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五章:俱卢鏖战 (第3/13页)
时代。得到中、美两国大力扶持的巴基斯坦陆军早已对预定攻击地域进行了充分的侦察。透过几乎被电磁杂音塞满的车载无线电,卡兰可以听到的只有杂乱无章的声音。“撤退?还是坚守下去?”一切此刻都没有答案,而更为猛烈的炮火已经穿越了滚滚黄沙降临在印度陆军一线阵地之上,一个又一个固定火力点被超越射击的巴基斯坦坦克炮击中,夹杂着血rou的建筑碎片四处飞溅。蹲在坑道里或许难逃一死,但无情的弹片也没有给印度士兵留下逃生的空间。 “9点钟方面巴基斯坦陆军T-84型坦克12辆高速接近中,各车准备接敌…。”好在如此猛烈的炮火并没有摧毁卡兰所驾御的这辆“阿琼”—TX型主战坦克的车辆电子系统,作为软件大国“阿琼”型主战坦克的数据链传输的整体协同作战能力还不算难看。通过MIL-STD-1553B标准的数据总线,身为车长的卡兰可以通过眼前的微处理器接收并实时处理分队所组成的战场网络中所有战斗数据的“团级信息系统” “就让我们来轰轰烈烈的一战吧!”被嘲笑和奚落了近30年的战神此刻终于发出了他的第一声咆哮…。 第六十五章:俱卢鏖战上 人类孜孜不倦对于胜利的追求,使得首先交错的飞跃战场、猎杀彼此的并不是再是曾经独领风sao的俄制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也不是由英国人发明,老而弥坚的碎甲弹。科技的进步早已让坦克与坦克之间对决的战场延伸到传统主炮无法涉及的距离。在6公里左右的距离之上,充当着反坦克支撑点的印度陆军“阿琼”—TX型主战坦克率先发起了攻击。一枚枚看似短小而脆弱的黑色圆锥伴随着并不张扬的微弱火光和烟雾,各自自由的翱翔于战场之上。 对于这些徐徐上升的顽皮精灵或许刚刚从美制M113型装甲运兵车下车展开的巴基斯坦步兵们会并不在意,但是他们那些驾驶着坦克的同僚却陷入了无比的紧张和恐惧之中,因为由莫洛佐夫机械设计局在T-84M坦克上所安装的“卫兵”主动防御系统已经通过激光告警器,向他们发出了坦克正在遭到激光制导武器的攻击或遭到激光照射的警告。显然印度陆军所射出的那些不起眼的小东西正是现代坦克战中颇具威胁的炮射导弹。 随着“卫兵”光电对抗系统开始进入工作状态,激光示警接收器立即自动开始探测激光来源,在向乘员发出音响警告的同时,安装在炮塔两侧的炮塔两侧的1组6具装的特种烟幕弹发射器自动发射烟幕弹,形成的悬浮烟幕以遮蔽激光束,从而阻止激光制导的炮射导弹的攻击。 提起炮射导弹,大多数坦克手都会自然而然的联想起昔日强大的红色帝国—苏联。早在上世纪50年代,苏联便于1957年提出第一代坦克炮射导弹的概念。虽然和冷战时代其他方面的竞争一样,美国和西方在这个领域也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进行赶超,但是由于导弹的技术复杂,研究导弹付出的代价比常规炮弹高很多,而发展坦克火控系统和先进的光电传感器,也可达到与制导炮弹相当的效果,因此西方国家逐渐放弃发展坦克炮射导弹。只有苏联一直坚持研制炮射导弹。而冷战之后,随着铁幕的倒塌,俄罗斯在对外军事贸易中展现出来自身炮射导弹的发展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仅在数量上便拥有基9M112 、9M117、9M119三种型号的12种坦克炮射导弹。 但是数量众多且纸面数据无比风光,但在实战之中俄制炮射导弹却几乎一无所长,虽然让人匪夷所思,但理由却并复杂。因为长期以来,俄系坦克之上所大量装备的均为白俄罗斯生产的IK13观瞄系统,这一系统在采取被动模式的情况之下发现目标的距离只有500米,即便转入采用主动模式时,发现目标的距离也不过1200米,而在夜间和低光环境下,对坦克的识别距离更只有可怜的800米。而更令人沮丧的是,即便是俄罗斯陆军现役最为先进的主战坦克也无法保证对炮射导弹的全程制导。炮长瞄准镜在夜间顶多能对3500米远的目标射击,车长独立观察瞄准镜夜间作用距离更是不足1200米,超出此距离只能通过线路把炮长的观察画面传到车长的显示器上来达到"车长超越炮长"。而即便是美国陆军所装备的第二代热像仪也已经足以使M1A2SEP型主战坦克在夜间具备6800米的探测距离和3250米的精确有效射程,几乎抵消了俄制炮射导弹的远程优势。 糟糕的火控系统显然大大制约了俄制炮射导弹的发挥,所有美好的承诺在炮火之中都不过是镜花水月。但是就在大量装备俄制主战坦克的世界各国陆军也同样对炮射导弹开始失去信心之际,以色列人却在这个领域异军突起。由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炮射导弹便可以说是这一武器系统的一朵奇葩。 与俄制炮射导弹拥有100毫米、115毫米和125毫米三种口径相对应的对立型号不同“拉哈特”的使用并不“挑”炮。作为次口径武器它可以广泛运用于各种105毫米和120毫米火炮,而且还全面兼容于北约“半人马座”、AMX-10RC或“斯崔克”机动火炮系统等轻型装甲战车上配备的有高效炮口制退器的105毫米轻型低后坐火炮。其改进型甚至可由老式106毫米无后坐力炮发射。而在攻击过程中“拉哈特”炮射导弹不仅可以通过坦克炮并利用坦克已有的光电器材和发射程序进行发射。可直接攻击视距内的目标,也可向目标方向概略发射,依靠其它平台对目标的间接照射导引导弹击中目标。 虽然印度自行研制的“阿琼”系列主战坦克拥有无数致命的缺陷。但是在糅合了大量西方各国现成零配件的情况下,它的火控系统至少在某些技术特征上还是可以达到西方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水平的。这套综合多国先进设备本土组装的“萨吉姆”全数字化火控系统,在实际打靶中表现让人失望,命中精度达不到设计指标,甚至比不上巴基斯坦的MBT-2000“哈利德”主战坦克,该坦克的火控系统虽然使用的都是比较便宜的成熟技术,但实际打靶中的命中精度十分稳定,实际效果甚至超出用大量昂贵设备堆砌起来的“阿琼”但是借助着英国生产的Nd/YAG型激光测距仪,测距范围可以达到400—7000米,精度在10米以内。“看得远”至少算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优势。而在用以色列的LRF/激光指示模块替换激光测距机,在坦克火控计算机中添加“拉哈特”编程模块之后印度陆军的“阿琼”系列主战坦克便具备这一地面超视距攻击的能力。 不敢寄希望于众多实际驾驶时间不到100个小时的菜鸟能在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