可以自给自足,而大米和棉花甚至还可以少量出口。由于地处亚热带,这里的水果资源更是非常丰富,素有东方“水果篮”之称的巴基斯坦,在平原洼地盛产香蕉、桔子、芒果、番石榴和各种瓜类,而在山地高原则盛产桃子、葡萄、柿子等。

    但就想所有依旧停留在农业经济时代的国家一样,巴基斯坦依旧无法适应一场耗日持久的对外战争,特别是当战线无限向着敌国的纵深延伸出去之时,整个国家本身用来维持的正常运转的大量资源被越来越多的投入到战争之中,化成硝烟消融于空气之中。普通民众在开战之初的亢奋最终在日益稀缺的资源和越发严格的控制面前转化成了压抑和不满。而在印控克什米尔问题上遭到巴基斯坦正规军压制的圣战组织、在美国推行的“反恐”战争与巴基斯坦军队多有龌龊的伊斯兰主义极端分子、以及得到西方支持的所谓“民主精英”们此刻正在利用这种情绪,向穆沙拉夫所领导的军政府频频发难。而面对着眼前的窘境,伊斯兰堡方面似乎也没有更多的解决办法。穆沙拉夫和他的幕僚们只能更多的寄希望于指挥着巴基斯坦陆军几乎所有突击力量的基亚尼上将可以迅速的达成预设的战略目标,结束这场耗费巨大的战争。

    而此刻在作为巴基斯坦对印作战的指挥中枢,在巴基斯坦东部重镇城市—拉合尔郊外的萨果达空军基地里,到处可见巴基斯坦海、陆、空三军参谋人员忙碌的身影。虽然从冷战中后期开始,由于受到美国全球战略的影响,巴基斯坦在三军装备、核能技术、弹道导弹等领域都与中国展开了密切的合作,但是在军队的指挥系统和组织架构方面,巴基斯坦依旧沿袭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标准,目前指挥着巴基斯坦军队在印度境内向新德里方面挺进的正是在美国五角大楼帮助之下建立起来巴基斯坦全军联合的信息指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